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一年之内读完上百本书的人都是怎么做到的?

 灵山白水 2019-05-27

“人丑就该多读书。”

这是人们在自嘲时非常喜欢说的一句话。

一直以来,读书,在人们的观念里,是一件能够有效提升自我乃至改变命运的事。读书,似乎也是从古至今一直都被人们推崇的一项活动。

读书,或者说阅读,为什么就有如此大的魅力,让人们相信它能有如此神效?


Part1.阅读为什么就有如此神效?

阅读,它就是一种输入,是将外界的信息与知识等纳入自身,并将其内化的过程。

一年之内读完上百本书的人都是怎么做到的?

它的本质,其实就是在加大信息不对称

那么信息不对称又是什么呢?用一种简单的方式概括,就是我知道,但你不知道;我有,而你没有。

比如某些从此处低价买入,而后他处高价卖出,从中赚取差价的生意,就是一种信息不对称。

当然,信息不对称也远非仅仅如此,生活中的许多在我们看来是“八竿子打不着”的事,本质上也都是一种信息不对称。举个例子——医生给病人看病。

为什么这么说?因为如果要具备成为一个医生的素质,我们必须通过长达数年的学习(输入),以此来掌握普通人所不具备的医学病理知识与技能。

而像这种短期内难以被破坏的硬性信息不对称,就是竞争力所在

认知与学识和金钱一样,都是一种宝贵的资源。

一年之内读完上百本书的人都是怎么做到的?

人的成长有很多个方面,渠道也是多种多样。但阅读,可以跨越时间和空间的限制,让我们享用古今中外的诸多名士大家的智慧结晶。它无疑会是其中最容易获取又最成体系的方式之一。

从这个角度出发,知识改变命运是一点不假。


Part2.那些一年读上几十上百本书的人都是怎么做到的?

正是因为深知读书的重要性,小才在很早之前便开始效仿大佬,想要像他们一样进行输入,一年读个几十上百本的书。

一年之内读完上百本书的人都是怎么做到的?

然而在尝试了一段时间之后,我沮丧地发现,对于一个已经参加工作的人而言,这似乎是一个不太可能完成的任务。

每天的工作之余,我都会花上30-60分钟的时间进行阅读,这种情况下完整读完一本书花去我将近一个月。

想要阅读更多,势必要倾注更多的时间。而且更令人感到担忧的是,在看某些书的过程中不知不觉就变得昏昏欲睡,效率不尽如人意。

带着困扰,小才对读书做了一番研究。关于为什么我们不能像自己设想的一样在一年之内完成大量的阅读,我发现这其中有2点值得我们注意的误区。

一年之内读完上百本书的人都是怎么做到的?

其一、看书容易睡着,不一定就是你的问题

学生时代繁重的学业任务或多或少会让我们对读书和学习产生厌恶,而我们大多也都能察觉到自身的这种厌恶。

这会给我们造成一种错觉,或者说形成一种固有的思维:读不进书,是因为我们厌学

看不下书,固然是有我们自身的原因的,但其实世面上的书也是良莠不齐,很多时候它与作者也是有着莫大的关联的

这就好比是上课,老师在上面讲课,有的学生专心致志,有的学生神游太虚。反过来,给同一批学生上课,有的老师讲课讲得生动活泼,有的老师却死气沉沉。

一年之内读完上百本书的人都是怎么做到的?

就拿我自己曾经看过的几本书来说吧,《明朝那些事》的作者文风自成一格,风趣幽默,把历史讲得引人入胜,是一看就停不下来。

一年之内读完上百本书的人都是怎么做到的?

而《改变心理学的40项研究》这一本则讲得非常理论又枯燥,最长的一次,我坚持了30分钟才感到困意。

当你感觉自己看不进书的时候,请不要过分地妄自菲薄,给自己贴上理解能力差、没有耐心的标签。可能是这本书真的不适合现在的你,也很可能是作者没有在可读性上下够功夫。

读不下去就不要读,你要相信一定会有你能读得下去的书。

其二、读书分“精读”与“粗读,那些比我们还忙,却还能读得远快于我们的人,大多是在用后一种读书方式。

纵使一个人阅读速度与理解能力再好,他也只能比常人读得更快一些,绝无可能以超出常人几个量级的速度进行阅读。

如果是逐字逐句地斟酌,即使身为大佬也不见得就一定读得比我们更快。

之所以能够用如此惊人的速度完成阅读,大多是因为他们都在用快速阅读的方法读书。

那么下面,小才就把这些能够让我们快速进行阅读的方法和技巧分享给大家吧。


Part3.如何快速地阅读?

在给大家分享具体的方法之前,首先需要说明的一点是,并不是所有的书籍都适合我们这个快速阅读的方法。

一年之内读完上百本书的人都是怎么做到的?

书籍可以分为虚构和非虚构两大类,只有非虚构类中的实用类书籍才适合我们的方法。比如像《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和《影响力》这样有着一个明确的行动建议,能帮助我们改进做事方法、提升效率,或是提升我们的认知水平的书籍。

一般来说,它们会有一些固定的写作模式,能让我们有迹可循

而像虚构类的作品,比如小说,略过一部分内容去读的话,很可能会因为错过了剧情而看不懂。再者,这类作品偏娱乐与消遣,正是要沉浸其中才能体会各中乐趣,粗读没有意义。

具体的操作方法可以归结为以下两大步:

一、选书

首先,我们得选好自己要看的书。它可以是为了解决你最近的睡眠问题,也可以是为了提升你的演讲能力。

总之,尽量让它符合自身的需求,以便能让它有一定的应用场景,起到稳定提升的效果

此外,在选择书籍时,我们更应该倾向于可读性更高的品类

故而,我们可以选择那些基于经验创作的书籍,而非那些专业类型的书籍。

一年之内读完上百本书的人都是怎么做到的?

