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芭蕉和梧桐在古诗里为何与雨相伴?

 潇湘书院615 2019-05-26

感谢邀请。

古诗中由植物与自然景观组合的意象非常常见,雨更是诗人们提及极多的自然景观,无论是诗经、唐诗、宋词,还是现代诗。各种事物在诗歌里被赋予的涵义,就要看对应的诗句以及诗人彼时的心境。

一 “雨”的意境

杜甫在《赠卫八处士》中说:“夜雨剪春韭,新炊间黄粱。”描述的是冒着夜雨去割嫩韭菜,与友人相逢的惬意:外面下着大雨,和友人闻着黄粱米饭的香味,冲进雨里割一把韭菜来吃。心境非常好。

韦应物在《郡斋雨中与诸文士燕集》中写道:“海上风雨至,逍遥池阁凉。”表达的是一种人生得意的领袖气度。风雨吹进来,丝毫没有扫兴,反倒增加一抹清凉。

及至李商隐《春雨》中:“红楼隔雨相望冷,珠箔飘灯独自归。”春雨之景让人对友人的思念更加深刻,趁着潇潇的雨,心里也更加孤冷。

到了韦庄的《章台夜思》中:“清瑟怨遥夜,绕弦风雨哀。”清冷的琴瑟声像是分雨绕弦,哀怨异常。现实中并没有“雨”,雨却钻进诗人的思绪里。

二 梧桐、芭蕉

古典诗文中大部分词句中提到的“梧”、“桐”,均指梧桐,其叶秋季变黄。所以梧桐的意象很多与秋有关。(梧桐也与凤凰、琴、相思等意象有关,如《诗经》中有句:“凤凰鸣矣,于彼高冈。梧桐生矣,于彼朝阳。这里说梧桐和雨的关系,暂不拓展)。

五代·李中《新秋有感》中有:“门巷凉秋至,高梧一叶惊。”;

宋·司马光《梧桐》中有:“初闻一叶落,知是九秋来。”;

元·郑允端《梧桐》中有:“梧桐叶上秋先到,索索萧萧向树鸣。”

……

梧桐因其遇秋落叶的属性,被诗人赋予秋的涵义。

芭蕉:在古诗中,芭蕉常常代表孤独忧愁,尤其是别离的忧愁。

元·徐再思《水仙子·夜雨》中有:“一声梧叶一声秋,一点芭蕉一点愁。”可见,芭蕉和梧桐都是可以引起诗人愁绪的意象。

三 芭蕉、梧桐和雨

白居易在《长恨歌》中说:“春风桃李花开日,秋雨梧桐叶落时。”桃花迎接春天,梧桐叶落昭示秋天已至;

刘媛在《长门怨》中有:“雨滴梧桐秋夜长,愁心和雨到昭阳。”表达了愁苦的心情;

当然,最耳熟能详的是李清照的《声声慢》:“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把独居的愁苦难耐表现的无比凄切。

元·张可久《清江引·秋怀》中有:“雁啼红叶天,人醉黄花地,芭蕉雨声秋梦里。”

宋·欧阳修《生查子·含羞整翠鬟》中有:“深院锁黄昏,阵阵芭蕉雨。”

宋·吴文英《唐多令·惜别》中更是叹息:“纵芭蕉、不雨也飕飕。”

综上,芭蕉、梧桐和雨凑在一起,时常表达孤单寂寞冷,或者离愁别绪冷,或者两地相思冷,总之是这种愁苦的思绪。

个人观点,欢迎讨论。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