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药地榆主要功效:凉血止血,清热解毒

 时宝官 2019-05-26

中药地榆主要功效:凉血止血,清热解毒

地榆,中药名。为蔷薇科植物地榆或长叶地榆的干燥根。后者习称“绵地榆”。春季将发芽时或秋季植株枯萎后采挖,除去须根,洗净,干燥,或趁鲜切片,干燥。在中医当中,地榆以根部入药,一般春季采挖晒干即可。老中医廖佐芹教授说,其性寒、味苦、酸,有凉血止血、清热解毒以及消肿敛疮的功效,因而临床上对于咯血、尿血、便血以及湿疹、赤白带下等方面的疾病症状有治疗作用。医学著作《本草正义》当中对其也有所记载:地榆苦寒,为凉血之专剂。妇人乳痛带下,多由于肝经郁火不疏,苦寒以清泄之,则肝气疏达,斯痛可已而带可止;然气滞痰凝之乳痛,及气虚不摄之带下,非其治也。

中药地榆主要功效:凉血止血,清热解毒

功效:凉血止血,解毒敛疮。

主治病症:用于便血,痔血,血痢,崩漏,水火烫伤,痈肿疮毒。

1.地榆有凉血止血的作用:地榆中的有效成分对于血液凝固速度的加快有帮助,能够帮助小伤口的快速止血。

2.地榆具有消炎杀菌的作用:地榆在帮助伤口快速愈合有明显效果,这样一来能够细菌和炎症在伤口处的发生,同时它也能抑制噬菌体在我们体内的生长和繁殖。

3.地榆有益气养血和增强免疫力的作用:服用地榆对于脸色苍白、没精神、疲劳没力气等情况有一定的治疗效用。

4.地榆对于大便出血和血痢不止有作用:地榆本身就具有一定的止血和凉血效果,若是配以其他的如甘草等中草药一起用水煎服,能够明显的缓解症状。

中药地榆主要功效:凉血止血,清热解毒

5.地榆能够有效的治疗湿疹、肿毒、痈肿和疖肿等皮肤病症。通常是与凡士林、密陀僧等药物粉末调和后涂到伤患处。

6.地榆对于解蛇毒和犬类咬伤也有一定的作用:我国古方有记载,用地榆根捣烂后喝汁水并涂抹于被咬伤的地方,可以起到一定的救治作用。(温馨提示:这是中医医家用方,大家若是遇到蛇犬咬伤还是要及时的送医救治)

7.地榆有清火解毒的效果,对于烧烫伤和女性的漏下赤色不止也有一定的作用。(若是大面积的烧烫伤还是要去医院接受专业的诊治)

8.地榆也有一些禁忌要注意:若是脾胃血汗和气血虚且有瘀的人群应该避免服用地榆。

中药地榆主要功效:凉血止血,清热解毒

用法用量

煎服,9~15g。外用适量,研末涂敷患处。廖佐芹教授说,本品性寒酸涩,凡虚寒性出血或有淤者慎用。对用大面积烧烫伤病人,不宜使用地榆制剂外涂,以防其所含鞣质被大量吸收而引起中毒性肝炎。

中药地榆主要功效:凉血止血,清热解毒

中药配伍:

1、男女吐血:地榆三两。米醋一升,煮十余沸,去滓,食前稍热服一合。(《圣惠方》)

2、结阴(即便血)下血,腹痛不已:地榆四两,炙甘草三两。每服五钱,水三盏,入缩砂仁七枚,煎一盏半,分二服。(《宣明方》)

3、小儿疳痢:地榆煮汁,熬如饴糖,与服便已。(《肘后方》)

4、毒蛇螫人:新地榆根捣汁饮,兼以渍疮。(《肘后方》)

中药地榆主要功效:凉血止血,清热解毒

5、虎犬咬伤:地榆煮汁饮,并为末敷之。亦可为末,白汤服,日三。忌酒。(《梅师方》)

6、代指肿痛(十指肿痛的一种病证):地榆煮汁渍之,半日愈。(《千金翼》)

7、小儿湿疮:地榆煮浓汁,日洗二次。(《千金方》)

8、小儿面疮,赤肿:地榆八两。水一斗,煎五升,温洗之。(《卫生总微方》)

中药地榆主要功效:凉血止血,清热解毒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