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五运

 傅运鸿个人图书 2019-05-26

  十干和十二支,简称干支,又称十天干和十二地支,根据刘恕《外记》所说,是天皇氏所创制,但是《后汉书·律历志》记称“大桡作甲子”,故引用“月令”章节:“大桡始作甲乙以名日,谓之干;作字丑以名月,谓之支。”

  则十干十为大氏所作的了,而且他还把干支相配成为甲子。无这个传说是否可靠,但最迟在确实已经在使用干支甲子以纪日纪旬了。荣国著中国古代想史》说:

  “纪日便用干支,以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十干,和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成、亥十二支相配。如甲与子相配成甲子,乙与丑相配成乙丑,这样依次轮流,配合至癸亥为止,恰恰配成为六十日。殷人就以六十日为一周。不过,殷人虽以干支纪日,但以干为主,如:‘己丑卜,庚雨。’意思就是说,已丑这天卜,说是庚寅天即明天会下雨。但这文中没有把‘庚寅’的‘寅’字写下来,即没有把‘支’写下来,于此可见他们纪日只着重在干而不在支。并且这样的例子,在卜辞中是数见不鲜的。”一——《历法思想的兴起》。

  虽然如此,在甲骨文字的卜辞中,起载甲子的是数见不鲜的,据朱芳圃氏说:“民国十八年秋季,容庚会为燕京大学购得一枚,列六十甲子甚全,骨版刮治甚平滑,背面又经钻凿,此版既非卜用,可决为专作旬历之用了。”——一《甲骨学商史编》

  以此说明干支甲子在般代,实为纪日纪旬普遍应用的符号了。

  乙、丙、丁、戊、已、庚、辛、王、癸,为什么称作十干呢?

   师古注汉书食贯志运:干,犹个也。也就是十个数目字的意思。前面已经谈到殷人主要是用这十个字来天日的次第,因而又十天干。皇极云:十干,天也。是此义。

  十干究具有什么样的含义能代表天日演进的番号呢?兹将记》和《汉书的解释井列如下:

十干                律书                汉书律历志

              万物剖符甲而出也            出甲于甲

              万物生轧                  奋轧于乙

              阳道著明                    

              万物丁壮                   ws于丁

                                        丰楙(mao)于戊

                                        理纪于

             阴气庚万物                  更于

             万物之辛生                  悉新于辛

            阳气任养于下也              怀任于

            万物可                  陈揆于癸

  于此看出十干的次第,不外乎是象征着万物由发生而少壮、而繁盛、而衰老、而死亡、而更始的顺序。

  如:甲为嫩芽突破甲的初生(剖符出甲)乙为幼苗逐渐抽的生长(奋于乙)丙为阳气充,生长得特别地显著(阳道明丙)丁为不断地壮大成长(丁壮大盛)戊为越发茂盛(丰于戊);己为成熟之极(理)庚为果实收,生命将从此而更换(更于庚)辛为成熟辛杀以后,新的生机又潜伏起了(悉于辛);壬为阳气又妊养着新的生命(怀任于壬),癸为生命又将开始,宿根待发(陈揆于癸)。

  可见用十算天日演进的序,是对万物生命发展过程的观察而得出的结论,是人类在生活中的体现,是很素朴的。

  后来由于阴阳五行学的不断发展,分析这十干不仅具有阴阳两种性质,同时亦以之分别钠人五方、五行、五季、五藏了。

  五运,即木、火、土、金,水行之气在天地阴阳中的运行和变化。《素问·天元纪大论》云:五运阴阳者,天地之道也。所谓“道”,也就是运行变化的规律。那么,五行如何化生为五运呢?

  主要是由十天干的变化面来,就是所十干化运。

  五行分配十干是:甲乙为木,丙丁为火,戊己为土,庚辛为金,壬癸为水。

  在五运,便要把这五行十干干,重新配台,就像《·五运行大论》主甲己,金,水主丙,木主丁,火主戊癸

  甲为木行的阳,己为土行阴干,甲己相合,化为五运的土运。乙为木行的 阴干,庚为金行的阳子,乙庚相合,化为五运的运。丙为火行的阳干,辛为金行的阴干,辛相合,化为五运的水运。丁火行的阴干,壬为水行的阳干,丁壬相合,化为五运的木运。戊为土行的阳,癸为水行的阴干,戊癸相合,化为运的火运。

  从这甲土运、乙庚金运、丙辛水运,丁木运、戊癸火运的次序看,仍然是土生金、金生水、水生生火五行相生的序。

  为什么化运的十要不同五行十干的阴阳相配呢?五行十干的配合,是以五方、五季等关系面确定的,五行之气化为运运行于天,这便有关于天体上星宿的问题了,暂且不论。

  天干是10个数字,是太阳对天气的影响,有10节,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每五年需要一次调整期,地下的植物从发芽到长成的的每个不同阶段。也用来表示年月日。那太阳表示年份是有怎样的内涵呢?     

