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告诉孩子:能赢很重要,会输更重要

 雅博学苑 2019-05-26

经常有妈妈向我咨询:孩子特别争强好胜,凡事总喜欢争个输赢,一输了就特别不高兴。

妞妞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妞妞今年4岁了,事事总想争第一,在学校里排队,要抢着站第一位,没有抢到就很生气,并且会攻击抢到第一的小朋友。在舞蹈兴趣班上,老师让跳的好的小朋友上台展示,她就不服气,也不看别人表演,嘴里还念叨:哼,有什么了不起的。

日常生活中这种事情经常发生,妞妞妈就来求助喵姐,怎么能帮孩子的好胜心降降火。

一般情况下,孩子到了3岁以后,就开始有了竞争意识,并且开始拿父母和他人作为自己的参照,所谓的好胜心以此彰显出来。

孩子有好胜心是好事,但是如果好胜心太强了,事事都争第一就会出问题了。

下面,喵姐就来分析一下这个案例。

首先咱们来说说孩子的好胜心重的原因,这跟家长平时教育孩子的方式有很大关系,影响最大的就是以下三种教育方式:

1

父母喜欢夸张的表扬孩子

当孩子取得第一名的时候,父母会激动的特别夸张的对孩子说:太棒了,你是最棒的,下次还要得第一。

然后逢人就说:

我家孩子画画得了第一。

我家孩子跑步得了第一。

我家孩子弹琴得了第一。

这样的夸奖无形当中就给孩子很大的压力,并且给孩子传达了一种信息,只有你得了第一,妈妈才会很高兴,那为了能让父母开心,让父母更加关注自己,孩子必须努力冲第一啊!

2

孩子失败时父母严厉的责备

如果孩子的表现一直都很好,偶尔有一次失败了,父母拉长了脸责备孩子说:什么情况啊,为什么这次没得第一啊?

又或者孩子一直学习不太好,父母经常批评孩子说:你看看你天天学的什么啊,成绩这么差,什么时候能拿个第一啊?

这种责备经常会把孩子推向一种好胜的极端。

现在经常有新闻报道,孩子因为某次考试没考好就自杀了,孩子心理极其脆弱,承受能力极其差,而父母就是这一切的幕后推手。

有的家长可能会说我没有过度的夸奖或者批评孩子啊,为什么孩子还是很好胜呢?那你肯定有下面第三种情况。

3

陪孩子玩的时候,总是让他赢

我经常在公园看到这一幕:

父母和孩子一起跑步,父母跟在孩子后面,一边假装跑不动,一边大喊:哇塞,你怎么跑那么快,太厉害了,爸爸妈妈都追不上你了。

看到孩子一边跑,一边满足的表情时,我似乎能看到孩子参加真正的跑步比赛的时候,当别人超过他时,他脸上会出现无比的挫败和恐慌的表情。

其实父母可能会认为这种做法能激励孩子,给孩子自信,但这么想是错的,这样会给孩子造成一种自己很强的假象,然后他就不能接受失败,当发现别人比自己跑的快的时候,孩子会承受不住,从而出现非常大的情绪波动,很可能会撒泼打滚,鬼哭狼嚎,不依不饶,父母怎么劝都没用。

因此父母要明白,让出来的自信是盲目自信,也是不堪一击的自信。

前面说的这三种教育方式是导致孩子好胜心过重的原因,那怎么来解决这个问题呢?喵姐给大家支三个大招,帮助孩子摆脱过强的好胜心。

01

想让孩子不过度好胜,父母得先放平心态

咱们前面说的无论是瞎夸奖还是乱责备,还是父母总让孩子赢,都说明一点,父母很好胜。

尤其是关于孩子的事情,总想着自己家孩子的表现是最好的,这等于是给孩子打了一个好胜的样板,所谓有其父必有其子。

因此要想孩子看得开,父母首先要摆平心态,不要事事都用输赢来评定孩子。当孩子取得好成绩时,父母要看到孩子的努力,对他的进步或者努力的行为进行夸奖。

当孩子输了时候,给孩子足够的爱和支持,让他相信,无论怎样父母都爱他,赢了我们为你开心,输了我们还会给你加油,这样孩子就不会事事都想争第一了。

02

真实的告诉孩子竞争的规则很重要

规则1:有比赛就有输赢,而你不会一直赢。

比如,和孩子跑步的时候,没必要每次都让孩子赢,偶尔妈妈赢一次,赢了之后告诉孩子说:

“每次你都赢了妈妈,但是妈妈没有放弃,不断努力终于跑在前面了。”

然后下一次就让孩子赢,一次次的输和赢,就能让孩子明白自己不会永远第一,想要得第一必须靠自己不断的努力。

规则2:全力以赴为的是自我进步而不是超越别人。

父母可以对孩子经常说:我看到了你的努力,并且你已经取得了很好的进步。

让孩子不要跟别人比较, 而是和自己以前的成绩比较,这样孩子就不会一直想超越别人,好胜心也自然没那么重了。

规则3:第一虽然很重要,但是也要懂得尊重他人。

父母要告诉孩子:当你得第一名时,不要觉得别人很差,说不定别人一努力就可以超过你。当你没得第一名时,不要嫉妒别人的好,说不定你一努力也能做到那个位置,到时候你肯定是不希望别人嫉妒你的。

比如案例中妞妞看到别人跳舞跳的好就生气嫉妒,妈妈可以告诉她:

只要努力每个人都可以跳的很好,你也一样,

妈妈相信只要你努力,下一次展示的就是你。

03

教会孩子区分,该好胜的地方好胜,

不该好胜的地方要理性对待

像案例中的妞妞连排队都争个第一,实在是没必要。

在日常生活中,父母不妨给孩子来个区分,在该争的地方鼓励孩子竞争,在不该争的地方劝解孩子理性面对。

比如,在学习方面,家长可以鼓励孩子努力学习不断进步;而在吃饭、做活动之类的事情上,则要告诉孩子“友谊第一”,要懂得互相礼让、尊重他人,这种第一没有任何意义。

比如排队去吃饭,你排第一名能吃到饭,排最后一名也能吃到饭,没有任何区别的。

在这一点上老人带孩子时特别容易陷入这个误区,平时孩子干点啥,老人都会把孩子夸上天,生活的重心全部以孩子为中心,很容易使孩子养成唯我独尊、非赢不可的性格。

好的,今天喵姐帮大家分析了关于孩子好胜心特别强的案例,咱们讲了父母的三种教育方式会导致孩子的好胜心过强。然后喵姐又支了三个大招帮助孩子摆脱这种好胜心态:

第1招是父母先放平心态;

第2招是真实的告诉孩子竞争的规则;

第3招是教会孩子区分,该好胜的地方好胜,不该好胜的地方要理性对待。

有好胜心的孩子比较上进,不断挑战自己,为了达成目标往往愿意付出更多的努力。但是需要家长正确的引导,这样才能让孩子健康成长!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