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华诗词导刊》120期【导案赏析】(39)

 WENxinHANmo 2019-05-26

中华诗词导刊编辑部成员

导  师

熊东遨 周圣伟

宋彩霞 武立胜

总顾问 田幸云 张正清

总策划

夏   皓 石剑鸣

顾东升 史宏勋

李   红 刘东君 华慧娟

总编

石剑鸣(主 词 )

夏   皓(律·绝·诗评 )

绝句主编

李   红 罗宪坤

范晓群 邹继惠

副 主 编

朱秀国 陈   杰

律诗主编

史宏勋 刘东君

副 主 编

顾东升 黄天明

词曲主编

李   进 蒋宜慧 

副 主 编

冯春光  郭晓丽

【诗家专辑】主编 周利元

导学案诗评主编

夏 皓 (声乐)

副主编 (笔划序)

王小惠 王   峰 王明云 刘东君

李   红 李茂发 李   进 华慧娟

吴延平 陈才江 陈   杰 邹继惠

肖恩阳 罗海萍 范晓群 栾心联

顾东升 高建林 袁永红 黄天明

粱英剑 曾昭成 蒋宜慧

监  制 袁永红 萧宇亮

编委 (笔划序) 

马长友 冯世林 庄   娟

刘安国 刘俊安 张冬姣 张宝娃

张志明 陈   昕 杨   静 郝   敏

梁   艳 傅翠兰 葛百胜 薛菊香

《中诗导刊》编委成员  向上滑查看

本期作者名单

【导案赏析】

作者: 熊东遨 / 赏析:李   红

作者: 熊东遨 / 赏析:李茂发

作者: 周圣伟 / 赏析:王小惠

作者: 肖恩阳 / 赏析:华慧娟

作者: 田幸云 / 赏析:高建林

作者: 王明云 / 赏析:曾昭成

作者: 王红梅 / 赏析:栾心联

【1】

人日田园写意

熊东遨(湖南)

草野何堪割刈频,生为弱小倍艰辛。

山林不要屠龙手,莫把强权错与人。

出处:《中华诗词导刊》116期【绝句选粹】(44)

【李红赏析】陕西

        熊东遨先生是《中华诗词导刊》聘请的驻刊导师,2017年度摘得 “陈子昂年度诗词奖”。先生的诗作意境开阔,内涵丰富,风格多元,现实抚摸与自然咏怀兼有。今读先生这首《人日田园写意》更是折服于先生笔触的深沉厚重。

        起句 “草野何堪割刈频” 大部分草都具有再生能力,割完会再次长出新芽,但必须间隔一定的时间,割的太频繁则会伤其根本,这仅仅是在说草吗?自然万物无不如此,过犹而不及。承句 “生为弱小倍艰辛” 小草卑微不足道,默默无闻地生长在山川沟壑、平原溪岸间,被羊啃牛食,被脚踏刀割,被野火焚烧……历尽沧桑,一个 “倍” 字更是强调了其中不为人知的苦难。转句 “山林不要屠龙手”,“屠龙” 指杀龙的技术。语出《庄子·列御寇》,比喻高超而无用的技艺。先生的这句诗意思很明了,自然万物不需要那些自以为是而无用的东西,能够自由自在的生长,安然恬淡地享受春的勃发,夏的葳蕤,秋的成熟,冬的寂静足矣。结句 “莫把强权错与人” 是全诗意境的升华,是贯穿全诗的一条主线。“强权” 本是一个中性词汇,不含褒贬之意。但要错施于人则不可取。这才是诗作所要表现的主旨。

        至此,我们回过头重读先生这首绝句的题目——《人日田园写意》。“人日” 是个古老的节日,来源于神话故事,在我国至少有2000年以上的历史。在2014年2月6日,中国传统 “人日” 当天,数十名文化界学者、专家在两汉文化发源地徐州着古装朗诵古文名家张桂亭创作的《人日赋》,共同倡议将传统 “人日” 设为 “人民节” “尊严日”,倡导 “生命尊严” “生命质量”,呼吁人们在每年的这一天,静下来思考生命的价值,不向权势低头,不向金钱媚眼,言行举止皆出己心,丝毫不为名和利,做顶天立地的 “人”。这首诗的结句正表现了这一层意思。

