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小儿发热护理全攻略,帮你从容面对宝宝发热

 学堂嘴 2019-05-26

医生,刚刚给宝宝量体温,37.4℃.我的宝宝现在是发烧吗?

医生,宝宝体温38℃,我该怎么办?需要吃退烧药吗?

医生,宝宝体温是39.1℃,听说发热是身体和病原体抗争,我是不是可以不用退烧药?

医生,宝宝现在发热39.2℃,但是睡着了,我是不是要叫醒给他吃药啊?

医生,退烧药多长时间吃一次,必须一直吃吗?

近期很多家长们咨询关于“发热护理”的问题,今天就给大家详细的讲一讲关于“发热”的一些事。

体温多少度是发热?

一般来说,肛温≥38℃或腋温≥37.5℃为发热。

以腋温为例,低热:37.5-38℃、中度发热:38.1-39℃、高热:39.1-41℃、超高热:41℃以上

体温计如何选择:

因此,电子体温计是替代水银体温计测量体温的理想工具之一。

为什么宝宝会发热?

正常情况下,人的体温是由体温调节中枢所调控的。当外在致热源(病原体,炎症因子,坏死组织)激活血液中的白细胞(中性粒细胞、嗜酸性粒细胞、单核-吞噬细胞)产生内源性致热源,导致体温调定点上升。

体温调节中枢按照新的体温调定点为目标,向身体各个器官发出指令,使产热>散热,体温上升。

宝宝发热的过程有三个阶段:体温上升期,高热期,体温下降期。在这三个不同阶段中,宝宝有不同的表现,护理方法也不一样。

发热三个阶段的护理(可点大图查看)

如果发现宝宝体温升高,摸摸宝宝的手脚和后背,就可以判断宝宝是处于发热的哪个阶段。

情景一:宝宝现在体温38.5℃手脚冰凉,后背干燥无汗。

初步推断:宝宝位于体温上升期,体温还将继续上升。这时建议使用退热药,并密切测量体温,了解体温变化。

情景二:宝宝现在体温38.3℃手脚温暖,后背微微有汗。

初步推断:宝宝位于体温高热期,宝宝体温基本达到高峰值。根据宝宝的舒适度,为宝宝减少衣着和盖被。补充水分和食物,预防脱水,让宝宝多休息,继续测量体温。暂时不需用退热药。

情景三:宝宝发热1天,最高温度39.4℃,服用退热药后,体温下降到37.0℃。现在(用退热药6小时后),宝宝体温38℃,并出现手脚冰凉,寒战。

初步推断:宝宝发热为持续性高热,体温下降是用药的效果。目前再次位于体温上升期,为了减少宝宝不适,避免反复退热导致出汗过多而脱水,建议现在再次给宝宝使用退热药。

发热的日常护理

发热护理最重要的目的是让宝宝觉得舒服,而不是降低体温。

在日常护理方面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➀ 环境

清洁、安静,保持空气流通,每天至少通风1次(将患儿转移到其他房间),以减少病菌在空气中的浓度。尽量减少亲友探视,防止交叉感染,同时也有利于患儿的休息。

➁ 休息

不要安排出行活动,不要让孩子剧烈运动,多休息,多睡觉。

➂ 体温观察

每4小时测体温一次,高温患儿每1-2小时测一次。如果宝宝体温变化明显,可随时再次测量

➃ 物理降温

物理降温可能会引起宝宝不适,因此,使用此方法时要注意以下几点:

1、体温上升期不使用物理降温

2、如果宝宝在物理降温过程中,宝宝拒绝、出现寒颤或其他不适时,立即停止

3、简单的物理降温即可,比如减少衣着和盖被,调节环境温度。

4、大多数权威意见不推荐使用温水擦浴退热,更不推荐冰水或乙醇擦浴方法退热。因为这些方法出现寒战、鸡皮疙瘩、宝宝哭闹的比例较高,而且乙醇擦浴容易导致宝宝酒精中毒。

➄ 发烧是一种保护机制

在动物实验中已经证明,33~35℃之间的温度最利于病毒及细菌繁殖。发烧时体温升高,有些病源微生物活性和繁殖就会变得不那么活跃变。而人体的免疫系统反应性则显著增强,包括白细胞计数增加,吞噬细胞和嗜中性粒细胞的杀菌活性增强等。因此,发烧不仅有助于对抗疾病,而且能使机体对抗疾病变得更为高效。

在发烧时,用药过于积极,立即以药物退烧或服用抗生素可以说是帮倒忙。因此,如果发热并没有造成宝宝不舒适和情绪低落的状态下,体温适度的上升(<38.5℃)时,不建议使用药物退热。

➅ 什么时候使用退烧药

使用退热药的目的不是治疗疾病本身,而是改善症状,让宝宝感觉舒服一点。

✦当肛温≥39. 0℃( 口温38. 5℃,腋温38. 2℃)时 ,或因发热宝宝出现了不舒适和情绪低落时,建议使用退热药。

如果宝宝睡着时,体温超过39℃,但是宝宝没有因为不舒服而醒过来,不需要立即叫醒宝宝吃药。

✦≥2 月龄宝宝,推荐口服对乙酰氨基酚(泰诺林。注:6月龄以下的宝宝一定要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药物

≥6 月龄儿童,推荐使用对乙酰氨基酚(泰诺林)布洛芬(美林)。服用剂量请参照说明书。

✦如果退热效果不好,可根据宝宝的体重来计算剂量:

对乙酰氨基酚(泰诺林)每次15 mg/kg,2次用药的间隔时间为6小时。

布洛芬(美林)的剂量为每次10 mg/kg,2次用药的间隔时间为6小时。

布洛芬与对乙酰氨基酚的退热效果和安全性相似。

注:以上推荐来自WHO制定的儿童常见疾病管理指南关于发热儿童管理的推荐意见和美国FDA 批准的儿童用布洛芬、对乙酰氨基酚混悬液药物说明书。

市场上对乙酰氨基酚、布洛芬有不同剂型,建议按照宝宝年龄来选择:

各年龄段服用剂型

什么情况下该去看医生?

➀ 年龄不到6个月

➁ 6月龄至2岁的宝宝,发热超过24小时。

➂ 2岁以上的宝宝,发热超过72小时。

➃ 体温超过40.3℃以上。

➄ 精神、反应、胃口变差(持续性、进行性),活力下降。

➅ 出现比较明显脱水表现(口干、精神萎靡、小便显著减少)

➆ 有脱水表现(囟门凹陷、显著口干、小便显著减少)

➇ 出现其他并发症状,如:昏睡、反应迟钝、惊厥、不吃东西、呼吸困难、反复呕吐、耳朵疼痛、频繁腹泻、头痛、疼痛、抽搐等。

⑨ 热退24小时后,再次出现发热。

⑩ 孩子有慢性疾病、肝脏或肾脏疾病。

你担心的任何其他原因。

最后,希望父母们再次遇到宝宝发热时要保持冷静,不再慌张,有条不紊的按部就班的处理,达到fever no fear的境界。

如果宝宝的情况解决不了怎么办?

不要急,可以在线咨询小风车的医生们,

最快5分钟,医生就可以极速回电,听听医生们的专业意见。

同时,还可预约小风车的诊疗车上门服务

在车上可进行血常规、C反应蛋白等相关检验检查

出具报告后,听取儿科医生的专业意见

预约小风车电话问诊流程

☟ ☟ 

* 儿科问诊服务

24小时在线,全国可用

发热症状诊疗车上门服务

目前仅在北京

如需帮助,可拨打客服电话

400-960-9996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