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女神,大家好, 我是馆主。 她是中国文学史上, 第一位见于史册记载的女诗人, 也是世界文学史上, 最早的爱国女诗人。 她多部诗歌作品, 被收入在《诗经》里面。 她就是——许穆夫人 ![]() 公元前690年的某一天,卫国的都城朝歌如同平时一样,人来人往,没什么特别。 没有人会想到,在这一天,卫国国君卫昭伯后宫里降生的这个女孩,有朝一日会成为史诗一样的存在。 这个女孩后来嫁给了许穆公,史称许穆夫人。 ![]() 许穆夫人出嫁之前叫什么,史上已不可考。 我们只知道,她是卫昭伯与宣姜生的第二个女儿。在这之前,卫昭伯与宣姜已经有过三个儿子、一个女儿了。 面对这眉清目秀的小女孩儿,他们的内心没有半点喜悦。 为什么? 倒不一定是重男轻女。 在春秋时期,卫国不过是个中等诸侯国,委委屈屈地几个强敌面前苟延残喘,指不定哪一天,就会沦为其他诸侯国口中的鱼肉。 后宫里添了一口人,也许在战乱之中就会多一个枉死的冤魂。所以说,这有什么可高兴的? 正是在这样的生存环境下,许穆夫人小小年纪,就感受到家国之艰难,并开始为家国的安危而担忧。 她那娇美的脸上,很少表露出快乐,深锁的眉头里,藏着无限忧愁。 姑娘大了,要出嫁了,许穆夫人的美貌那可是远近闻名的,况且她能歌舞,擅作诗,平时还有骑马射箭的小爱好,这综合素质直接就秒杀一众有貌无脑的王室女子了。 率先向卫国示好的是许国和齐国,只是许齐两国各有自己的小算盘。 那时候的婚姻,没有任何爱情可言,无非是各诸侯国通过联姻,结成同盟,面对敌国进犯,你帮帮我,我帮帮你。 婚姻只为政治服务,爱情让位给利益。 当然,许穆夫人也有自己的小算盘。 她暗搓搓地想: 还是嫁到齐国好,因为齐国与卫国是老邻居,离得很近,况且齐国国力又那么强盛,万一卫国被其他诸侯国欺负了,齐国能袖手旁观?还不得火速派兵来救援? 许穆夫人一脸兴奋地向哥哥卫懿公说了自己的想法。 可卫懿公这个爱鹤如命、生活腐化的败家玩意儿,却执意要许穆夫人嫁给许穆公。 难道是因为许穆公长得更帅气?还是因为许穆公性格更好些? 都不是! 卫懿公眼前看到的,只有许国使臣送来的重礼,却根本没有长远的谋划。 他想的是,许国送来的这些聘礼分量很足嘛,正好可以充实一下国库啦。 ![]() 就这样,许穆夫人被自己的母国草率嫁到了许国。 “许穆夫人”的这个称呼,也就跟了她一辈子。 ![]() 在古时候,但凡是女方太优秀、男方太窝囊的婚姻,都不能说是好的婚姻。 许穆夫人与许穆公的婚姻正是如此。 这个许穆公到底有着怎样的人生故事,史书上并不见有记载。倒是许穆夫人,长长久久地留在了史书的最深处。 许穆夫人能够名垂青史,与她的一项个人爱好有关。 能文能武的许穆夫人,嫁到远离母国的许国之后,那是天天思念故乡,整日愁眉不展,卫国国力那么弱,万一被强敌欺负了怎么办。 ![]() 天气好时,她就驾车来到郊外,登高望远。这还不算完,她还要写诗抒情,借助诗文来排解内心的苦闷。 《诗经》里收录的《载驰》、《竹竿》、《泉水》等诗篇,那可都是出自许穆夫人之手。 许穆夫人对母国的担忧,终有一天变成了现实。 公元前660年,强悍的北狄攻打了卫国,那个爱鹤如命的卫懿公,与他的那些鹤一同在战乱中丧了命。 卫国亡了。 ![]() 这个消息对于许穆夫人来说,可真好比是晴天里的一道霹雳。 先是震惊,再是伤痛,最后是愤怒,许穆夫人的情绪就在得到消息之后的那一刻,反反复复变化了几遭。 怎么办? 要想复国,得先有救兵啊。 许穆夫人急匆匆地去见许穆公。可许穆公却一直躲着她。 