        其实,作为诗人,自有所承担的社会责任。李白鹏飞九天,杜甫对世间不义与苦难的关照、与 “民瘼” 的共情。用诗词揭露 “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 的黑暗现实。今天的诗人更要有此担当。

【评者简介】

       李红,女,笔名安时。中华诗词学会会员;陕西省诗词学会、散曲学会会员;《中华诗词导刊》绝句主编、导学案评析副主编崇尚中国古典文字之儒雅,喜欢自然风貌之恬静,愿撷一缕墨香,以拙笔写我心,安享余生时光。

【2】

哀汶川

熊东遨(湖南)

彼苍何忍滥相吞?一夕生灵恸覆盆。

百里颓垣声惨淡,五更残月影蒙昏。

多灾国已倾全力,未死人皆是幸存。

屏外几回揩泪眼,难民堆里认胡温。

出处:《中华诗词导刊》117期

【李茂发赏析】湖南城步

        2008年5月12日,我国四川省汶川县发生里氏八级地震,造成约七万人遇难,近四十万人受伤,近两万人失踪,直接经济损失八千多亿元。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破坏力最大的地震,也是唐山大地震后伤亡最严重的一次地震。诗人怀着极其悲哀的心情写了七律《哀汶川》,表达了对灾区人民的关心以及对党和国家领导人民抗震救灾义举的赞颂之情。

        首联开篇发问:苍天为何如此忍心荼毒生灵?诗中 “何忍” “滥” 表达了对灾害强烈的怨恨,“覆盆” 形象地描写出灾难的严重程度,“盆”字写的既是倾盆之物,又与四川盆地的 '盆' 字吻合,让人联想到盆地翻倾之惨貌。

        颔联形象地再现了此次地震后惨状:受灾面广,倾塌墙体响声凄惨暗淡,尘灰竟将凌晨残月都遮掩得迷蒙昏暗。这里情景交融、情随景出。

        颈联递进转折,写地震发生后国家和人民的反应。当年我国虽然多灾多难(除此次地震外,还有几次重大灾难,如南方多省市雨雪冰灾、胶州铁路列车相撞事故、多省区手足口病暴发等),国家还是倾全力救助。同时,诗人还表达了对幸存者的关注。

        尾联出句写自己的感受。诗人在银屏外几次揩抹眼泪,形象而真实地表达了哀痛之情。对句再现时任国家主席和总理亲临灾区指挥抗灾并慰问难民的情景,表达了对党和国家关心灾民,带领全国人民开展一场全力救援战斗的赞美之情。

        此诗情真意切、贴近生活,用浅显通俗的文字写景抒情,语句通畅,雅俗共赏。再是新词新语(如 “屏” “难民”)入诗,堪称典范。诗人的这些语言风格,应该是为了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努力缩短传统诗词创作与现代社会距离的实践探索。我认为,诗人在此诗中这种写法是高明的,该诗没有深奥文字和用典,却不显半点平淡浅露,而抒发的是一种肺腑之言,是真挚情志感受的最佳表现,这种创作风格值得我们学习推崇!

【评者简介】

       李茂发,笔(网)名:子戊,湖南省邵阳市城步苗族自治县人,中学高级教师2016年冬退休后开始学写格律诗词,现系中华诗词学会、湖南省诗词协会、邵阳市诗词协会会员《中华诗词导刊》导学案评析副主编《心湖文苑》编委。时有作品发表在纸质诗刊或网络平台。

【3】

鹧鸪天

周圣伟(上海)

        暑假至芜湖授课毕,携研究生班学同游黄山。

        未入黄山久慕名,才觑半面已心倾。松依绝壁犹含笑,石坐悬崖不带惊。

        三滴雨,霎时晴。须臾满谷彩云生。千姿百态难图画,留待重来仔细评。

出处 :118

【惠子赏析】湖北

        黄山,这个风景名胜之地,想必很多人去游览过,甚至很多人都描写过。周老师这首《鹧鸪天》,可以说是写黄山的佳作。整首作品,朴素中有情韵,轻松中有惊喜!景真语旷,读来让人感动不已。

