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勃拉姆斯 | 单簧管三重奏

 万宝全书 2019-05-26

十九世纪的欧洲乐坛,到处弥漫着“浪漫主义”的乐音,这波狂热的思想浪潮重击“古典主义”音乐的传统价值。然而,面对这股势不可挡的洪流,勃拉姆斯仍旧甘之如饴沉醉于古典形式的创作中,他以浪漫的写作笔法,赋予古典模式崭新的艺术生命与技巧表现,其音乐创作宛如“在古典的坛瓮中,装入浪漫的酒一般芬芳迷人”,替古典主义音乐谱下美丽的脚注,而享有“古典最后光芒”之美誉。


勃拉姆斯在晚期一连为单簧管乐器创作了四首曲子,原因在于1891年至麦宁根宫廷访问时,结识了一名优秀的单簧管演奏家穆菲尔德(Muelfeld)。勃拉姆斯当时深受单簧管甜美而深远的声音所感动,在同年夏天创作了编号114的《单簧管三重奏》与作品115的《单簧管五重奏》。全曲于1891年12月于柏林举行首演,由作曲者亲自担任钢琴部份演出。


全曲分成四个乐章,第一乐章为快板,奏鸣曲式,第一主题由大提琴奏出,潜伏着一股即将引爆的热情,随而单簧管与钢琴承接。而第二主题C大调的柔美舒缓旋律同样首先由大提琴演奏出,钢琴以缩短动机型态加入,接续再由单簧管吹出该主题。

 

第二乐章为慢板,为一回旋曲形式。乐章启始由单簧管主奏,继而大提琴独奏,接续则由单簧管与大提琴奏出另一段情感丰富旋律,整个乐章即以这两段旋律的行进循序发展。第三乐章则是一段优雅的小行板,勃拉姆斯的一名友人,同时也是一位音乐学者的曼迪契夫斯基(Mandyczewski)对这个乐章曾经形容,“大提琴与单簧管的声音似在谈恋爱一般缠绵悱恻。”

终乐章为快板,是一个带有匈牙利色彩而充满活力的乐章。乐章中,两段主题皆由大提琴奏出,乐曲的拍子不断变更、节奏复杂而多变,藉此可出勃拉姆斯虽然此时已过创作巅峰,但作曲功力依旧扎实,对位手法也依旧精炼。

(资料来源:吴玟钧/陈良玑)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