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家信揭秘,左宗棠的极其小气,叮嘱让儿子不要借书给别人看

 山地之仔 2019-05-27

 暖日小微观雅惠

晚清的四大名臣撑起了大清的半壁江山,把大清的寿命延续了半个世纪。然而,四大名臣之间并不和睦,其中左宗棠似乎和谁都处不好,总认为自己是当今诸葛亮谁也看不起。征战太平天国时,看不起曾国藩的能力,认为曾的谋略不足以剿灭太平军。因为曾国藩始终是自己上司,甚至楚军都是在曾的帮助下建立的,而军饷上也得到曾的支援,所以左宗棠虽然看不起曾国藩也没有当面说。但他在给儿子左孝威的信中却如此评价曾国藩:“涤公才略太欠,自入窘乡,恐终非戡乱之人。”
此时的左宗棠刚刚建立楚军,一切都需要曾国藩的帮助,在给家人的私密信中还可看到对曾国藩涤公的称呼已经很不错了。随着自己势力和功劳越来越大,在给家里的信中,逐渐称呼涤公、涤帅,后来直接称呼涤。
左宗棠评价曾国藩才略太欠,自入窘乡,恐终非戡乱之人。可看出左宗棠打心底里看不起曾国藩的军事才能,认为此次太平军叛乱,曾国藩不一定能降住他们。虽然左宗棠看不起曾国藩的才略,但其还是很认可曾国藩大度的胸怀。有些人有做宰相的才能,却没有做宰相的胸怀,这可能就说的是左宗棠。实可谓有相才无相气。曾国藩是一个大度不计私仇,一心为公的人,所以左宗棠对自己的藐视都能宽以待之,甚至毫不讳言地说其非常欣赏左宗棠的才能。幸亏曾国藩有左宗棠敬佩的地方,所以曾左之间并没有什么大矛盾。即使有矛盾,两人也会冰释前嫌。
然而,左宗棠与李鸿章却始终处于剑拔弩张的关系,因为政治观点不同,所以两人不可能走在一起。左宗棠始终存有一股傲气,且有大谋略,大智慧,看不顺眼绝不同流合污,甚至没有相容的余地。而李鸿章却相当的圆滑,既有大智慧,又有小聪明,为达到目的可以使用各种手段。其作风就如曾经的胡林翼一般,谨慎,圆滑,世故,政治、军事、人际关系都处理得游刃有余。然而,左宗棠就看不起这样的人,嫌弃、鄙视、耻与为伍。所以,左宗棠和李鸿章的关系甚至上升到了政治、经济斗争,而当年大清第一富豪胡雪岩就是他们政治斗争的牺牲品。
左宗棠为何如此狂,还能在晚清叱咤风云,立于不败之地。当然狂是要有资本的,左宗棠的资本就是无人能及的才略,也正是他看不起曾国藩的地方。有人说左宗棠是晚清的幸运儿,如果没有太平天国这个平台,左将一辈子默默无闻。老天戏弄了左宗棠一把,让雄才大略的他止步于举人,而身为汉人,仅是举人身份,要实现自己的抱负谈何容易。而曾国藩和李鸿章起步就要比左宗棠高,人家可是进士身份,即使没有太平天国,人家凭借关系也可混个二品大员干干。张之洞更不用说了,名列全国第三名,有其哥哥张之万的提携,一二品大员是妥妥。相比较,左宗棠就弱了很多。然而,老天并没有让左宗棠混混沌沌于世上。既然赋予他无人能及的雄才大略,自然为其创造了太平天国这一建功立业的平台。
在与太平天国的激烈征战中,左宗棠也不忘经常写家信开导自己的儿子。在给大儿子左孝威的一封信中,左宗棠教育儿子:同学之友,如果诚实发愤,无妄言妄动,固宜引为同类。倘若不然,则同斋割席,勿与亲昵为要。看来左宗棠也和现在的父母一样,经常教导自己的孩子不要和调皮捣蛋的孩子的玩,要和学习好的同学多交往,并时刻向他们学习。
但与现在父母不同的是,左宗棠接下来却告诉儿子:“家中书籍勿轻易借人,恐有损失。如必须借看着,每借去,则粘一条于书架,注明某日某人借去某书,以便随时向取。”
这样教导儿子,似乎感觉左宗棠特别的小气,居然不希望儿子把书借给别人看,即使借了也要时刻想着,随时向借书的人要。现在的父母,很多都希望同学之间相互交流。有好的书籍也要与同学分享。但左宗棠却不愿自己的儿子与别人分享书籍。可见左宗棠虽具有雄才大略,但也不是完人,确实有些小气。
有人说,像左宗棠这样的想法在当时太正常了。因为左宗棠爱书如命,他购买了一些孤本,担心因借阅丢失。同时,出版一本书,需要人工刻版,成本非常昂贵,要买到一本想读的书,并非易事。因此当时就有名言:老婆不借,书不借。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