        “未入黄山久慕名,才觑半面已心倾”,作者开篇造势,黄山,人未去,久慕名;到底如何呢?作者的回答是,才觑半面已心倾。这个“半面”用得恰到好处,反衬黄山的美,美到只窥半面,就已如痴如醉了,作者的功力可管窥矣。

        “松依绝壁犹含笑,石坐悬崖不带惊”,这一组对偶句,把原本没有生命的松石写得惟妙惟肖。拟人手法的运用,更增添了诗句的感染力,'依' 和 '坐' 两个动词用得生动准确。黄山松和黄山的石峰,应是黄山的名片,要写好他,不容易,易落入俗熟,可作者别出新裁,用 “犹含笑” “不带惊” 这样的情韵字,把读者带入其境,咏物于无痕中。

        “三滴雨,霎时晴”,过片尤其有趣,作者用简笔写出了黄山高入云中,时雨时晴不可捉摸的天气。同时 “三” 字极为传神,我想作者此处,不是形容多,而恰恰是形容少,读到 “三” 字,不由得会心一笑。“须臾满谷彩云生”,未见过下雨后的山中景象的人可能不知道,下雨后,山中会升起很多白雾。我也自己在一雨后有句 “青山一晌白云生”,有人问我一晌不理解,其实在这里与作者要表达的是同一个意思。

        “千姿百态难图画,留得重来仔细评”,美景赏不够,也难描摹,怎么办呢,留得下次再来赏。作者从侧面写自己对黄山美景的喜爱。一次不够还要重来!

        非常喜欢这首作品,语言清新流畅,用字考究,句法凝炼,表现手法多样化,结构紧凑。

        如果非要明珠觅瑕,觉得 “霎时” 与 “须臾” 意近。

        【编者接·声乐过片中的 '霎时晴' 是指突然间云开雾散,天气转晴。而 '须臾满谷彩云生' 中的 '须臾' 则表现为 '紧接着……' 的气象状态,是一个时期突然出现的两个画面。也是一种对动态气象中的递进式描写。


【评者简介】

      王小慧,女,网名惠子,系湖北省黄冈市蕲春县人,本科学历,中学一级数学教师;中华诗词学会、湖北省诗词学会会员;《中华诗词导刊》案学案评析副主编;湖北《知否才女诗词》副社长、副主编;《鼓角之声》诗社编委;热爱中国传统文化,尤其喜欢格律诗词。作品散见于部分诗刊杂志及微信平台。

【4】

咏小草

肖恩阳(湖南)

东君携手闯天涯,看遍人间四月花。

落籽无求肥沃土,随风即驻自由家。

纤姿可敌秋霜重,浓荫何凭绿岫赊?

野火烧来浑不惧,一沾雨露复滋芽。

出处:《中华诗词导刊》117期【律诗选萃】(45)

【华慧娟赏析】广东

        肖恩阳这首《咏小草》,紧紧抓住了小草平凡、耐贫寒、不择壤、自由生长、生命力极强的特点来写,笔致凝练,寓意深刻,以小草的个性特点来暗喻广大普通老百姓的那种朴实无华,坚韧不拔,坚不可摧的精神品质,给小草赋予了人格的力量,提升了作品的审美价值,使作品有了一定的思想性,是这首作品的耐品蕴藉之处,下面逐句来对此做些分析。

        首联明快,笔调清新,拟人手法用到极致。以携手东君(即太阳)引出,开门见山,将草的个性特征铺展开来。“闯” 字用得到位,即有无畏的精神,又有遍布四野的气概,“闯天涯” “看遍……”,活脱脱赋予了草以人格的力量,写得生动,有力度,恰似苏轼那句“天涯无处无芳草”的再现。“人间四月花” 在此点明了季节,此时画面跳出,正是草木欣荣,到处莺歌燕舞之时。这一联从草带给人的第一感官印象,即外在的形象,也就是从第一个层面来写。

        颔联进一步得到拓展,“落籽无求肥沃土,随风即驻自由家” 写出了草的品性,笔调转向了内质,这是把草推向了第二个层面。身为草,不亢不卑,不弃贫贱,随处安家,没有高贵的显摆,不与鲜花媲美,风吹到哪,哪便是家,突出描写了草的朴实无华,随遇而安的品质。

