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吴长庆(三)——庐江吴长庆故居

 梦想童年594 2019-05-27

吴长庆(三)
——庐江吴长庆故居

@程逺


 
 
2014年12月6日傍晚,笔者一行来到庐江吴长庆故居,今位于安徽省合肥市庐江县泥河镇沙溪社区沙湖村沙湖组。
沙湖村所在位置和笔者想象中略有出入,并不在公路边上。
我们一行沿X089县道自北向南进入沙湖山地界,当地不像江浙地区,沿途并无各村庄名牌指示。
当行至公路旁的赵庄时,发觉已偏离目的地,问路后才转向进入沙湖村的道路。
从县道进入沙湖村的路口并不显眼,不是柏油马路,而是机耕路。
里面一路向西好像有座采石场,车来车往尘土飞扬,路面被运输石料的卡车碾压得坑坑洼洼,两股深陷的大轮胎印痕中间挤压堆积的泥土较高,小车难以通行。
由于前方不远连续出现两个分叉路口,四周又无人可问路,笔者遂下车头前探路,跟着感觉走,前行约1里路,路两旁有村舍显现,一问老乡,果然来到了沙湖村。

吴长庆(三)——庐江吴长庆故居


当地俗称吴长庆故居为“吴帅府”。
村口有一对正在家门前干活的老夫妻,听闻笔者专程前来寻访吴帅府,非常热情地指路,说站在此处向村中望,即可瞧见远处吴帅府显露的高大院墙。
继续往村里走,顺路绕过一处村舍后,就看见了刚才村口所指的高大院墙,原来是吴帅府的五峰山墙,放眼四望,的确是这个不大村落中最高的建筑。
吴帅府位于沙湖山西南麓,大致是坐西北朝东南,笔者由北向南进村,因此先看到的是吴帅府的背后。
沿村中小路自北向东再向南,划个半圆才转到吴帅府的大门前,却见大门落锁,并不开放。

广亮大门的八字墙两侧各悬挂一块文保碑,西壁是庐江县保碑,东壁是巢湖市保碑。
2001年8月24日,“吴长庆故居”被庐江县人民政府公布为第二批庐江县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2010年11月19日,“吴长庆故居”被巢湖市人民政府公布为第二批巢湖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需要说明,2011年7月14日,国务院(国函[2011]84号)批复同意撤销地级巢湖市,原巢湖市下辖的庐江县划归合肥市管辖,现在的县级巢湖市由合肥市代管。
据合肥市文物管理处官网公布《合肥市各级文物保护单位一览表(2015.6.16更新)》,其中的《市级文物保护单位》第38项显示,“吴长庆故居”现已变更为合肥市文物保护单位,现场未见新的合肥市保碑。
 

吴长庆(三)——庐江吴长庆故居


又据《周口姓氏文化·7·吴姓·三十六·吴家大屋》:
“吴家大屋位于安徽庐江县城城中街东端,是清淮军将领吴长庆当年的旧居。吴长庆出生是在安徽庐江县城东南7.5公里的胜岗乡沙湖山村,他的青少年时期也是在这里度过的,但成年后即迁入了庐江县城内的吴家大屋。
吴家大屋是民间的俗称,从这个称呼中也可以知道这必然是一组规模较大的建筑。吴家大屋的整个建筑相当宏伟。大门前原建有高大的石坊,门两侧置有大石狮一对,石鼓一对,可惜今已不存。大屋分前后3进,每进5间,正房、厢房对称整齐,各有回廊环绕。屋内水磨方砖铺地,雕梁画栋,极其华美。2进间有庭院相连,院两侧各有厢房3间,庭院中昔日所植的桂花树今日犹存。大屋东侧就是吴长庆的专祠武壮公祠。
此外,吴长庆在沙湖山村还有一座规模更为宏大的府第,是清廷(应为'庭’,笔者按)为褒奖吴长庆而命人所建。这座宅院共有房屋百余间,周围有高墙护卫,四角还建有炮楼,内置铁炮,大门外更有一人多高的汉白玉石狮一对。不过,当这座府第落成的时候,吴长庆已然去世,所以他本人并未能入住。
 