经验类的书籍往往更加贴近实际、更易实行。人生没有如果,试错的成本很高,但我们却可以借鉴他人成功的经验,来让自己少走弯路。比如我本人就从李开复老师的书中获益良多。

而专业类的书籍,大多侧重于理论,没有经过实战演练,离实际应用还有一定差距。前文提到的《改变心理学的40项研究》就属于这一类。

选对了书,就是赢在起跑线上,能帮我们省去许多不必要的麻烦。

二、以“老板心态”去读书。

“老板心态”简单地说就是:别废话,说重点!直接告诉我我最想知道的。也就是说让我们略过书中的长篇大论,直接攫取最精华的部分阅读。

​我们把它分为4小步来执行。

1.预览

第一阶段,我们主要看封面、目录、序言这几个地方。

通过对以上几个地方的阅读,我们会对书本有一个总览性的了解,书中分别都介绍了哪些内容,它的结构框架又是怎么样的

一年之内读完上百本书的人都是怎么做到的?

在这个过程中,我们需要找出书中的重点在哪里,这其中对我们最有用是哪些;哪些内容我们可能已经知道,没有再继续看的必要

如果你发现这本书不适合现在的你,或者对你根本没有帮助,那么我们就应该果断放弃

读一本书,最大的成本不是用来买它的这十几二十块,而是我们要花在它上面的这些时间。当然,这也是我们在选书时想要极力避免的

为了方便大家理解,我们可以做这样一个比喻:封面、目录和序言,就相当于我们去游乐场游玩时的导游图。

一年之内读完上百本书的人都是怎么做到的?

通过这张“导游图”,我们可以知道游乐场里都有哪些游玩项目,它们分别都分布在什么地方;这其中的哪些项目是你玩过很多遍,对你毫无吸引力的;还有哪些项目非是常吸引你,让你很想玩的。

2.扫读

第二个阶段,我们要对全书进行一个快速地浏览,这其中需要我们引起注意的是:标题、粗体、图片、表格、陌生词(反复出现的)、开头和结尾。

一年之内读完上百本书的人都是怎么做到的?

标题是对内容的提炼,是我们必读的部分之一。而粗体字被加粗的目的就是为了让我们更清楚地看到,也说明它很重要。

值得插入图片和表格来说明的内容,也无疑是重要的;还有反复出现的陌生词,一般都是比较重要的概念。

另外,许多实用类书籍都采用了总分总的写作形式,所以开头的总领和结尾的总结都是不容忽视的。

在阅读的过程中,我们需要记录下和目的相关或者自己看完不太明白的,以及想要进一步深入思考的内容。记录的形式多种多样,可以是做记号、折页、贴便签等,选择适合自己即可。

还有在这个过程中,即使遇到很感兴趣的内容也不要停下来去精读,这样会很影响我们阅读的效率。

至于在第一阶段那些被我们认为是没有阅读价值的内容,在这个阶段可读可不读。时间允许的情况下,把它们都浏览一遍,看看其中是否存在被低估的内容也不是不可。

一年之内读完上百本书的人都是怎么做到的?

这个阶段好比是坐观光车,走马观花式地把景点都快速地游览一遍,过程中边考察边把自己确实觉得好玩、仍旧感兴趣的游玩项目都给标注在导游图上。

3.针对性精读

这个阶段,相当于是我们坐观光车游览完下车之后,此时我们可以直接奔向自己标注过的景点,纵情地玩耍。那些没标注的就直接不用玩了。

一年之内读完上百本书的人都是怎么做到的?

这个时候我们终于可以开始好好地享受纯粹的阅读了,直接翻到折页或者标记的内容处,像读课文一样地对相关内容进行细致地品读。

期间如果有特别的感想也可以记录下来。

4.复习与应用

研究人类记忆的德国心理学家艾宾浩斯曾就遗忘规律提出过一个遗忘曲线。

一年之内读完上百本书的人都是怎么做到的?

根据研究,人的遗忘在学习之后便立马开始,到了第二天大致就会忘记其中三分之二的内容。

一年之内读完上百本书的人都是怎么做到的?

尤其是用快速阅读的方法,在短时间内输入的大量信息,掌握得就更不牢靠了。所以及时的复习也是极有必要的。

条件允许的话,还应该进行输出,毕竟只是纸上谈兵的话,是无法做到真正的内化的。或者说应用就是最高级别的记忆,肌肉记忆什么的就是人们重复训练的结果。

补充:这个方法仅适用于想获取信息到“知道”水平的人,是一种追求性价比的方式。

如果想要有更加扎实的掌握,还是没有捷径可走的。


写在最后:

查理·琼斯曾有一句名言——除非改变了交往的人与所读的书,否则五年后的你与现在完全一样。

对于这种观点我们不置可否,但这里我们应该有一种共识,那就是读书和朋友圈对一个人的发展是至关重要的。

改变交往的人或许会有些困难,但是读书,你现在就可以开始!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