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南大”为何是南京大学的简称而不是南开大学的简称?

 观文书苑 2019-05-26

这些年,高校的一些人也变得有些浮躁,不仅在一些空虚的称谓、无根无据的说法上争来争去,而且相邻两校之间的一些人既无美言相赠,也无互相取长补短之意,更不用说相隔千里学校之间的争执与互相非议。细究这种现象背后的原因,不外乎学者们那种谦逊作风的消失与世俗虚荣心的滋生,让人们领略了大学里的一些人的修养蜕变。比如,清华大学大名鼎鼎,跑千里之外的小县城去维护自己的“名声”,与一个小小的幼儿园打起了官司,旁观者无论怎么看,都觉得是一个强壮的大人在欺负一个弱小的幼儿。

清华大学的理由是江西省赣州市石城县清华幼儿园“侵害”了其商标权,损害了其利益。其逻辑是,其前身系1911年创建的清华学堂,经国家商标局核准,于1998年11月21日取得“清华”注册商标专用权,于2009年1月28日又取得“清华大学”注册商标专用权,使用范围均为“学校(教育)、培训”等服务。幼儿园名称中有“清华”二字,容易使公众产生混淆,会让人们以为这家幼儿园是清华大学办的,扰乱了市场秩序,构成不正当竞争。有消息称,清华大学四处出击,仅在江西就提起6个诉讼。

南京大学校园

石城县清华幼儿园则称,“清华”两字在东晋时候就有,石城县清华幼儿园早在清华大学注册商标之前就存在,原因是旁边有一条清华大道,借道取名极为常见,所以认为清华大学的想象力过于丰富,是名副其实的“学霸”。其实,当地人从来没有把这所临近清华大道的幼儿园与清华大学联系起来过,所谓“容易使公众产生混淆”纯属子虚乌有,建立在此基础之上的“扰乱了市场秩序,构成不正当竞争”自然不存在。

正是因为如此,观众有些想不通,难道“清华”二字成了清华大学的“私人汉字”不成?其他人都不能使用?如果有人取名为“李清华”、“周清华”,是不是也冒犯了清华大学的声誉?如果再用自己的名字开一个“清华烧烤店”、办一个“清华幼儿园”、登记一个“清华小超市”岂不也是“扰乱了市场秩序,构成不正当竞争”,侵犯了清华大学的权利?在一些人看来,你办你的大学,他办他的幼儿园,八竿子打不着啊,咋就侵权了呢?这还讲理吗?如果都象清华大学这么维权,那么“复旦”、“同济”、“中山”、“吉林”、“哈尔滨”等等都将成为相关大学的“私人汉字”,其他人不能用。如此这般,汉字也就“走上了私有化道路”,直接损害了公众利益。

南京大学校园

从清华大学的诉讼目的看,并非嘴巴上说的那么冠冕堂皇,说幼儿园混淆视听、扰乱市场秩序,看起来似乎很仗义,象是在打公益官司,落脚点却是“赔偿经济损失50万元”。如果清华大学只是要求对方不再使用也许还能让人理解,可是开口“50万”就有些掉价了,明明这是冲着钱去的啊。石城县清华幼儿园是一家普惠幼儿园,根本不是赢利单位,清华大学张嘴就要50万,有点太那个。清华大学就缺这50万?据天眼查搜索发现,全国有“清华幼儿园”上百家,一家50万,清华大学是想发大财吗?即使打赢所有官司,对于一年动辄就是几百亿的清华大学来说,也只是小钱。但是,却让公众觉得清华大学的动机一点也不纯清,清华大学的行动一点也不华美,本来是想维护自己的声誉,结果有可能适得其反。

有了清华大学老大哥的示范作用,“南大”也起了争质,几所大学都在抢。南京大学的人说,我家的章程就这么规定的,这是我校的专属简称,别的大学不能用(其实你家章程不是法律,管得了自己,管不了别人);南开大学的人说,我校从1919年就用这个名字,你南京大学1950年才用现在这个名称,“南大”理应是我校的简称;南通大学又有人认为,我也在南方,名称中也有南字,我称“南大”理所当然。南昌大学有人认为,我比南京大学更加靠南边,理应简称“南大”,而且当地人一直如此简称。有的网友调侃说,按照这样的逻辑推演下去,宁夏大学、宁波大学又怎么简称呢?如果宁夏大学叫“宁大”,那么宁波大学就是“波大”了。如果宁夏大学叫“夏大”,那么为了避免重音,厦门大学就要简称“门大”。简称就两个字,重名在所难免,如果争来争去,有的是官司打。