如果该记载属实,吴长庆未在沙湖村居住过的话,文物部门将该处文保单位名称公布为“吴长庆故居”就是错误的,应当更名为“吴长庆别业”或“吴保初故居”。
 

吴长庆(三)——庐江吴长庆故居

 
上面所引资料中所云,门前的高大石坊的确无存,但石狮、石鼓尚存。
据《名人故居博览·安徽卷·吴长庆故居》:
“吴长庆故居位于庐江县城东南7.5公里的泥河镇沙湖山脚下,民间敬称吴公府第,是咸(丰)同(治)年间两江总督曾国藩为奖励吴长庆而赠金修建的。光绪八年,吴长庆因平定朝鲜之乱而得到清廷褒奖后,又对故居进行了全面修缮。吴公府第为仿苏州园林式风格的建筑群,四合院式布局,正屋厅堂共五进,分别是前厅、大厅、鸳鸯厅、诰封厅、堂屋。每进五间,每进院落两侧为厢屋。共有大小100余间房屋,均为砖木构架抬梁式建筑。
府内西北方向有一幢独立的两层小楼,是所谓'清末四公子’之一的吴长庆次子吴保初的读书楼,名为北山楼,当时藏书达10余万卷。府第四周围以高墙,四角筑有内置铁铜大炮的炮楼。府第总面积3500多平方米。
解放初吴公府第被用作粮食仓库,以后陆续遭到拆毁破坏,现仅存前厅五间尚完整保存。前厅大门为八字黑漆木门,门外原有石狮、石鼓各一对,现均散落坊间。
2004年(应为“2001年”,笔者按),吴长庆故居被公布为庐江县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吴长庆(三)——庐江吴长庆故居


八字黑漆木门很有特色,门楣上方有四颗门簪、下方高高的木质门槛,均保持了旧时风貌。
门前不见一对石狮,但石鼓尚存,即门两侧的一对门砧,只是门砧上部的圆形石鼓全被磨去,仅存下部底座。
围墙斑斑驳驳,墙上不时露出因年久失修坍塌的空隙,透过空隙向院内张望,废墟里伴随杂草丛生,一片破败的景象。
由于大门紧锁,外部并无太多看点,就在村中转转,寻找那些散落坊间的石刻。

可是,就在笔者向老乡打听那对传说中的石狮在何处时,原本还在周围好奇地注视着我们这群不速之客的几位老乡们,闻听此言就好像《西游记》中灭法国的百姓瞧见了唐僧师徒,一个个不约而同急急忙忙地转身回家闭门不出。
顿时周围除了笔者一行外,再无旁人,一下子变得格外冷清,场面十分尴尬。
好在村子不大,既然无人愿意指引,路在脚下,那就随便在四处转转吧。
在吴长庆故居的南端,也就是故居的最前方,有一处月牙形的风水塘,保持了旧貌。
故居旁的几处民宅旁,果真散落了一些石构件,有柱础若干、石鼓形旗杆石2、石刻若干。

吴长庆(三)——庐江吴长庆故居

 
在一处门口的墙上用毛笔书写着“吴家大门”的屋前,终于见到了本应守在吴帅府前的这对石狮。
资料中云,这对石狮的材质是汉白玉,但实地所见真不咋地,石料不佳,雕刻技法也比较简单,并无细活,石狮表面的凿痕清晰可见,未经打磨。
如此拙劣的石狮,实在是与吴长庆那么高的身份不太相符。
该处屋前的墙角边,还有几块带文字的刻石,书法似乎为行草字体,字口较浅、风化较重,且刻石残缺不全,内容不易辨认。
 
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
吴长庆故居今非昔比,曾经的辉煌已示过眼云烟,如今只剩下衰败的残迹。
如果吴长庆生前未在此居住过的话,则此地与吴长庆关系不大,没有太多意义。
 

吴长庆(三)——庐江吴长庆故居

 
下接《吴长庆(四)——庐江吴长庆墓》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