逨(lái)盘,西周宣王时器,2003年出于陕西宝鸡,现藏宝鸡青铜博物馆。逨器铭文学术价值极高,犹在墙盘之上,书法亦自备一格,其中又以逨盘最为精到。 ![]() 逨盘 以风格而言,即使考虑到磨损的情况,此 盘也属于宣王时器中偏瘦的类型,春秋时期金文字画之较为普遍的尚瘦风气,应祖述于此。不过,字画虽瘦,其格甚清,且体势开阔,气度恢宏,堪与毛公鼎、虢季子白盘争后先,洵属上品。详绎其美,约略有四。 ![]() 通临《逨盘》 68cm×68cm 纸本水墨 2018年 其一,名家书字,一向以“刚则铁画,媚若银钩”为能,旨在表明刚柔并举、方圆互用的美感和价值取向。以斯量说此盘,可谓当之无愧。又,苏元舆《玉箸篆志》评李阳冰篆书线条“如铁石陷屋壁”,谓其力沉质坚,而此盘远胜于彼,若得观精拓,当知笔者所言不虚。 ![]() 逨盘拓片 其二,字形端庄而不刻板,参差而不失规范,深合书理,妙出字外。初观篇章,行列井然,但以字数逾出界格,遂数度取二字措于一格,使其超出界格,权宜变化,仍不失整体的秩序之美。其匠心着力处,似不难会意。 其三,宣王中兴,作《史籀篇》大篆字书以楷式天下,无论是天子威仪,还是文字典范,皆自焕然一新。正如后来的魏晋风流、盛唐气象,皆自混一,人书同美,遂令后世企羡不已,无法复制。梁武帝《观锺繇书法十二意》有“字外之奇,文所不书”的真知灼见,用以量说此盘,则其艺非止于一技,亦时代精神之化育、中兴盛世之陶冶使然。又,张怀瓘《文字论》有“深识书者,惟观神采,不见字形”之论,拟之以观此盘,当与笔者有同感。 其四,铭文记叙逨的先祖八代辅佐有周十二代王的功业,自为干国之才、庙堂尊显。其作器题铭,奉于宗庙,乃家族大事,理当选善书辈为之,以入时为鹄的。所以,此盘应能代表其时书法的主流形态,具有王者之风,化及天下的楷式价值。与同时的毛公鼎相较,可谓双璧;与虢季子白盘相较,后者开启秦文大篆风格之先河,此则为古雅之殿军。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