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日本武士道精神的精髓含义,以及对日本近现代的影响

 半梦书斋 2019-05-27

从第一个武士政权镰仓幕府开始,特别是战国时期,武士们的活跃,把日本的历史不断地往前推进,这期间虽还没有'武士道'一词,却在武士之间有着不成文的行为准则。武士们效忠于自家的主君,爱惜自身的荣誉,与在田园终老相比,宁愿战死沙场,马革裹尸。

日本武士道精神的精髓含义,以及对日本近现代的影响

武士用现在的话来讲就是是军人,武士刀作为武士的武器的同时,也是武士的灵魂所在。武士用这把刀消灭敌人,效忠主君。武士刀能够结束他人的生命,在向主君表达忠心的时候,也要用它来结束自己的生命。这就是切腹。因此,武士刀也有着保护武士精神纯洁的作用。

但是,切腹不是维护荣誉的唯一途径,有时候为达到自己的目的,比如说为主公报仇,忍受耻辱,活下去忍耐也是武士道的重要一面。

在幕府时期,武士作为社会的贵族与统治者,效忠于各自的主人,发展的领地内的经济,维护领地内的治安,为日本的长治久安做出来重要贡献。到明治维新,日本开始走上现代化道路,颁布了废刀令、四民平等的政令,武士们的生存道路被断。因此爆发了一次又一次的武士叛乱。其中以西乡隆盛领导的西南战争的规模和影响最大。之后,虽然西南战争失败,武士这一阶层最终消失了,但武士道的精神还继续影响着日本的发展。其中最重要的就应该是忠了。

日本武士道精神的精髓含义,以及对日本近现代的影响

因为忠的力量,日本人用比别的国家短的时间,实现了更多的目标。虽然明治维新时期的'富国强兵'是以'失之欧洲,取之亚洲'的政策实现的,但是,明治维新时期,日本完成了全国的义务教育的普及,实现了资本主义的近代化,这些都与'忠'有着很大的关系。

武士这一阶层消失以后,武士道精神的'忠'为日本走向世界大国贡献出了无限的力量。

武士道到底是什么

说到武士道,我们中国人的第一反应就是日本的军国主义精神和当年侵略中国的丑恶形象。正因为如此,在我国最近几年的抗日剧之中,就出现了很多扭曲武士道精神的现象。那么武士道到底是什么,武士道的本质是残忍和虐杀吗?

在汉语之中,'道'这个字的意思就是'为了达到某种目的,而指导人们遵循的一种规则'。'武士道'顾名思义,也就是指指导武士达成目标的一种规则。虽然说这是一种规则,但是是没有固定的法律对其做出规定的,也是靠着口口相传,只有历代知名的武士和一些对武士道研究比较深的学者留下的一些文字材料。武士道虽然没有被法律文字化,但其精神却深深地刻在了武士心中。

日本武士道精神的精髓含义,以及对日本近现代的影响

在新渡户稻造的《武士道》中,关于武士道的说明是这样的:

武士道chivalry是日本的标志,它对日本人的影响绝对不亚于樱花,他是扎根在日本土地之上的鲜花。对于日本人来说,武士道不是自然博物馆之中,保藏在标本箱之中的干枯的古老美德。在我们之间,那是至今仍具有力量和美的活着的存在。虽然武士道没有任何的实体性的形态,但是它却散发着道德的馨香,让我们意识到我们所处的这片土地的魅力所在。

由于1192年镰仓幕府的成立,武士成为了政权的中心。'武士道'这个词在日本最早记载的书籍是《甲阳军鉴》。武士道意为武士道义的精神,在日本古代也有诸多的表达形式,比如'兵道'、'弓箭之道'、'武者的品性'等等,也被写作'侍道''武士の道''武士道''士道',到了明治年代以后,就被统称为武士道了。明治维新以后,虽然武士阶层消失了,但作为武士特有的一种品德,武士道精神在日本人的心中尚有地位,后来渐渐变成了一种道德典范。

切腹

大部分的中国人对这个词肯定不会陌生,其实我们很多人对于武士道的理解就等同于'切腹'。但是日本的武士为什么要切腹呢?

