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医学科技的进步与繁荣,相关领域的知识产权竞争日益激烈,侵权和被侵权的事件时有发生。如何既守护好自己的知识产权,也不侵犯他人的知识产权,是每一位医学科技工作者必须直面的法律问题。 我们建议临床医生、护士和科研人员朋友们掌握以下几点内容。 第 1 点 手握好发明 先别着急发论文 目前,国内临床医生或研究人员往往会优先选择将优质论文发表在国外的SCI期刊上。 但是,一经发表,论文中提及的技术方案就成为了公知技术。尽管论文本身受著作权保护,但著作权所保护的是论文中的语言表达,并不能限制他人运用其所公开的技术方案。 相反,相关技术方案成为公知技术后无法再用于申请专利,也导致相关技术信息无法再以专有技术或商业秘密的形式加以保护。 因此,临床医生或研究人员及时申请相关知识产权的保护极为重要。 例如,在对某种医疗方法或者某件医疗器械做出了改进、创新后,先及时申请相关专利得到相应的保护,并在提交了专利申请后再发表相关专业论文,这样能最大程度上避免相关风险。 鉴于发明专利授权需要发明创造具有新颖性、创造性、实用性,如果产生了技术创新,建议一定要尽早决定是否申请专利,特别是一定要在发表论文或在研讨会上公开发表之前,决定是否申请专利并在公开之前提交专利申请。 第 2 点 科技成果怎么转化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法》,科技成果转化本身覆盖了试验、开发、应用、推广等多个环节,涉及诸多复杂的知识产权问题。 特别是,科技成果所配套的知识产权往往密集形成于试验、开发等初期环节,一旦形成对于成果转化的后续环节都有着深远影响,知识产权方面的把控极为重要。 科技成果转化主要有以下几个主要途径。
第 3 点 遭遇侵权怎么办 医学人士遭遇侵权,要第一时间收集证据。 知识产权维权的重大难点之一在于举证困难,因为大量的侵权证据一般只有侵权人才掌握,一旦权利人的维权意图被侵权人发现,很可能会错失获取证据的机会。因此,发现知识产权侵权行为后,在向律师等专业人士咨询的同时,应第一时间开展证据收集工作,包括公证购买侵权人的产品、器械等,并且收集内部研发记录、与侵权人签署的协议等用以证明我方对科技成果知识产权所享有的权利和侵权人的侵权事实。 如不确定证据收集是否合法有效,或计划正式提起诉讼等,也可聘请专业的知识产权律师加以协助。 关于维权途径,可以向侵权行为地或侵权人所在地的有管辖权的中级人民法院提起诉讼,也可以向侵权人所在地或侵权行为地的地方专利主管部门请求开展专利侵权行政执法活动,或请求地方市场监督局开展商业秘密侵权行政执法活动。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