南开大学校园

四川人有一个习惯,孩子小名往往用“娃子”二字,比如二娃子、三娃子。如果按照某些大学的逻辑,有一家叫二娃子、三娃子,其他家就不能叫了?没有这样的事!在四川,你叫你的,我叫我的,你家的孩子叫二娃子,我家的孩子也叫二娃子,谁也不觉得别人碍了自己的事,更不会蛮不讲理不许别人叫自己的孩子为二娃子、三娃子。大学简称起争执,还是虚荣心使然。

简称是他人在非正式场合图个方便,一般是约定俗成,并不是自称,并不需要单位自己规定,更不用登记注册。武汉有一条地铁经过华中科技大学,开始时站名定为“华科大站”,华中科技大学不同意,要求定名为“华中大站”,理由是教育部核准的《华中科技大学章程》中规定简称“华中大”。可是当地人对此并不买账,还是简称为“华中科大”或“华科”、“华科大”。于是,没过多久,“华中大站”又更名为“华中科技大学站”,根本不用简称。这也说明,简称是他人间的约定俗成,被简称者管不着。

南京大学校园

大学就得大气。大学是教书育人的地方,应该把精力用在做大学问、做大贡献之上,用在提高教学质量和人才培养质量之上,这是正地方。让人遗憾的是,有的不仅在他人约定俗成的简称上争来争去,还要把一些没有影子的传说拿来提高自己的声誉,比如什么曾经与北大清华齐名,比如“北有清华、南有某某”之说。如此酷爱虚名,确实有失斯文,与大学身份不符。比如,抗日战争时期的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和南开大学组成了西南联合大学,存在将近9年之久,因为来自北方,被当地人称为“学府北辰”。西南联大当时与国立中央大学、国立浙江大学、国立武汉大学并称四大名校。七八十年过去了,如果西南联大中的某一所大学说自己曾被称为“学府北辰”就有些虚了,本想给自己长脸,实则可能相反。如果现在的南京大学、浙江大学、武汉大学自称曾与北大清华齐名,多少还有来由,而其他大学自称曾与北大清华齐全就假了。

从上可以看出,既然是约定俗成,简称就有使用范围。二娃子、三娃子用于家庭内部,出了家门就要叫大名。华中科技大学虽然内部规定简称“华中大”,但也仅限于内部,出了大门,当地老百姓也不认,还是称华中科技大学为“华中科大”或“华科”、“华科大”,其中“华中科大”使用频率最高。其他大学简称也是如此,都有使用范围,就看约定俗成的范围有多大。南昌人所称的“南大”,南京人却称的“南大”,天津人所称的“南大”,南通人所称的“南大”,衡阳人所称的“南大”,指向各不相同。到底是指谁,当地人心里有数,根本不会弄错,外地人却用全称。只许本地人叫本地的大学为“南大”,不许别的地方的人叫当地的大学为“南大”,确实管得过宽了,而且也管不了。

南开大学校园

简称相同的大学多得很。比如“华师”,对于广东人来说是指华南师范大学,对于湖北人来说则是华中师范大学,对于上海人来说又是华东师范大学。还比如“江大”(江南大学、江苏大学、江汉大学),“山大”(山东大学和山西大学),“东大”(东南大学和东北大学),“西大”(西北大学和西南大学),“河大”(河北大学、河南大学、河海大学),“华农”(华中农业大学和华南农业大学),“北工大”(北京工业大学和北方工业大学),“吉大”(吉林大学和吉首大学),等等。

在官方的非正式场合也使用简称,同样是约定俗成,而且也有其使用范围。比如南京大学、南开大学都是部属大学,在教育部之内是不可能都简称为“南大”的,于是“南大”和“南开”就有了固定指向。内部的这种约定俗成,慢慢地扩散到社会当中,于是“南大”逐渐成为南京大学的简称,“南开”就成了南开大学的简称,这与名称中使用“南”字的早晚没有关系。至于南昌大学、南通大学、南华大学,因为都不是部属大学,估计在教育部之内即使工作中涉及他们,也不会使用简称,而是直呼全名。

南开大学校园

另外,就南京大学与南开大学两所大学而言,从各自所处地理位置看,显然南京大学简称“南大”更为合理,毕竟南京大学处于南方,南开大学处于北方。将一所位于北方的大学简称“南大”确实有些别扭。如果南开大学简称“南大”,南京大学就得简称“京大”或“南京”,都不太恰当。所以,南京大学简称“南大”合情合理,顺理成章。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