切腹的形式自不必说,在日本也被叫作割腹,屠腹等。在科学不发达的古代,人们认为腹部是灵魂和爱情的寄宿地。切腹不仅仅是一种自杀的方法,也是为了一种特殊的仪式,表示赎罪,悔恨,为朋友伸冤,对主君忠诚等。

虽然在国内的很多电视剧之中,切腹是以一种很血腥或者很搞笑的手段来表现,但是至今在日本人的心目之中,切腹是相当神圣的仪式,是一种极为高尚的行为,也是感人至深的一场悲剧。切腹所带来的美德、伟大和温柔,对于日本人的影响是十分震撼的,即便是这样恐怖的死亡方式,还是被武士们所尊崇,成为新生命诞生的象征。

日本武士道精神的精髓含义,以及对日本近现代的影响

切腹的场所的选择一般是大名级别的上级武士的家中,保管人(保管切腹人身体的人)的官邸内,稍稍身份差的无法在屋内进行切腹,而是在保管人宅邸的庭院之内,身份最为低下的,可能就在监狱之中切腹以表忠心。在切腹之前,切腹者首先要清洁自己的身体,然后将头发扎起来,而且要扎得很高。和平时完全不一样的是,他们要穿上纯白色的素服。而被称作是切腹者的助手的'介错人',则是站在切腹者的左右边,协助他们完成最终的切腹过程。

切腹人为了不让身体向后倒下,将四周的臀部弯曲,将上衣脱到腰部。之后,先把刀举到眼前,然后刺到腹部的左侧,再向右一点点拉去。介错人一般是自杀者的亲戚好友,他们的存在其实说明了日本武士在自杀之时并没有那么勇敢。可能在武士还没有完成切腹的所有进程之前,介错人已经意识到他的胆怯,将他的头颅直接砍下。到了后来,武士之中不敢以这种形式自尽的人,就会先服下毒药,以一种相对来说比价温和的方式结束自己的生命。介错人在检查他已死之后,会砍下头颅,象征他是为忠诚勇敢献身的。

切腹被武士看作作光荣的一种死法,但是对于真正的武士来说,一味赴死并不是忠诚的最佳表达方式。急于去死,利用死亡追求名誉同等卑劣。切腹是维护名誉的一种方法,但对于武士来说绝对不是唯一方法,忍耐也是必要的。

对于武士来说,忍同样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品格。我们经常可以看见武士的家中挂有'忍'字,那么对于武士来说,'忍'到底是什么样的呢?

在日本古代的武士看来,将喜怒哀乐之间表现在脸上是可耻的。甲午战争的之前,军队出发之前,有很多民众前来送行。没有任何声音,数千人默默地脱下帽子,低头致敬。不表露自己的感情,而是承担自己的责任,这种情景表明,武士道不仅仅是武士的东西,武士道的精神也在一般民众的心中扎下了根。

忠诚是武士道精神的主题。

在日本封建社会的武家政治时代,'忠'在武士的名誉训条中占据着无上的地位。'忠'是武士道的核心和灵魂。名誉、勇、礼、耻等武士道的内容,都属于'忠'的范畴,加强了'忠'的行为规则。而且,武士道也被称为'忠'的宗教。'忠'原是中国儒教的一个教义,武士根据自己的要求,研究儒教的'忠',创造了日本特色的武士道的'忠'。武士道的'忠'内容是:

日本武士道精神的精髓含义,以及对日本近现代的影响

1、武士道的'忠'的意思,是把生命交给主君,是彻底的献身的精神,为了主君,舍弃生命是武士的绝对义务。

2、武士道的'忠'标准。无论在什么场合,无论主君的命令是多么困难的,都应该克制自我,无条件地服从。

3、武士道的'忠'地位。在中国,'忠'和'孝'和'义'相辅相成,但是在一定程度上是相互制约的,中国人最重要的义务是侍奉父母。然而,在日本,'忠'是最高的,凌驾于其他伦理,对领主尽忠比对家人尽忠更重要。对主人的义务永远是最重要的,与其为父母服务,不如成为主君的忠臣。如果是父母背叛了主君,应当抛弃父母,服从主君。

4、武士道的'忠'对象。武士应当遵循遵循以下序列:

普通的武士对直接的主君,即大名尽忠,大名对幕府的将军尽忠,将军对天皇尽忠。日本历史上有'47名武士'的故事。1703年,赤穗的47名武士为了报仇,袭击了位于江户本所的松阪町吉良义央的家,之后切腹。这在日本是家喻户晓的'忠诚'故事。武士有各自的主君,首先对直接的主君尽忠。对直接的主君尽忠,就是对天皇尽忠。

5、武士道的'忠'的性质。武士家族的生计靠的是主人的赏赐。服从主君,就是报答能够让他安稳生活的恩赏。由此可见,'忠'的基础就是恩情。天皇是神,是国家的尊严、统一和永存的象征,所有的日本人都受到天皇的恩惠,所以必须对天皇尽忠。