  我们来细化10个数字带来的每年的不同运: 

  1.   年尾数是1,就是十干中的年份,《内经》里说是流涸之纪,就是水不及。什么意思?是每到这样的年份,古人是用流涸表示,每到这样的年份雨量很少,车辙都干涸了,干旱,那这样的年份出生的人,肾水不足。但不是所有的年尾数1的人都这样,为什么?还要看六气的影响。

  2. 年尾数是2干中的年份。《内经》里说是发生之纪,就是木太过。凡是这样的年数,都叫发生之纪,就是木气升发太快,在这样年份出生的人,一般都肝气升发速度太快,容易郁堵,而且脾受不了,得病。因为树木生长速度太快,土地的水肥跟不上节奏。

  3.  年尾数3的年份,""年。《内经》说伏明之纪,就是火不旺,火不及,是说这样出生的人,心火不旺。火弱。

  4.  年尾数4的年份,年,《内经》用敦阜之纪来描述,是说土太过,土太过克水,这年出生的人,容易发生与肾有关的疾病,骨骼,牙齿,头发,骨髓等等,也容易脾太湿。

  5.  年尾数5的年份,年,《内经》用从革之纪表示,学习内经的学者们遇到内经这样的词汇,就知道他和现在的年尾数5是对应的,那么这样年份出生的人,金不及,就是肺气收敛的能力不足,肾容易虚。

  6. 年尾数6的年份,年。叫流衍之纪,水太过,就是降雨量大,回忆一下2016年,雨水多,由于司天是少阳相火,水火交融,一下子雨大,一下子太阳大。下半年有的地区雨水也多,以后遇到凡是年尾数6的年份出生之人,不用司天在泉的影响,都是寒湿体质,别的年份可不一定。就知道他们肾寒,脾湿,心脏就容易出问题,水太多,克火,而且和肾,膀胱等有关的腰疼等等疾病都会发生在他们身上。

  7. 年尾数7的年份,年。《内经》用委和之纪表示,木不及,就是木器生发速度慢,在人体,肝气升发慢,很容易发生肝病,胆囊炎等,眼病等。 以及肝气升发慢导致的下焦寒湿等等。

  8. 年尾数8的年份,年。赫曦之纪,火太过,就是天气太热,在人体,心火太旺克肺,尤其生于1968年,78年的人,那再过30年,1998,2008年出生的人,特别小心容易发生心脑血管病,特别是1978年的人,很容易发生心梗。有这样的朋友,告诫,提醒他们,做好预防。

  9. 年尾数9的年份,年。叫卑监之纪,土不及,在人体来说脾虚,是先天的,一定少吃或者不吃寒凉食物,大鱼大肉,因为天生消化能力不强。

  10.  年尾数0的年份,年。《内经》叫坚成之纪,金太过,就是收敛下降的速度太快,肝脏受不了,这样的年份凉,偏燥,金是秋天,太过分了,就克制春天的气候,春寒,因此肝胆有病。或者年尾数7的年份出生的人,原本肝气不旺,遇到这样的年份,身体就出毛病。

      分析人的疾病,一定不要忘记古人在黄帝内经里对后人的谆谆教导。规律:

    1、年尾数单数均为不及,偶数均为太过。

    2不及、太过交替进行

    3、循环周期为5年,符合五行生克规律。去年生今年,去年克明年

    4、前一个周期中,如果为不及,下一个周期即为太过。16相对,27相对,38相对,49相对。50相对。   

      什么叫太过、不及呢?举例说明:以立春节气为准,节气明明到了,可是气候还是冬季的气候,叫不及,春天寒冷。那太过是什么意思呢?明明节气没到立春,可是气候先到,就有春天的温暖了。  这用在人的气上,就是不及的人。

       比如1941年生人,本来是水克火,土克水,可是由于水少,干旱,火就反过来了,欺负水,那原本是土克水,由于水少,土克水,就更加倍来劲了。   

       人体怎么保持平衡呢?在年轻的时候,比如,2的年份出生的人,木太过,克土,那土之子是金,金就起来反抗,替母复仇,去收拾过分的木,欺负他妈,他的子女是不干的,他的子女是不干的。就保持了人体平衡状态  可是到了老年,或者病态,失去了这种能力,子女自身难保,没能力解救母亲,就疾病爆发。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