        颈联,进一步加强对草的品质的描写,强化了草的韧性和骨气,这是第三个层面的推进。“纤姿可敌秋霜重,浓荫何凭绿岫赊”? 一,作者从草无畏地抵御外在的压力着手,耸立了草的形象,二,从草绝不借助绿岫的丰姿来衬托自己,从这两个层面再次突出和描写了草的风骨,使草的形象更加丰满。

        尾联更是将草的美推向高潮,大有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的气概,将白居易这句千古名言得到了最好的诠释。写至此,草的质朴,草的风骨,草的美丽,草的豁达,尽现在读者面前。读到这里,有谁不会立刻想到这不正是生活在我们周围的劳苦大众呢?他们与草的品质何其相似,何其一致。虽然诗中未提到劳动者,但字里行间无处不在写他们 ; 写他们虽低微,但不卑贱 ; 虽风餐露宿,但坚韧不拔,吃苦耐劳 ; 虽无高贵的身份,但有骨有格。只有这样的人才值得赞美和颂扬,所以说这首《咏小草》,托物抒情,小中见大,达到了很好的艺术效果。

        这首诗从四个层面来写,层层递进,全面挖掘小草的内涵,使小草的形象自然丰满,很见功力。语言真趣朴茂,独抒性灵,耐人品读。

【评者简介】

       华慧娟,字清正,号梅庐逸子,笔名绿韵,1962年4月生,江苏江阴人,中学高级教师。中华诗词学会、广东省中华诗词学会会员;《中华诗词导刊》总策划成员,导学案评析副主编;惠州市诗词楹联学会顾问,中华诗词论坛深圳版块诗词评论导师,大中华诗词学会常务理事,松溪诗社副社长及期刊副主编。有一百多篇诗词发表在不同诗词刊物上,在《中华辞赋》《诗刊》上登载多期,有作品曾获得寰球诗词大赛铜奖。

【5】

问 病 

田幸云(湖北 野径寒芳)

问路沿溪坷坎多,不知海角境如何。

私移造化炎凉散,细织烟霞浪漫过。

莫为情殇偷下泪,也将惆怅换高歌。

半杯诗酒因谁醉,一剂逍遥病愈么。

出处 :117

【傲雪赏析】山西

        田老师的诗词一直以引经据典居多,首首都蕴涵深意,值得细品。题目“问病”一词就出至《史记·佞幸列传》,其意为问候病人。

        首联 “问路沿溪坷坎多,不知海角境如何” 用自问的形式承接,表达了得到病人消息的不容易和“我”对病人的牵挂之情。

        颔联 “私移造化炎凉散,细织烟霞浪漫过” 运用比喻手法回忆过往,其中“造化” “炎凉” “浪漫”本意皆有多重意思。需仔细探讨。《庄子·大宗师》里“今一以天地为大鑪,以造化为大冶,恶乎往而不可哉?”这 “造化”之意应与本诗是一致的,意指自然。“炎凉” 一词应参照白居易诗:“尘土满衣何处来,敛手炎凉叙未毕。” 意指寒暄。而 “浪漫” 之意应和苏轼之诗“年来转觉此生浮,又作三吴浪漫游” 是同义,即为纵情。由此这联大概意思为:曾经我们去大自然中携手寒暄过,也在烟雾缭绕的晚霞里浪漫过。

        颈联 “莫为情殇偷下泪,也将惆怅换高歌” 作者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开导对方。芸芸众生那个没有七灾八难,特别是心病,应需自己宽心调理,用高歌化解惆怅,想开看开。其实 “生病” 也是生活的一种体验,让你在艰难中一步步懂得满足。

        尾联中的 “半杯” “一剂” 用词灵动巧妙。运用轻松的语言更能舒缓对方的惆怅情绪。这半杯心灵鸡汤“我”是因谁而煲?这一剂逍遥良药能使病痊愈吗?是问非问却让读者回味无穷,余尤未尽。

        全诗朗朗上口,用词精准,铺陈有序,把平常之事用分行文字有感情的抒发出来,实属不易,值得学习借鉴!