日本武士道精神的精髓含义,以及对日本近现代的影响

武士必须遵守'忠',服从主君的命令,但有时,他们也会和主君的意见不同。在这种情况下,他们会利用一切手段来纠正主君的错误。可是,如果主人无论如何也不听自己的建议,武士采取切腹这个手段。武士用自己的血劝告主人,竭尽忠诚。

那么,'忠'为什么会成为武士道中最重要的地位呢?日本位于北太平洋的西部,山地众多,平原很少,零散在各处的平原是日本人的生存空间。这种地理条件影响了日本人的视野。在生产力水平低、交通不便的时代,人们可以活动的范围就是本藩,甚至只是一个小小的村落。自给自足的小集团社会各处都有,日本不仅是岛国,日本的村落也是独立的岛村。当时,还出现了世界是由'本朝'、'震旦'和'天竺'三国组合的狭隘认知。出生在这样的村庄的武士们能够活动的空间和视野变得狭窄了。他们认为离开自己所在的藩,就会进入异国,所以在利益纷争激烈、生存环境狭窄的武士们只得对主公尽忠。

切腹,战斗,樱花,这些武士身上典型的因素都和刀脱离不了关系。

日本武士道精神的精髓含义,以及对日本近现代的影响

这把刀不仅仅是刀,还象征着武士的灵魂、力量和勇敢。对于武士来说,刀不仅仅是杀人的东西,也是充满灵魂的艺术品。武士从小就开始学习刀的使用方法。15岁左右,武家男子成年,佩戴这把刀就等于有自尊和责任。佩刀不是炫耀自己,而是象征着忠义和名誉。武士腰间佩带的刀与大刀是短刀。

制作刀的刀匠也不是普通的工匠,而是有着特殊灵感的艺术家。他们每天斋戒,洗完澡后开始工作。做刀时的一举一动好像在举行宗教的仪式。

武士道精神给明治时代带来的影响

鸦片战争以后,黑船事件让日本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武士们通过'攘夷运动','大政奉还'等的运动,在明治新政府的诞生过程之中扮演了不可缺少的角色。

从江户时代到明治时代,日本度过了300年左右的稳定期。在这期间,武士道精神作为日本人的道德基准被代代继承,为明治维新注入了强大的活力。

1868年,明治新政府成立,1878年,陆军卿山县有朋发表了《军人训戒》,将武士道'忠'的精神作为军人精神的根本。1882年,以天皇之名颁布的《军人敕谕》更是将武士道的'忠'作为军人的必要精神。1873年开始实行义务征兵制,要求成年男子对军人的要求。1890年,从《教育敕语》开始,忠君爱国这一思想成为国民的最高道德,要求学生也要有这种精神。从此以后,'忠'在全日本人的心中渗透。明治维新前后,在日本广为流传的口号'和魂洋才'、'士魂洋才'、'士魂商才'中的'魂'主要体现了'忠'的奉献精神、使命感和责任感。然而,这个'忠'的最终还是被统治者利用,完全扭曲了其本质精神。'忠'最大的滥用出现在外交政策上。

日本武士道精神的精髓含义,以及对日本近现代的影响

从19世纪70年代开始,明治政府为了实现'富国强兵'的计划,使用了'被欧洲夺走的东西从亚洲夺取'的侵略政策。1874年占领琉球,侵犯台湾,1876年让朝鲜签订《江华岛条约》,1879年吞并琉球,1894年侵犯中国辽东,1895年让中国签订《马关条约》,并吞并台湾。当时的统治者利用国民的'忠诚',把日本的利益看作是最高利益,无视其他国家和民族的利益。'忠'作为对外军国主义和战争的工具,对日本国内起着积极的作用。综上所述,笔者试着总结明治时代的'忠':

1、'忠'最大限度挖掘人的主动精神和创造精神,用自己的有限生命,为国家无限奉献。

2、'忠'具有强烈的使命感,让国民把自己的个人利益看作国家利益的一部分,把自己的利益放在国家利益之下。因此,日本社会成为一个巨大的利益共同体,全体国民团结一致,以富国强兵为目标。

日本武士道精神的精髓含义,以及对日本近现代的影响

武士道'忠'就是无条件地对君主尽忠。从明治时代开始,武士道的精神和作风对日本近代的经济资本主义化和君主立宪制的成立,并且对近代天皇制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但也给邻近其他国家带来沉重的灾难。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