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世民 2019-05-24,《科技日报》刋文“小學生能聽懂相對論嗎?” 美國聖馬丁大學斯蒂芬‧帕克教授給來自北京市首都師範大學附屬實驗學校的100多位六年級學生上了一堂生動的狹義相對論課程。他用人在車廂外觀察高鐵上的乘客﹐測算高鐵上乘客對於觀察者的相對速度。一開始是簡單的疊加﹐就是高鐵運行速度加上乘客在車廂裡行進的速度﹔後來高鐵行速增至光速後﹐就不再是簡單疊加了﹐因為愛因斯坦判斷﹐世界上有質量的物體速度不可能超過光速。即使高鐵以光速前行﹐火車上的人再怎麼走﹐最多還祗能是光速。愛因斯坦提出这一概念到底对不对呢? 施一公先生认为:我们现在所有的物理学理论,都以光速不可超越为基础。而据测定,量子纠缠的传导速度,至少4倍于光速。量子纠缠否定了爱因斯坦光速不变的结论。至少四倍光速的说法与很远距离,可理解银河系以外,请问多少亿光年用四倍光速能到达吗?这些时空概念相互矛盾,令人思考量子纠缠概念和爱因斯坦光速不变的结论谁是谁非。 如果火車上的人是量子,这会发生什么变化?这个问题不是小学生能够理解,大学生也理解不了,这是事实。这位教授所做的科普,能用“神奇”来描述吗? 小学生听懂了相对论吗?愛因斯坦判斷世界上有質量的物體速度不可能超過光速。所以即使高鐵以光速前行﹐火車上的量子再怎麼快﹐他还会是光速吗?为什么不是叠加的关系?这是高鐵能不能成为光速的关键!如果移动物体质量很大很大,而观察者质量很小很小,上述结论还能成立吗?愛因斯坦怎么证明他的判斷?这里面就包含了引力波的产生、时空会扭曲、引力透镜、光线弯曲等问题。 笔者认为,科普的内容和表达方式是针对读者群体确定的。 |
|
来自: dushimingb9wbb > 《待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