【评者简介】

      高建林,笔 (网) 名傲雪,山西人。中华诗词学会会员,《中华诗词导刊》导学案评析副主编。喜欢月下花前摆弄小字,于一抹婉约的水墨里丰盈人生;诗词歌赋的韵脚里绽放精彩。作品散见于各大网络平台和纸媒体。

【6】

渐夏思乡(新韵 )

王明云(河南新乡获嘉)

柳辫依依漫舞风,垂钩钓月钓鱼星?

凝观宋韵荷塘色,似赏东坡水调声。

嬉戏童儿投子乐,听歌老妪陷乡情。

长垣纵美难留我,故土常牵挂母咛。

【注】子,小石子。

出处:117期【律诗选粹】(45)

【一尘赏析】湖南武冈

        反复读了好几次,《渐夏思乡》吸引我眼球的不是优美的词藻,而是实在的形象手法,把诗的意境提高,感觉出与众不同的味道。

        柳条似辫,形象的描绘出,依恋不舍舞动的风韵,目的在于垂下心钩,钓那一轮明月,还是钓那象鱼一样的星星,煮味出人间特别的这道风景好菜,大胆想像,妙趣横生。

        周敦颐先生的《爱莲说》,苏东坡的《水调歌头》,想必诗词者多读过,在观与赏,荷塘色,水调声宋韵中发挥得淋漓尽致,这也就是作者区别与其他诗人不一般的手法,用这二人的名作叠底此时此景,再高不过,无须再去描写细节了,因为从名作中已能品味,故而首联与颔联衔接拓展自然而成佳句。

        再好的景色没有欣赏的人群,叫死景,没有生活气息。孩童娱乐,天真无邪,大人娱乐,入景感怀。'投子乐' '陷乡情' 才是颈联升华的真实写照,切题在《渐夏思乡》这点子上了。人在他乡,为着生计,大家要东奔西跑,为的是为子女父母,创建一个完整和谐幸福的家庭,但造物弄人,偏要背井离乡离开可爱的儿女、关心的父母,心里是矛盾与复杂的,以至尾联 “长垣纵美难留我” 显得无奈,好不好家乡好,这好字包含太多,亲情的好,远胜于美丽的自然景观。

        曾记得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我出过远门,在外打工几年飘泊深有体会这种感受,愧对父亲的眼神,聆听母亲的唠叨,喜欢儿子叫爸爸的声音,这都是一种期盼,以至月圆寂寞时,男人也伤心落泪,恨自己不争气,便更珍惜今后的努力,与结句 “故土常牵挂母咛” 恰似,虽程已遥,尤在耳边。

        我对诗的理解在情与景交融,不能动情的诗华而不实,会缺乏价值,加特别的手法,打破常规甚称好诗,这是我对王明云老师的评析,或能引起更多共鸣。

【评者简介】

       曾昭成,网名:一尘。现为中华诗词学会、湖南省诗词协会、邵阳诗联协会会员。《中华诗词导刊》评析副主编。好小说散文诗词联对,曾'在'知音','金田'等杂志发表小说,在 '心潮' 等诗刊发过诗作,对联收录2O14'中国对联大全'等多篇。写诗交友,以娱上进。

【7】


踏莎行·山居(新韵)

王红梅(青岛)

        碧水一方,新田半亩。芳邻有雀长相处。梧桐树下煮佳茗,庭前摇扇听蛙鼓。

        簿饭清粥,碎石小路。陋居不羡他山富。抛杆引线钓光阴,悠哉堪惹神仙妒。

出处:118

【西风鉴赏】北京

        踏莎行的句法,很像两首仄韵七绝,摊破后合在一起。例如这篇,前二句去掉“新”字,下阕去掉“小”字(三仄尾不论)。还原后,这两首七绝还算可以,除了“堪惹”有点俗。

        写成踏莎行,上下阕首句摊破后,改变的是什么?两个四字句,节奏轻快再加上对仗,比一个七字句更容易“开境”;最重要的是下一个七字句,相比于七绝的承句,它对上面两句的责任,比对下两句要大。为什么?因为后两句句式与上面一句,字数和节奏相同,完全可以另起一意;而开首两四字句较后句短,表达力有限且节奏不同,尤其需要第三句的收结和衬托。

        说了这么多,我们再回到作品,发现上下阕的第三句,作者用了两种写法:上阕是根据前两句稍加递进,与后两句基本是平行;下阕的第三句,则是对上面两句的一个总结,同时它是情语,与后面的景语也岔开了。原来如此:上阕的表达太平行了,下阕的章法更好!

