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解读-阿米巴不是什么(一)

 田德民 2019-05-27

吴影博士的《阿米巴不是什么》一书,对于学习理解阿米巴很有启发,现将该书所讲的“阿米巴不是什么”逐一解读。

一、阿米巴经营不是独立的管理手法

它是稻盛和夫经营思想的一部分,是以正确的人生观、共同认可的经营哲学和经营理念为前提的一种企业经营活动。

吴影说阿米巴经营是“通过做人而做事”,先“做好人”进而“做好企业”。他说,阿米巴经营的三大目标都是围绕人:(1)感受市场温度、培养经营意识,关注的是人;(2)培养阿米巴经营人才自然也是关于人;(3)鼓励企业全员参与、点燃整个团队,更是关于人。

二、阿米巴模式不是管理,是经营

吴影认为经营是经营,管理是管理,各有各的思维和逻辑、各有各的属性和机制,各有各的规律与法则。

吴影这个观点,是基于“经营在人,管理在事”的认识,有一定局限性

实际上,经营、管理的出发点都是人,人对了,事不难。德鲁克管理思想“一切管理都是关于人的管理”的结论是非常准确的。选择优秀人才,培养卓越领导,打造一流团队,是企业一切工作的开始,是目标能够实现的根本保证。

吉姆·柯林斯在《从优秀到卓越》一书中,将“第5级经理人”作为卓越的必要条件,他反复强调要“先人后事”,找到合适的人给他合适的职位,然后再去确定事业的目标,通过第5级经理人来培养训练有素的文化,这样的公司才能真正走向卓越。

一般理解,经营是决策层的职责,管理是管理者的职责,而阿米巴模式要将基层的巴长培养成经营者,实现人人参与经营,那谁来负责管理?管理谁?

所以,大可不必纠结所谓经营与管理的区别,尽管按照企业原理去做:找到能够承担使命的人,确定目标并分解目标、找到能完成目标的办法、发动全员、持续改善创新不断提高。即“目标、干部、流程”就是企业运转的核心。

三、阿米巴模式不是包产到户

阿米巴的精髓在于划小核算单元、调动全员积极性、培养全员经营意识、实现销售最大化费用最小化,万众一心完成目标。

划小的目的是使一个完整的业务流程高效运转、简化管理,全员共享信息,每个人都了解并参与阿米巴经营。

人都需要交流、沟通、合作,因此,与包产到户、责任到人相比,阿米巴的团队形式要比单个人的工作效率更高,更有利于把人组织起来,激发人的积极状态和协作互助精神。

但是,划分阿米巴又有一定的原则,并非越小越好,也并不是所有的部门都适合分成一个个阿米巴,而是要考虑业务的不可分割性(比如销售职能)、过程完整性(比如采购部门、生产制造部门)等因素。

四、阿米巴模式不是计件提成制

计件提成对应的是包产到户,是不问过程、不管缘由的成果主义。

成果主义最大的弊端是导致“防守逻辑”,也就是自我保护的“安全逻辑”,使员工产生一种“不求有功但求无过”的想法。很多企业就隐藏着这样的文化,员工学得圆滑精明,遇事绝不主动,出问题很难找到真正责任者,你好我好大家好一团和气。这样的企业非常危险,往往积聚了很多严重问题,而老板是那个最后知道问题的人。

阿米巴模式厉害之处在于看似不过于关注成果,看似容许犯错,实际上却通过阿米巴这种集体小组使问题显形化、荣誉集体化,10来个人的小团体,谁偷懒、谁犯错影响了团队的荣誉,一目了然,比复杂的管理制度检查考核更有效。

五、阿米巴模式不是短线利益制

阿米巴经营以稻盛和夫经营哲学12条为基础,而这12条的“明确事业目的”、“设立具体目标”、“胸中有强烈的愿望”、“付出不亚于任何人的努力”、“销售最大化、费用最小化”、“定价即经营”、“经营取决于坚强的意志”……,看似很虚实则抓住了人的自尊心、荣誉感。稻盛和夫知道,仅靠制度强制性管人远管不好人,而靠团队集体荣誉、团队成员的自尊心让成员互相监督、员工自我管理,就很容易解决管人的问题。由此看来,人人都是经营者,也有人人都是监督者的含义。

阿米巴模式通过巴长带动所有成员参与经营,为企业培养了无数经营者。阿米巴看重企业整体最优而不是局部,能够培养企业长远核心竞争力,有利于建立企业的动态平衡机制。阿米巴通过共同经营哲学和理念,把员工发动起来,按照共同价值观做事,这样的企业是战无不胜的。

所以,阿米巴模式是有大格局的,它关注长远,它利用人性特点实现员工自我管理,它用包容换取回报。由此看来,稻盛和夫已经把人性研究透了,把我们的道家、儒家思想运用得无比精熟,是“一手论证、一手算盘” 的精明商人。

(德民原创,转载请说明)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