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壶中自有乾坤与桑田

 369蓝田书院 2019-05-26

【文物藏品等级:国家一级文物】

该壶为酒器。侈口、斜肩、鼓腹、圈足,肩上有御环两兽耳;其壶身满饰嵌错图案,从上到下共有3层图像,以三角云纹为界带。上层为采桑射猎图,中层为宴乐戈射图,下层为水陆攻战图。其嵌错精致、工艺高超、内容丰富、结构严谨,反映了战国社会生活的许多侧面,可谓彼时的“清明上河图”。

【正 文】

春秋战国,一个风起云涌的时代。中国历史上,思想飞扬的年代,几百年间,群雄并起,战乱频繁。而这之前的西周,一直处在礼乐高度发达的社会中。

壶身静默,却非无声,壶身可度量,却也无边。这件铜壶,用嵌错法,记录了战国时代,贵族生活中的情境,顶与底有神兽环绕,静默的壶身上,能听见厮杀与吼叫,这里是一个战场。

春秋时期的诸侯争霸战,到了战国之后转化为领土吞并战,一场攻城略地的战斗:一方搭云梯向上仰攻,一方在城墙上奋力坚守,守城方搭弓放箭,挥舞兵器;攻城方有人从城墙上摔下,有人已经身首异处。引人注目的是,持械格斗的画面,一侧一人手按着敌方的头,一手用力,高举兵器欲砍,另一侧已人头落地,尸体横卧。水战时激起的波澜,是这个时代,在时光之河里发出的声响。

舟行如梭,船上武士个个精神抖擞,奋勇前进,双层战船犬牙般纠缠在一起,上层士兵用长柄兵器相互击杀,下层水手奋力划桨,有的士兵跳船作战,船尾还有人击鼓,以壮声威。

宛如时光的速度,一念之间,就到了厅堂,战争之后,胜利者举办庆功的宴饮,客人们举杯站立,向坐于厅堂之中的主人敬酒、祝福。周围是敲钟磬与吹奏的乐队,钟鸣鼎食,礼乐之邦。

战争时,弓箭是杀伤敌人的武器,和平时,则是社交生活的用具。早在周代,射箭便是贵族必须掌握的基础教育:六艺之一,射礼则是重要的社交礼仪,射箭者站在亭子里,悬空张开布质的箭靶,宾主按照礼仪要求,向箭靶射箭,旁边有专人负责报靶,其他人在亭外围观。

有时候也会练习射猎天上的飞鸟,大家使用绑了细绳缴(zhuo)的箭,射向鸟群,一旦射中,就通过收回绳子,将猎物捕获,这叫弋射,弋射有准则,弋不射宿:停息的鸟儿不射。

这里有一片桑田,顶层没有了战争的喧嚣,人们安然的进行着习射,妇女们则在桑园里采桑,盛放桑叶的篮子,挂在树上,采桑人爬到树顶,把桑叶摘下,放到篮子里。中国是丝的故乡,采桑也进入了礼制,演化为后来的亲蚕礼。此刻,壶中一滴酒也没有,却盛满了一个令人迷醉的时代,征战的厮杀与欢宴的音乐,都隐匿不见,桑叶还在无声的生长,两千年的时光,是一片沧海,壶身上的桑田,茂密如初。

【采桑宴乐射猎攻战纹铜壶】

的辅读资料

第一层右侧是一组采桑的画面,两棵茁壮的桑树上挂着篮筐,有人忙着采摘桑叶,有人接应传送。树下有一个形体较高大的人,扭腰侧胯、高扬双臂,跳起豪放的劳动舞,旁边两个采桑女,面向舞者击掌伴奏。追溯中国养蚕、丝织的历史,已有六七千年之久,而2300多年前的战国时期正是丝织业发展的重要阶段。据统计,在已发现的青铜器中,有采桑图案的多达5件。

第一层的左侧是习射的场面,亭子里的第一个人正进入临射状态。他手中的弓已经拉开,身躯呈现很用力的态势。亭子前方站有一人双手高高举起一个长竿,竿上还有飘带,也就是箭靶。紧靠亭子坐着一个人手里拿着短棍,他是负责报靶的。由于弓箭在狩猎和战争中都有重要作用,所以孔子将“射”列为教授弟子的六门必修课(时称“六艺”)之一,“射”成为当年贵族们修身养性的重要内容。

第二层的右侧是猎射场景。几个人正等待射靶时,天上飞来一群大鸟,引得他们兴起,拉弓向大鸟射去。特别值得注意的是,那中了箭的大鸟身上分明有根长长的绳索,是因为射箭的人还要把射出的箭收回来,便用生丝线系在了箭杆的尾端,古时将箭杆上的生线叫“缴”。

第二层左侧是盛大的宴飨场景。坐在厅堂地上的就是举行这次宴席的主人,他身边还站着一位手持铜戈的护卫人员,而被宴请的宾客则站起身来,手端酒杯,向主人敬酒。该种场合是一定不能缺少歌舞的,时称“钟鸣鼎食”。图中参与演出的人员远远多于参加宴饮的人数,他们敲编钟、击编磬,个个体态轻盈婉约,似是边敲击边起舞。门柱旁还立有一只建鼓,有两人正在建鼓的两面进行击打。建鼓旁边的几位舞者,一手上扬,一手拿着兵器作为舞具,相对“文舞”而言,是“武舞”。 

第三层刻画了激烈的战斗场面。右边是水战,左边是攻城战。先看水战:两条对攻的双层战船上飘扬着战旗,左船的战旗是用织物制成,旗上的圆点表示着最高指挥官的级别;右船的战旗用鸟羽修剪、编缀而成,称为旌旗。上层的兵士正在厮杀,手持有长兵器的或刺或钩,持短兵器的近体肉搏,右船有泅水的战士,伺机破坏敌船或登敌船格斗,夺取敌船。左船尾部则有人擂鼓助战。

水军是中国春秋末期才形成的新军种,且出现在傍海临江的地区,在考古发掘中尚未发现春秋战国时期的水军物品,因此,该组水战的图像更显珍贵。攻城的战斗简直有些惊心动魄,图中的横线代表城墙,斜线代表云梯。当时由于兼并战争比较频繁,促使攻城和守城的战术、技术、兵器都得以长足发展。从图中看去,守城的一方有弓箭、礌石、长戈、短剑等。攻城的一方有云梯、长矛、长戈、短剑。攻的一方处于下风,有的已身首异处,有的从云梯上摔了下来。

该壶身图像的制作工艺为“嵌错”。工匠们先在铜壶上预留出图像的浅槽,然后把红铜、铅等金属嵌进浅槽,再用一种叫“错石”的工具进行打磨,使之和壶身一样平滑。据考证,中国在商代就有嵌错工艺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