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毒流注,骨节疼痛,筋脉挛急 白芷膏 【处方】 白芷半两,防风半两(去芦头),附子半两(去皮脐),白芍药半两,当归半两,川椒半两(去目),羌活半两,独活半两,藁本半两,川乌头半两(去皮脐),细辛半两,生姜5两,白僵蚕半两,黄蜡5两,猪脂2斤半(水浸2宿,逐日1换)。 【制法】 上锉细。先煎猪脂,去滓,入诸药,煎白芷色焦赤,以绵滤去滓,澄清,拭铛令净,慢火熬,入蜡消为度,用瓷盒盛。 【功能主治】 风毒流注,骨节疼痛,筋脉挛急。 【用法用量】 每取少许于火畔熁手摩之。 【摘录】 《圣惠》卷二十五 鼻痛 白芷膏 【处方】 白芷半两,芎藭半两,木通半两,当归半两,辛夷半两,细辛3分,莽草3分。 【制法】 上锉细。以不中水猪脂1升,煎5-7沸,候白芷色焦黄,滤去滓,瓷盒中盛。 【功能主治】 鼻痛。 【用法用量】 每以枣核大,绵裹纳鼻中,日3次。 【摘录】 《圣惠》卷三十七 生肌。主金疮 白芷膏 【处方】 白芷1两半,生干地黄1两半,甘草半两,当归3分,白蔹3分,附子3分(去皮脐),川椒2合。 【制法】 上锉细。以绵裹,用猪脂3斤,煎白芷焦黄,膏成,滤去滓,收盒器中。 【功能主治】 生肌。主金疮。 【用法用量】 每取涂于疮上。 【摘录】 《圣惠》卷六十八 反流性食管炎 1、肝郁脾虚,痰气互结 主证:时有干哕或呕吐,咽喉异物梗阻感,伴咽喉疼痛不适,或有声音嘶哑。精神抑郁,胸胁满闷,纳差食少,腹胀便溏。舌质淡红,边有齿痕,苔厚,脉弦滑。 治法:疏肝理脾,行气化痰。 处方:法夏10g厚朴10g茯苓15g苏梗10g当归10g柴胡6g白术15g党参15g茯苓15g陈皮6g射干10g 加减:兼声音嘶哑者,加诃子10g;口苦、苔黄腻,乃兼胆热痰凝,酌加黄黄芩、竹茹清胆和胃;若苔黄腻而无口苦,乃兼痰热互结,酌加薏苡仁、茵陈、木通之类清热利湿化浊。 2、肝郁化火,胃失和降 主证:吞酸嘈杂,胸骨后灼热疼痛感,咽喉异物梗阻感,伴咽喉疼痛不适,或有声音嘶哑。并见胃脘胀痛,两胁胀闷,烦躁易怒,口干口苦,不欲饮食,大便干结。舌苔黄厚,脉弦略数。 治法:疏肝和胃,降逆化浊。 处方:旋复花10g代赭石15g甘草6g半夏10g枳壳10g柴胡10g白芍15g黄芩10g栀子10茯苓15g射干10g蜕蝉6g瓜蒌10g 3、肝胃阴虚,胃失和降 主证:时有干哕或呕吐,胸骨后灼热疼痛感,咽喉异物梗阻感,伴咽喉疼痛不适,或有声音嘶哑。伴烦躁易怒,心悸失眠,头晕眼花。舌质偏红,脉弦细数。 治法:滋阴疏肝,和胃降逆。 处方:北沙参15g麦冬20g干地黄15g当归10g枸杞子10g川楝子10g旋覆花10白芍15g酸枣仁10胖大海5g射干10g 4、脾肾阳虚,肝气犯胃 主证:时有呕吐清水,胸骨后与咽喉梗阻不适,声音不扬,讲话无力。形寒体倦,少气懒言,舌苔白滑,脉沉迟。 治法:温阳散寒,疏肝健脾。 处方:附子6g干姜10g红参10g白芥子巴戟天10g白术15g茯苓15g白芍15炙甘草10诃子10 十年尿毒症十天治愈 黄先生,十年尿毒症:头晕,高血压,肾衰竭,贫血,心烦意闷,气喘而促,心脏病,四肢麻木,冷汗 自汗,便秘。肠沾连,小便短赤而痛难拉十年的透析 生涯,直至最近三个月,全身浮肿。指甲,嘴唇苍白。 六脉:右三部寸中取短滑,关:短滑而平,尺沉而短,细。左三部,寸关尺皆沉细而微,尺欲绝,诊断为逆 症。 随用:川太 10 克、车前子 20 克,金钱草、枝子、 茯苓、山萸肉各 15 克,赤芍,白芍各 12 克,羌活, 独活,各 6 克,枳壳,枳实,党参,黄芪,熟地,当 归各 10 克,桂技 3 克另包,龙眼菌 10 克,丹参,花 粉,半夏,山楂,各 10 克,来服子,枣仁各 5 克等二十七味。 