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来个假设——我是说假设——苏秦的才华和野心你都具备,那么你要怎么说服六国联合起来,一致抗秦呢? 首要问题是:从哪一个国家下手?不妨先看看下图,思考一下。 苏秦的选择是燕国,和你想的一样吗? 为什么选择燕国,我认为有两个因素: 一是位置,从地图上可以看到,燕国离秦国最远,中间隔着赵国、魏国,就算背后使点儿坏,秦国的铁拳一时还够不着它。 二是国力,战国七雄里边,燕国属于最弱的,也最缺乏安全感,它本身有联合强国抱大腿的愿望,尤其想抱邻国赵国的大腿。 所以,苏秦说服燕王的核心点就是:你不用怕秦国,跟赵国搞好关系要紧! 于是,从燕国出来的时候,苏秦已经摇身一变,成了燕王派往赵国的使者。 赵国跟燕国情况正相反,跟秦国接壤,比较能打仗,但正因为能打,所以被秦国视为眼中钉,导致赵国上下一直都很有危机意识。 苏秦告诉赵侯,秦国现在还不敢打你,因为你们三晋的另外两个老兄弟韩国、魏国替你顶着呢!如果有一天秦国把这两兄弟给整趴下了,下一个就是你了。但反过来,如果六国合作,灭秦不在话下。 赵国人本来就不服软,一听这话,血气立马上来了。从赵国出来的时候,苏秦又成了赵国派往各国搞串联的大使。 接下来苏秦的目标,当然就是赵国的两位老兄弟了。这时他很可能预测了一下说服韩、魏的成功率,魏国毕竟当过老大,架子也大,还需要更多铺垫,于是苏秦没有从赵国顺道去往魏国,而是转到韩国先去见韩王。 从地图上看韩国,可以发现这个国家很可怜,被各大国围了一圈。韩国面临的最大问题,是秦国不断向它要地,今天要两城,明天再要两城,整个一“温水煮青蛙”。 苏秦一针见血地向韩王指出,韩国土地有限,而秦国贪欲无限,哪一天秦国找你要地,你没得给了,之前用来讨好的土地就都白费了!韩王一听,眼泪哗哗的,同意了苏秦的计划。 接下来苏秦到了魏国,魏国不做大哥好多年,情况比韩国好不到哪儿去,一直靠割地换和平。而且,魏国跟秦国是世仇,以前没少欺负秦国,所以魏王一颗心成天悬着。 如今,苏秦带来这样一个靠谱的抱团计划,而且两位老兄弟赵、韩都加入了,魏王已经没有理由不加入了。 至此,苏秦已经连下四城,手上有了足够的筹码,于是他向东到了最富庶的齐国。 齐国人善于做生意是出了名的,所以苏秦见了齐王,直接跟他算起了经济账。苏秦说,齐国是个人口众多的大国,光都城临淄就有七万户,每户出三人当兵,就有二十一万兵了,厉害呀!顿时,齐王的自信心、优越感就都有了! 然后,苏秦开始切中要害,他说齐王你既然有这个实力,跟秦国又离得远,韩、魏怕秦国还可以理解,您不应该怕呀?向秦国俯首称臣,就不怕损失齐国利益吗?齐王一听是这个理,也同意加盟了。 最后,苏秦到了楚国。苏秦知道,这个“巨无霸”最缺的其实是面子。因为楚国不是周天子分封的,它当初只是南方一些大大小小的部落,后来才统一组成了王国。 所以,苏秦只跟楚王强调了一个意思:楚国实在很牛,我带着山东五国来听大王号令来了!于是楚国也进来了。 以燕国作为突破点,根据六国不同形势设计不同说辞,循序渐进,各个击破。苏秦就这样把六国串成了一个“糖葫芦”,他本人则腰佩六国相印,风光一时! 小伙伴们,你们学到什么了吗? 更多好玩、好懂、好用的历史文章,请关注我的新浪号:三好书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