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是重建还是修复——古建筑应如何重新存在

 古建秦 2019-05-27

“这次没来得及看,没事儿,有机会再来看”

“这次没去成那,没事儿,下次再去哈”

“这次没见到你,没事儿,回头约”

你是不是也说过这样的话

然而,真有那些下次么

4月15日,巴黎圣母院突发火灾,经过近400名巴黎消防员超过9个小时的努力,才得以将火扑灭。

熊熊大火不仅让这栋拥有八百多年历史的古迹遭受灾难,更是几乎吸引了全世界人的目光,让无数人感到深深心痛和遗憾。

上次去巴黎,时间太紧就没来得及去圣母院,还寻思下次去了一定得看看呢。

我下周就要去巴黎了,但是竟然见不到巴黎圣母院了!

跟朋友约好会一起去的,没机会了……

有时候事实就是这样

没有我们以为的下次机会

也不会再有很多次回头再见

因为有些存在本就不会重来

比如 古建

作为举世闻名的古建,巴黎圣母院遭火灾近1个月后,终于允许电视记者进入火灾现场,拍下了教堂的内部画面。

据介绍,圣母院的屋顶和塔尖皆被烧毁,所幸教堂主体结构和文物都得以保存。火灾发生后,法国总统马克龙表示,希望5年内重建巴黎圣母院,他提出的想要重新设计巴黎圣母院的想法引发了热议。

不少人对此表示愤怒,一位法国政客称:

反对重建 

我们需要完全尊重法国的传统,现代艺术让我怀念过去的艺术!

而也有学者支持重建提议,并提出理由:

1. 圣母院历尽沧桑,又遭此大劫,重建与修复都会很困难。

2. 修复会使建筑更加脆弱,带来更多安全隐患,对抗自然灾害能力降低。

3. 室内壁画、雕塑等文物长期在古老伤损的建筑中,会加速失色、腐蚀和退化,远不及保存在具有现代化条件的建筑里。

支持重建

面对承载着百年记忆的珍宝毁于一旦

感叹着“人类文明消失”的悲哀

心痛之余我们更要思考

古建筑应如何重新存在?

对于古建筑的留存问题

中西方有不同的观点

修复

A

修旧如旧 尊重原貌

我宁肯在一片废墟上怀古,也不愿去重建的建筑一游。

中国喜欢修旧如旧,提倡古建筑本身的历史原真性。“修旧如旧”在我国较早地出现于1955年,是著名建筑学家梁思成讲的。

在我国,“修旧如旧”式修复的代表是丽江古城。1996年2月3日的7级大地震,使刚开始建设旅游城市的丽江变成了残垣断壁、瓦砾遍地的一片废墟。

震后,《丽江地震灾区恢复重建规划方案》迅速出台。《方案》中提到,丽江古城是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丽江古城的修复要按“恢复原貌”的原则进行。

古城民居全部为土木结构,修复时不改为砖混结构,不用一根水泥柱子。铺路时按原样修复,没建一条水泥路,每一个细节都要有古韵。经过3年的恢复重建,丽江在废墟中重新站起来,出落得更加优雅动人。联合国专家把这些做法称为保护世界文化遗产的‘丽江模式’”。

然而,“修旧如旧”其实也存在双面性:它使古建筑整体风格统一,使历史环境得到比较完整的再现,但修复也是对古建所经历的其他事件的抹杀,毕竟伤痕已存在,抹掉岂不也是另一种意义上的改变呢。

重建

B

方法多样 保留痕迹

建筑之为建筑,是有其功能性,如果只是为了给人看,那么古建筑则丧失了作为建筑的定义。

对于古建筑的重新存在,很多西方国家的做法是重建,甚至是改动较大的重建。

1

意大利

在古建筑重建上,意大利的做法最为激烈:选取的新材料与原材料有分明的差别,新旧凸显则使建筑的历史轨迹完整保留。 

在威尼斯圣马可广场上的总督府博物馆群中,有一处营造博物馆,这里收藏着诸多总督府旧的建筑构件。

总督府1442年建成,历经大火等灾难,到19世纪中期,建筑已经受损严重,意大利政府设立了一笔基金,开始大规模整修工作。

整修中,有42个柱头和建筑物正立面上的一些雕塑,由于损毁严重,用复制品置换。被替换的原件完好保存在营造博物馆中,并附图文说明它的原始位置,是哪一面的第几根柱上换下来的。

这样的重建,既给了总督府新的生机,也保留了历史的轨迹。

2

日本

伊势神宫是位于日本三重县伊势市的神社,一般认为创建于天武天皇时期,伊势神宫堪称日本人的精神支柱。

在伊势神宫这处古建筑的留存上,日本的做法十分独特:由于伊势神宫原物已经损毁,但图纸还在,所以按照图纸,每三年拆建一次,在拆建中通过学徒与师匠的关系把手艺一代一代的传承下去。

对于这处古建来说,要保留的并不是原物,而是建筑的方法、手段。

3

德国

德国的历史古城大多建于罗马帝国时期,二战中,许多城市遭到破坏。1970年以后,德国城市建设的重点就是古城保护和改造。

对古建筑以“能用则用”为原则的德国,并不是将古建筑简单地列为文物,保护起来只许观摩,而是为他们找到合适的“位置”。特别是对于那些有文化品味的旧建筑、旧民居,尽管算不上文物,也尽可能地将其保留下来。那时,德国人以自己居住在一座传统的老房子中为荣。

在对待历史建筑方面,德国人力求将古建筑的保护与城市的建设发展有机结合起来,使古建筑与现代的新东西协调起来。

德国有一座19世纪的古式工厂,20世纪90年代后,TCS公司董事长杜夫纳对这座建筑在维持外形原状的情况下,用近代高科技产品充实了它的内涵。现在这座建筑的一层还留着一台几百年前的蒸汽机,把它作为一件收藏品展示,供人观赏。

对于古建筑该如何重新存在

你有什么样的观点呢

欢迎大家留言讨论

参考文章

1. 德国的古建筑保护与修复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