疗效:服后六小时通小便,十小时通大便,当能 睡着 2 小时。五服后浮肿全消。十天后能大小便自理。 而且全部正常。头晕也消失。 【祖传秘方】祖传治愈任何原因的腹泻秘方 三天痊愈 【秘方】:西洋参五片(切碎)。 【用法】:泡开水当茶喝。适量加少许白酒。一 天三次。 【疗效】:经过多人验证,疗效显著。一般三天左右就止泻。小孩一般一次吃三、四汤勺就可。 【禁忌】:服用期间忌食辛辣油腻。 【案例】:我有个表姐他小孩拉肚子,去了市医 院打吊针,打了三天不见好,又转院,打了一个星期, 拉的那孩子都虚脱了,起初她不相信我这方能好,结 果又出院回来,吃了我这个方,小孩很快一个星期又 活蹦乱跳的。 【来源】:此方乃我小时候爷爷听村里赤脚乡医 告诉他的祖传秘方。 面皯疱 白芷膏 【处方】 白芷3两,白蔹3两,白术3两半,白附子(炮)1两半,白茯苓(去黑皮)1两半,白及3两,细辛(去苗叶)3两。 【制法】 上为末,用鸡子白搜和匀,为丸如弹子大,瓷合中盛。 【功能主治】 面皯疱。 【用法用量】 本方方名,据剂型当作“白芷丸”。 【摘录】 《圣济总录》卷一○一 追脓生肌 白芷防风膏 【处方】 炼油(香油10斤,桃21寸,柳21寸,槐枝21寸,浸21日,熬枯去渣,入当归、木鳖、知母、细辛、白芷、文合、红吉、山慈菇、续断、巴豆肉合熬,去滓,枯)1斤半,白芷5两,防风5两。 【制法】 熬时入鸡蛋1个熟时取起,去壳,同熬枯去滓,入蛋再熬,照见人影,出蛋收锅,加白蜡5两,黄蜡2两,熔化和匀,收锅。 【功能主治】 追脓生肌。 【用法用量】 用时开水熏软,贡川纸乘热用竹片括匀,俟冷剪贴,日换数次。 【摘录】 《青囊全集》卷上 阳明经风湿腰痛,不可顾,善悲,脉右关浮涩者 白芷独活汤 【处方】 白芷、独活、防风、苍术、秦艽、干葛。 【功能主治】 阳明经风湿腰痛,不可顾,善悲,脉右关浮涩者。 【摘录】 《症因脉治》卷一
胎丹,以灯照手足身上,如云头之红,或点尖之肿,皮肤隐隐者 白云散 【处方】 绿豆粉1两,寒水石5钱,锦纹大黄2钱,白芷3钱。 【制法】 上为末。 【功能主治】 胎丹,以灯照手足身上,如云头之红,或点尖之肿,皮肤隐隐者。 【用法用量】 猪胆汁调涂。 【摘录】 《幼科指掌》卷三 发斑丹 白云散 【处方】 人中白(煅)、川连(肉汁浸3-4次,以白为度)。 【制法】 上为末。 【功能主治】 发斑丹。 【用法用量】 每服1钱,白汤下。 【摘录】 《痘疹金镜赋集解》卷六 每服轻者半钱,重者1钱,热酒调服 白云散 【处方】 多年石灰(炒)。 【功能主治】 心气卒痛。 【用法用量】 每服轻者半钱,重者1钱,热酒调服。 【摘录】 《医方类聚》卷九十四引《烟霞圣效》 芳香解秽,避温祛暑。主鼻窍壅塞,头晕目痛 白云平安散 【处方】 净滑石粉5钱,杭白芷1钱,净绿豆粉5两,生月石5两,薄荷冰3钱,梅片3钱。 【制法】 上为极细末,装瓷罐内,入土中埋3日,以去燥气,再加梅片4两,台麝香4分,共研1处。 【功能主治】 芳香解秽,避温祛暑。主鼻窍壅塞,头晕目痛。 【用法用量】 每用少许纳入鼻孔中。 【摘录】 《全国中药成药处方集》(沈阳方)
桂枝附子汤治疗半身无汗 钱某某,男,41岁,1988年8月12日初诊。1985年春一日因夜寐不慎,感受寒凉,骤然恶寒、发热、无汗、头痛、周身关节酸痛,经服辛温解表剂后症情缓解。 嗣后3年来,只左侧半身有汗,右半身即逢酷暑亦少汗出,且感酸痛。 舌脉:舌苔白,脉左弦紧、右平和。 辨证:寒邪内伏,阻碍阳气。 治法:温经散寒,和营通络。 处方:【桂枝加附子汤】。 桂枝10克,白芍10克,炙甘草6克,制附片12克,大枣10枚,生姜3片。 3剂,每日1剂,水煎服。 上药服后,自觉右侧半身有温润感。 原方加味: 桂枝10克,白芍10克,炙甘草6克,制附片12克,大枣10枚,生姜3片,黄芪20克,党参10克,白术10克,当归10克,柴胡5克,升麻5克。 连服3剂后,右半身汗出刻常。 按: 本案因夜寐右半身重感寒凉,后因解表不透,寒邪深伏腠理,有碍阳气右行外达,故右半身玄府闭塞而无汙。 治以桂枝加附子汤,取其温经散寒,和营达表,后加入益气升阳之品,意在健脾益气,充实后天,有助于调和营卫。药合病机,故获良效。(沈才栋《山西中医》1992年第2期)