其实,许穆夫人想说什么,许穆公心里可是门儿清,他干脆来个先发制人:跟我借兵,向北狄开战,我哪儿敢啊,人家北狄的兵力多牛逼啊! 看着许穆公那一脸的窝囊相,许穆夫人也来了脾气: 你不管我娘家的事儿,老娘我就亲自披挂上阵。说罢,她便吩咐手下,准备马车和物资,返回卫国,图谋复国大计。 许穆公这胆小怕事的样子,已经很让许穆夫人烦心了。可更烦心的是,许国一大帮子的朝臣,也跑来凑热闹。 他们阻拦许穆夫人的救国行动,还纷纷指责她。 说什么,一个老娘们儿,不,一个妇道人家,抛头露面,不成体统。 这就跟现代社会里的情况非常类似,某户人家的男人没啥本事,大事小情都得靠媳妇儿出面,结果呢,媳妇没落到什么好,反而还被男方的亲戚们一顿叨叨: 女人那么强势,有啥用?你看你老公,都被你吓成啥样了,你再看看你,整天在外面忙这个、忙那个,没有一点儿女人味! 许穆夫人才不管这一套,谁敢上前阻拦,她立马蛾眉倒竖。 她不仅在内心里鄙视这些贪生怕死的男人们,她还要在自己的诗作里,给他们一顿全方位、无死角的diss。 于是,就有了《载驰》一诗。 《载驰》这首诗,算上标点符号的话,一共是141个字,相当于一条微博的字数。 ![]() 也就是说,许穆夫人用一条微博的字数,不仅道尽了自己的故国之思,以及救国图存的信念,还把许国的王室贵族和朝廷大臣们给损了个遍。 关键是,《载驰》还成了千古名篇。 就连那位对女性十分苛刻的朱熹朱老夫子,都对许穆夫人的这首诗赞不绝口。 ![]() 事实证明,救国图存靠着一时的意气,果然是行不通的:国君被杀、国都被占,难民流离失所,一片兵荒马乱。 然而,许穆夫人已经没有回头路了。如果调转方向,返回许国,那丢的可是卫国的脸面。 ![]() 这时候,许穆夫人出色的政治头脑可就派上用场了。 她带着人马物资回到卫国后,先是安抚难民,告诉他们,虽然强敌攻打了我们的国家,但国家不会不管他们的。 接下来,她就召集卫国群臣:咱们商量商量,怎么复国呀。 许穆夫人万没想到,自己的娘家人也是怂包一般,只会唉声叹气,说起北狄就瑟瑟发抖。 为了重振卫国军民的士气,许穆夫人可以说是操碎了心。 一方面,她把失去家园的百姓们安置在一起,帮助大家立命安生;另一方面,她命将领整顿军队,每日操练习武。 当然,光靠卫国军民的力量来复国,那也是不太现实的。 所以,还得借助其他的力量才好。 之前,齐桓公不是也曾派使臣来到许国提亲么。 许穆夫人想了想,提笔写了一封长信,派人送到齐国,交给齐桓公。 ![]() 信上到底写了什么内容,这或许没人知道。反正齐桓公看完这封信,马上就决定出兵帮助许穆夫人。 就因为这个事,还有人杜撰出许穆夫人跟齐桓公之间的“奸情”。 不管是出于奸情,还是因为友情,反正,在齐国的帮助下,卫国算是逃过一劫,不仅赶走了北狄敌军,还收回了之前被攻占的城池。 两年之后,卫国在楚丘这个地方,建起了新的都城,面对曾经嘲笑过自己的那些诸侯国,露出了一个得意的笑。 同时,许穆夫人用自己的坚毅和智慧,狠狠地甩了许国的君臣们一个大耳光! ![]() 许穆夫人的厉害之处,表现在众多方面。 论历史成就,她是第一位载入史册的女性爱国诗人; 论文学素养,她创作的三首诗作,都被收录在《诗经》之中; 论外交才能,她在卫国危亡之时,四处奔走呼号,还成功向齐国借兵,赶走了强敌; 论政治手段,她在家国败亡之际,安抚人心,整顿军务,招兵买马,图谋复国之业。 ![]() 许穆夫人的胆气和能力,不仅是甩了许穆公18条街,更让那些自以为是的诸侯们,见识到了一介女子的爱国情怀,是多么的热烈。 所以,你看,把许穆夫人奉为中华民族的首席女神,这个称号,怕不过分吧?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