靖康之耻中被金国掳走的宋人最后去哪里了? 1100年正月,赵佶这个什么都能干,唯独当不了皇帝的人当了皇帝。这可让老百姓遭了罪啊!为什么这么讲呢? 赵佶登基后,外不听战事,内不听谏言,只想安安静静做个美男子。导致北宋积弱,金兵压境之时只得钦宗背锅请降。 靖康二年三月,徽钦二宗等皇亲贵族3000余人被金人掳去,并在金太祖完颜阿骨打的庙宇前行了丧权辱国的“牵羊礼”。 另有一则很有趣的说法:因为李后主李昱和赵佶很相似,所以有传说赵佶是李后主的轮回转世,专门来报复当年赵匡胤的灭国之仇,将北宋基业断送。 到了金国的徽宗生死都不由自己,金国需要利用他这种汉族人的精神领袖作为一种展示的标本,诱使汉族屈服为奴,一劳永逸。 徽宗的可用价值使他苟延残喘的活了下来,但作为亡国之君,他在金国过的怎么样? 据南宋史书记载,徽宗在金国每天都要遭受折磨。显然这是不可靠的,因为南宋朝廷连徽宗什么时候死的都不知道。 直到金国将徽宗尸体交给南宋,更何谈他在金国的生活呢?南宋这么说的原因,无非就是激起老百姓对金国的仇恨。 其实徽宗前期也许过的比较凄凉。虽说自己是金国的侯爵,可以保证衣食无忧,但眼看自己的妻女沦为他人的玩物,自己更是个亡国的笑柄,没有金人会尊重他和他身边的人。 但到了后来因为两个原因,改变了徽宗在金国的身份待遇。 其一,徽宗好色,所以生的女儿多,这时候女儿的作用就显现出来了。 他的女儿一度全都嫁给了金国的皇亲贵胄。甚至后来金熙宗受到徽宗三个女儿的影响,几乎把参与灭亡宋国的所有高级将领全部杀光。 其二,徽宗有文化,徽宗对汉艺术的造诣可是在帝王里面排得上号的。 金国很注重对汉文化的学习,所以徽宗一度成为他们学习汉文化的教书先生。并且徽宗的瘦金体在金国成为王孙贵族争相模仿的对象,自此徽宗才受到金国人的敬重。 后来徽宗也娶了一些金国佳丽,连同以前的嫔妃,数目也不少。但对于徽宗来说,他毕竟曾是一国之君,现如今沦落这般田地,偶尔也会心生凄凉,作一些思乡幽怨之词。 但也仅仅是偶尔,这从徽宗散枝开叶的高超水准就能看出:生命里程中最后的八个年头一共生下6个儿子、8个女儿,真有点乐不思蜀的感觉啊! 当然,这也许是徽宗的另一种救国方式,通过努力的生育让大宋赵氏的后代遍布金国,有朝一日东山再起,起兵反金。 也许,徽宗的努力感动了神明。徽宗最终被囚禁于五国城,即现在的黑龙江依兰县。说巧也巧,依兰县正好是爱新觉罗氏的发源地,这就不由得令人浮想联翩。 明末以“后金”自居的满清人中,他们的第一大姓是伊尔根觉罗氏。而尔耳根代在金语中意为贱民,觉罗意为赵,是当初金国为了羞辱赵氏皇族给他们起的蔑称。 后来熬到努尔哈赤当权,认为这个太难听,便将其改为爱新,即金的意思,便有了爱新觉罗这个满清皇姓。 《啸亭杂录》卷4记载: “五国城在今白都纳地方。乾隆中,副都统绰克托筑域,掘得宋徽宗所书鹰轴,用紫檀匣盛。千余年,墨迹如新。 又获古瓷数千件。因得碑碣,录徽宗晚年日记,尚可得其崖略。云于天会十三年寄迹于此,业经数载。始知金时五国城即此地也。” 昭连所记,时间、地点、人物都明确,不可不重视。 《啸亭杂录》卷10记载,据说顺治爷最爱的董鄂妃祖籍便有可能是宋徽宗的后裔,金人使其迁居至董鄂,遂以其地名为姓。 相比于英宗,徽宗生育后代的战斗力肯定有过之而无不及啊。 这不禁就要有另外一种想法,靖康之变时被押解北上的数千赵氏宗室在金国繁衍生息下来,和女真族混合交融,一直到了满清时,成为了满州望族。 如果真的是这样,打得宋朝无力还手的金国,最后竟是被宋徽宗一人用他强大的基因便给占领了。 其实也不是没可能,想当年清朝灭亡,满清八旗纷纷改成了汉姓。其中就有人改成了赵,一般情况下都是取的第一个字,或是满语的发音,唯独赵姓不伦不类,看来是有历史故事在里面。 这样想想也挺有意思的,可谓是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啊。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