经外奇穴:止咳 止咳 【定经取穴】位于手掌大鱼际桡侧缘,测太渊至少商测经脉线(纵线),在第一掌骨中点后五分处画一横线,纵横2线相交之点是穴。左右计2穴。 【主治】风湿性心脏病,气短,咳嗽。 【刮痧】在此穴位上直接刮,力求出痧。 【针法】针0.2--0.3寸,针感麻、酸至指尖。 【引证】《陕西新医药》(1972年,第4期)西安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内科在“针刺治疗风湿性心脏病的临床体会”一文中说:“止咳穴,肺经,大鱼际处,鱼际穴上五分。”
血府逐瘀汤化裁治疗蛛网膜下腔出血 席某某,男,55岁。1972年3月12日初诊。患者于3月10日突然剧烈头痛,伴畏塞、呕吐,曾服温中散寒剂未效,头痛更甚。 实验室检查:脑脊液为血色,蛋白定性(+++)。 西医诊断为:蛛网膜下腔出血。 诊查:头痛以颠顶为甚,痛如锥刺,项强,恶心呕吐,身疼烦躁,辗转不安,呻吟不止,口干味苦,但神志尚清。 血压:14.7/8.7kPa。 舌脉:脉沉涩,舌苔黄。 诊断:瘀血头痛。 治法:活血破瘀。 处方:【血府逐瘀汤化裁】。 生地黄15克,当归6克,白芍3克,川芎4.5克,桃仁3克,红花6克,赤芍3克,枳壳3克,川牛膝4.5克,代赭石9克,丹皮4.5克,生栀仁6克。 水煎服,3剂。 服药1剂,头痛减轻,身痛消失,呕吐亦止。 继服2剂后,头痛明显减轻。 服药半月,仅觉头部稍有胀痛,余皆恢复如常人。 后改用养阴扶正、祛风止痛之剂,头痛渐失。 前后治疗月余而愈。 按: 本案辨证,并未拘泥于西医诊断的病名,而妄投止血之剂,而是参考发病之初,前医曾用温中散寒法治疗,头痛更甚的病史,抓住头痛如锥刺、脉沉涩的主要脉症,诊为瘀血头痛,大胆运用活血破瘀法救治。 又因症见口干、味苦、舌苔黄等热象,故选方亦不囿于通窍活血汤,虑其所含麝、葱、姜、枣、酒等辛温助热,恐生他变。 之所以选用血府逐瘀汤,因方中有生地、赤芍,再加丹皮、生栀子,对于本例血瘀挟热之证,较为适宜。 可见中医治病,不可胶柱鼓瑟,而应准确辨证,灵活变通,方有显效。
远年近日,喘嗽不止 白云换肺丸 【处方】 款冬花1两,半夏2两,明矾2两,寒水石2两。 【制法】 上为细末,生姜汁糊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 远年近日,喘嗽不止。 【用法用量】 每服30-40丸,姜汤送下。 【摘录】 《普济方》卷一六三
生肌收口 白云丹 【处方】 轻白炉甘石1两(将倾银罐内,煅至通红,倾好醋内,淬7次为度),轻粉1钱,白蜡2钱,冰片1分。 【功能主治】 生肌收口。主 【摘录】 《外科方外奇方》卷二
初起肿疡 白云丹 【处方】 胡椒4两,川乌4两,草乌4两,细辛4两,桂枝4两,火消2斤,韭菜1斤(打汁,)葱白8两(打汁)。 【制法】 水煎,去滓,入消溶化,再入2汁、乘热扫在方砖上,候有霜出,刮下,每霜1两,加麝香2分,和匀听用。 【功能主治】 初起肿疡。 【用法用量】 放膏上贴之。 【摘录】 《外科集腋》卷一 |
|
来自: 随缘522 > 《5...秘方、偏方、验方\奇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