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得《南红之谜》纪录片拍摄的时候,我们去了瑞丽、广东、苏州、北京,采访了一些创作南红的玉雕师,对于南红的雕刻,他们有着不同的理解,也有着不同思考和经历。 每一位玉雕师接触南红,都有着自己不同的故事,点开视频,看一看南红玉雕师们的故事。 >> 南红雕刻(上集) >> 南红雕刻(下集) 很多从事南红雕刻的玉雕师,早期都是主要雕刻翡翠与和田玉的,翡翠高贵优雅,和田玉温润光泽,各有千秋。而南红的出现,却兼具了这二者的优势,很快成为了一种新的热门雕刻材料。 但南红的断代太久,对于原料、雕刻的研究已经失去了太久,如今对于南红的雕刻、开发都相当于从头开始。南红不同于翡翠,也不完全像和田玉,其硬度高,色域广,但料小又多裂、多杂。 对于玉雕师来说,南红,应该怎么雕呢? 南红雕刻的好坏,首先在于尽料。也就是说,如何最大限度的利用好这个料子。 南红是大自然的瑰宝,而且所藏有限。所以,能多保留一分,则尽量保留一分。从稀缺的角度上来说,体量大的作品收藏价值也会更高。 从收藏的角度来讲,每一件南红都是大自然的馈赠,是传给子孙,千秋万代的事情,做不好就不要肆意浪费。 雕刻第二重要的,就是基本工。就算有绝佳的创意,没有良好的基本工,也是实现不了的。 讲到南红雕刻,就不得不提到南红的硬度,6.5-7.0,与翡翠相当。硬度越高的玉石,就越不容易雕刻,特别是线条越难做到流畅自如。 越硬的东西,韧性也越差,越软的东西,韧性就越高。雕刻到比较细腻的地方,越硬的东西,就很容易“崩口”,也就是缺口。 这个跟加工技术和工具也有一定的关系,所以对玉雕师的基本功要求很高。 其三也是最重要的一点,雕刻的意趣。 中国的东西,之所以迷人。不仅仅在于他是一个东西,而是蕴涵了种文人的情趣在里面。所以,中国才有了“文玩”这个词。 玉雕也是如此,能不能反应中国人的人文情趣,对于一个雕件的价值,是有很大的一部分的补充的。 比如,经过名家经手的东西,就会比普通人的东西要贵,就是一个佐证。 中国文人情趣的精神,在白玉雕刻的技法上,体现的犹为明显,目前流行的南红亦是如此。 中国人的艺术,要来源于生活,但是要高于生活,这一类的东西,讲究一个巧字,也是考验雕刻师的重要点。 但是,如果只是机械的模仿生活中的东西,没有更高、更深层次的理解和提高,出来的作品也是没有意趣,不符合中国人传统的审美情趣的。 南红的雕刻,要体现出意境,就要对元素和物体有所升华。在符合物体的本质特点的基础上,适当的夸张和变形,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如何做到让作品有自己的思想,有艺术气息,是一名玉雕师终身都要学习和实践的。 |
|
来自: youxianlaozhe > 《玉石雕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