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前的听众朋友,大家好,我是叶梁。今天我们继续讲 2 型糖尿病高血糖发生的具体病理机制。 我们上一堂课讲到,导致我们人体患糖尿病有五大病因。 第一是遗传倾向,也就是我们的遗传基因决定我们是不是容易患糖尿病。很多准妈妈和准爸爸都在微信里问我,他们自己有糖尿病,会不会遗传给还没有生出来的孩子?准确的说,他们是过虑了。 第一,中国人的基因倾向就容易得糖尿病,我们都有强大的抗饥饿基因,如果吃的食物不好,不多,天天处于半饥饿状态,我们不会得糖尿病,但只要吃的好、吃的多、吃成胖子,糖尿病就自然会上身。 现在有近一半的中国成年人都是糖尿病前期,随时有可能发展为糖尿病。你无法改变自己的基因,也无法改变孩子的基因,所以,你只能接受这种现状。 第二,现在对糖尿病治疗学的研究,已经从过去的单纯降血糖,发展到今天,开始恢复和保护胰岛功能。 也就是说,越来越多新的治疗糖尿病的药物和方法,都着眼于恢复我们身体自身的控制血糖能力,而不是像现在大多数我们吃的降糖药,只是治标,除了帮助我们降低血糖以外,除了你不得不依赖它们以外,没有恢复我们胰岛功能的作用。 等下一代孩子长大以后,保护和恢复胰岛功能的药物和方法会更多更先进,糖尿病也许就不是什么治愈不了的疾病了。 第三,我们这一代人得糖尿病后,医生为什么总强调控制血糖?完全是因为我们过去几十年对糖尿病并发症发生的误读。 过去,我们对糖尿病并发症的发生原因都归结于血糖高。现在看来,这个观点不完全正确。真正导致糖尿病并发症的,现在发现更多的是导致血糖高背后的原因。 血糖高导致的并发症,主要是微血管并发症,比如肾衰和眼底病变这类并发症。这类并发症,用降糖药后,糖化血红蛋白控制在 7 以下以后,发病率就可以明显下降。 但糖尿病目前最主要的并发症是大血管并发症,是动脉粥样硬化导致的心脑血管疾病和大腿血管疾病,它们给糖尿病人带来的灾难是心梗、脑卒中和截肢。 而动脉粥样硬化的真正病因不是血糖高,血糖高只是加速它恶化的因素,真正的病因是导致血糖高后面的因素,更准确的说是胰岛素抵抗:肠道菌群问题导致的高氧化三甲胺、肠道菌群问题导致的高内毒素血症、饮食结构异常和维生素代谢异常导致的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肠道菌群问题导致身体和大血管处于长期的慢性炎症状态。 胰岛素抵抗导致了血糖高,同时诱发糖尿病并发症。我们没有看到真正的问题,只是看到问题的表象:血糖高。没有看到后面:高氧化三甲胺、高内毒素血症和高同型半胱氨酸以及身体和血管的慢性炎症状态。 这就是我为什么总是跟大家强调,如果你要预防糖尿病并发症,眼睛别就盯着血糖高,你一定要注意肠道菌群健康,避免氧化三甲胺过高,避免细菌内毒素伤害血管和制造慢性炎症,避免饮食结构不正常导致的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这才是真正的预防和减轻糖尿病并发症的方法。 再过十年、二十年,真正治疗糖尿病的,不会像现在这样,只是治标,单纯控制血糖,而是要着手于血糖高后面的问题。因为控制血糖,不是我们真正的目的,控制并发症发生,才是我们真正的目的。 我们现在控制血糖的方法和药物,根本就没有有效预防大血管的并发症,动脉粥样硬化、心脑血管疾病和大腿血管疾病该怎么发生还怎么发生,你吃的降糖药根本没有什么预防的作用。 而且,我们吃的降糖药,如果使用不当,还会导致比不吃降糖药的摄入性高血糖更要命的反应性高血糖。 我们发生的摄入性高血糖,往往就是餐后高一些,但反应性高血糖是一天 24 小时高,而且是持续的高于 11 以上,甚至可以高达 20 多。 我们现在很多 2 型糖尿病的血糖高,根本不是吃多食物和药物不足导致的摄入性高血糖,完全是吃的太少、药物过量导致的反应性高血糖。 再过几年,糖尿病的治疗原则和更多更好的预防并发症的方法有了,我们现在这些问题就可以避免了,至少,医生们不会再强调用降糖药进行过度治疗,就会很少发生反应性高血糖了。 所以,儿孙自有儿孙福,你根本不用为他们未来会不会得糖尿病去焦虑。 (欲知后事如何,请看明日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