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我们工作坊里,有很多对原生家庭中爸爸妈妈的控诉。这些控诉的核心,则是他们不够爱我,甚至不爱我。比如说: 我的爸爸总是控制我。他控制我的思考,告诉我这样想是不对的;他会指责我的行为,嫌弃我总是吃太多,他一点都不尊重我。 我的妈妈总是否定我。在她眼里,我没有一点好的地方。无论我怎么努力,都无法达到她的要求,无法让她满意,我特别累。 有段时间,我特别恨父亲,他总是问我要钱,有一次我没有及时给他钱,他就指责我白眼狼。 …… 他们特别希望爸爸妈妈能给自己尊重、认可、关注、重视、照顾、支持,特别希望爸爸妈妈能给自己多一些爱,但爸爸妈妈总是对他们不够好。 你知道,爸爸妈妈为什么会有时候会对你不好吗?你知道为什么他们会控制、指责、否定、打击你吗? 因为他们有期待,而你没有满足他们的期待。 他们希望你是听话的、优秀的、照顾他们感受的,而你没做,或者没做到他们的期待。那一刻他们不开心了,没有给你想要的爱。 而你,想要得到爸爸妈妈更多的爱就很简单了,你只要去实现他们的期待,就可以得到他们的爱了。 例如,他们对你的期待是A。你做到了A,他们就会爱你。你不做到A,他们就会恨你。 他们把自己的爱进行了明码标价。只要你付出相应的筹码,你就可以得到相应的回报。 所以你要搞清楚的第一件事是: 到底是他们从来不认可你,还是你从来没有实现过他们的期待呢? 只要你“足够优秀”,他们就会给你认可,为你骄傲。 只要你能够“足够顺从”,他们就会满意,觉得你是好孩子。 只要你生而性别为男,你就可以得到他们更多的重视。
所以从小你就发现,更勤快、更乖、更努力、更优秀的那个孩子,会得到更多爸爸妈妈的爱。 哪怕这个人不是你家的,是隔壁家的,他也能得到你爸妈更多的认可。 遗憾的是,仍处于孩童时的你,无法辩驳。 就像你在沙漠里遇到一位商人,他卖的矿泉水,标价500万元一瓶,价格离谱而滑稽,你买还是不买呢? 又比如,商场里有一件皮衣,商家标价5万。你觉得华而不实,那你买还是不买呢? 商家有标价的自由,你也有买或不买的自由。 正如当你在商场时,你有买或不买的权利,但当你处在沙漠,必定无法放弃对这瓶水的渴望。 你只能想尽一切办法,满足商家的条件,那时候你没有选择的自由。就像生病的人只能去迎合医院,获得生存的药物,别无选择。 对于小孩子也是这样,他没有选择的自由。 他离开了爸妈的爱,就无法生存,所以他只能努力迎合爸妈,去听话顺从、去优秀奋斗、去照顾父母的感受、不给他们添麻烦,以此获得他们的爱。 这就是现实。虽然爸妈不是故意的,但潜意识层面的确是暗流涌动,这么发生了。也许你不愿意接受,更不愿意承认,但是: 很遗憾,爸爸妈妈的爱都是有条件的。 
很多时候,我们的爱,都是有条件的,那就是:你实现我的期待。 你对一个人有期待,他们实现了你的期待,你就会感觉舒服,愿意对他好。他们没有实现你的期待,你就会生气、失望或难过,不想再对他好。 这是一个人的正常反应。 你的期待可能很低,低到你可能意识不到你的期待,但你不可能处在关系里,对对方还没有期待。 在我们工作坊里,还有一些爸爸妈妈是来求助跟孩子问题的。他们的诉求核心是: 孩子总是让我不满意,我会忍不住打骂他,我也知道这样不对,但我真的忍不住。 一位妈妈说:我的儿子到家总是先打游戏,而不是先写作业。我跟他说过很多遍,可他就是不听,有时候我就会忍不住打他骂他,然后又非常后悔。 对这个妈妈来说,那一刻,他对儿子的期待是积极、上进、自觉。 儿子实现了这个期待,这个妈妈就会爱他;儿子没有实现这个期待,就会不满意他,打他。 我也同意打孩子不对。 但,有期待不是问题,问题是我们应该如何更好地表达自己的期待,而非用打的方式。 
你想让一个人爱你,其实很简单。 你只要去发现他的期待,实现期待,甚至超过期待,他就会对你好了。 注意,第一步是发现他的期待,其次才是实现。那些盲目付出的人,连对方的真正期待都不知道,就无法满足对方。 你要得到孩子的爱也是如此。 有人说,孩子是无条件爱父母的。 但你会发现,孩子想要一个玩具,你不买给他,那一刻他就是恨你,不爱你,想抛弃你。孩子想看电视,你阻止了他,那一刻他就是对你有敌意,想推开你。 无论你曾经满足过他多少次,在你没有实现他期待那一次,他当下就会对你恼怒、不满。 伴侣之间的爱更是如此。你们之间每次吵架,不都是因为你没满足对方的期待,或对方没满足你的期待吗? 你的期待没有被满足的那一刻,你就是会产生想离开他的念头。同样他的期待没有被你满足的那一刻,你会对他的爱产生怀疑。 我们都是人,都会在关系里有期待。 你的爸爸妈妈是人,你结婚了还是人,你做了爸爸妈妈也还是人。 人就会有自己的喜欢,就会有偏爱,就会有期待,就会有自己喜欢的风格和价值观,就会希望对方能在关系里满足自己的期待。 期待没有被满足就会受伤,人就会生气,会指责,会失望,会冷漠。这是人正常的生理反应。 当你的伴侣没有满足你的期待时,你会受伤。当你的孩子没有满足你的期待时,你也会受伤。 同样,当你没有满足爸爸妈妈的期待时,他们也会受伤。 
为什么他们有时候会指责、否定、抱怨? 只是因为那一刻他们的期待没有被满足,他们受伤了。 他们虽然看起来很强势,但他们的内在在那一刻,体验到了受伤和委屈。 你受伤的时候,不经常也发火吗? 你能要求一个人受伤的时候,还给出爱吗? 人在体验到受伤的时候,只想保护自己,不想给出爱。这是作为人的局限,更是人的自我保护功能。 所以,什么样的客体才能给出无条件的爱? 不会受伤的客体会给出,对你没有任何期待的客体也能给出。 而你之所以会觉得父母不够好,其实是你在期待无条件的爱。 你幻想父母是无限的,没有自己喜爱的,以你为中心的。你不知道,他们也会受伤。你更不知道,他们的爱是有条件的。 你想要,就去满足他们的条件。即使艰难,你也可以努力实现,以换得他们的爱。 如果你不想付出,不想牺牲,不想妥协,不想努力,那就放弃向他们索要。 无论你选择哪种爱的方式,说到底,我们都会回归一个问题:到底什么是爱? 罗杰斯说:“爱是深深的理解和接纳”。 诚然,父母的爱是有条件的,也是有期待的,但我们可以做得更好的是,孩子与父母间多一点接纳与理解,无论对方是谁,爱一直存在。 至于要不要实现彼此的期待,就由你自己去选择了。 而无论你是否爱与被爱,别害怕,世界和我爱着你。 - The End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