        好是好,结句和下阕第三句表达方式太近了!“不羡他山富” 已很清楚,后面用景语暗示更好。于是我偷梁换柱,把上阕的第三句,和结尾一句这么一调换,意思顺多了。但是连接上有点儿问题,于是改为用下阕第三句上移到上阕第三句,尾句上移到下阕第三句,上阕第三句移到尾句,就成了这种结果。

        碧水一方,新田半亩。陋居不羡他山富。梧桐树下煮佳茗,庭前摇扇听蛙鼓。

        簿饭清粥,碎石小路。悠哉堪惹神仙妒。抛杆引线钓光阴,芳邻有雀长相处。

        这首《踏莎行》的作者,是我的青岛老乡。希望我的建议能得到她的谅解和理解。其实这首词改法还有不少,大家有兴趣,可以自己试一下。

【评者简介】

        栾心联,笔(网)名:西风,北京朝阳人,支付管理从业者,出生并居住在北京。爱好古典诗词,现为苏轼研究协会会员;《中华诗词导刊》导学案评析副主编;竹韵诗评栏目编辑;幼年开始诗词创作和摸索,不求甚解,更不求闻达;所好者历经李商隐、杜甫、秦观、李清照,最终在苏黄处稍得真谛;近年来,通过微信以诗会友,俯仰古今,一吐块垒,亦是生涯一乐。

【精彩回顾】

《中华诗词导刊》114期【导案赏析】(38)

《中华诗词导刊》110期【导案赏析】(37)

《中华诗词导刊》104期【导案赏析】(36)

《中华诗词导刊》100期【导案赏析】(35)

《中华诗词导刊》093期【导案赏析】(34)

《中华诗词导刊》090期【导案赏析】(33)

《中华诗词导刊》083期【导案赏析】(32)

《中华诗词导刊》081期【导案赏析】(31)

《中华诗词导刊》076期【导案赏析】(30)

《中华诗词导刊》074期【导案赏析】(29)

《中华诗词导刊》072期【导案赏析】(28)

《中华诗词导刊》068期【导案赏析】(27)

《中华诗词导刊》065期【导案赏析】(26)

《中华诗词导刊》064期【导案赏析】(25)

《中华诗词导刊》059期【导案赏析】(24)

《中华诗词导刊》057期【导案赏析】(23)

《中华诗词导刊》056期【导案赏析】(22)

《中华诗词导刊》051期【导案赏析】(21)

《中华诗词导刊》049期【导案赏析】(20)

《中华诗词导刊》048期【导案赏析】(19)

《中华诗词导刊》046期【导案赏析】(18)

《中华诗词导刊》045期【导案赏析】(17)

《中华诗词导刊》044期【导案赏析】(16)

《中华诗词导刊》040期【导案赏析】(15)

《中华诗词导刊》037期【导案赏析】(14)

《中华诗词导刊》036期【导案赏析】(13)

《中华诗词导刊》035期【导案赏析】(12)

《中华诗词导刊》034期【导案赏析】(11)

《中华诗词导刊》简介 

微信平台与百度网站同步。具体标签如下:

       ①【诗词选粹】从“中华诗词学习营”成员中征收优秀作品,向广大诗词爱好者征稿。

       ②导案析】从【诗词选粹】中选取佳作鉴赏。广招诗评人员。切实做好评析刊物。

      导案简评从【诗词选萃】中选取品进行客观评价,做好诗评导向。

       ④【学案导读】对投稿习作有针对性的进行点评和导改,形成专业方案进行宣传。

      ⑤【诗家专辑】诗家个人佳作或诗评用连贯穿越形式推广,便于广大读者欣赏。

       ⑥《中华诗词选集》精装版书刊:义务为“学习营”成员提供创作平台,遵其创作风格进行编辑、策划。并通过相关的网站和媒体向全国推广。

中华诗词导刊编辑总

2018年3月

加群微信号:SY78421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