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盗掘了17座唐朝皇陵的盗墓贼,为何不敢挖开武则天的乾陵?

 指缝间的历史 2019-05-27

文/晚风暮雨

中国有几千年文明,王朝更迭频繁,当一个旧王朝灭亡后,往往连皇陵都会惨遭盗挖,比如西汉灭亡后,皇陵被赤眉军盗挖;北宋灭亡后,皇陵被伪齐皇帝刘豫盗挖;南宋灭亡后,皇陵被元朝番僧杨琏真迦盗挖;清朝灭亡后,乾隆和慈禧陵墓被军阀孙殿英盗挖等等,鲜为人知的是,大唐王朝的皇陵也曾被人盗挖,盗墓之人不仅将唐朝位于关中的18座皇陵盗挖了17座,还将盗墓成果登记造册,公诸于世,这位胆大包天的盗墓贼到底是谁呢?他为什么要疯狂盗挖唐朝皇陵呢?

                                                   温韬画像

温韬,京兆华原人,大约出生在唐朝末期,年轻时当做盗贼,天下大乱后,投奔割据一方的藩镇军阀、凤翔陇右节度使李茂贞,被任命为耀州节度使。温韬为了讨好李茂贞,改姓为李,名彦韬(后文为了叙述方便,一律写作温韬)。

不久,后梁大军来袭,温韬立即举城投降,但很快又偷偷跑回去重新投靠李茂贞,被任命为义胜军节度使,后梁末帝时,温韬再次背叛李茂贞,投靠后梁。后梁将义胜军改名为静胜军,任命温韬为节度使,并且令其复姓为温,易名为昭图。

众所周知,大唐王朝共历二十一帝(包括武则天),计有二十座皇陵(武则天和唐高宗合葬),除了唐昭宗死后葬于河南和陵、唐哀帝李柷葬山东温陵外,其余皇陵全部位于关中,而静胜军的辖区恰恰包括关中地区!

中国历史上的帝王有厚葬的传统,皇陵中通常陪葬有无数珍宝和巨额财富,所以,关中的十八座唐朝皇陵对温韬而言无异于十八座宝库,所以,在担任静胜军节度使七年中,温韬将“唐诸陵在其境内者,悉发掘之,取其所藏金宝(1)”,除此之外,温韬甚至还将盗取的宝物逐一登记造册。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盗墓是为世人所不齿的行为,所以盗墓活动通常都会遮遮掩掩暗中进行,温韬却反其道而行之,不仅大张旗鼓进行,还将盗墓成果造册宣扬,实在是无知无畏、狂妄嚣张到极点!

温韬是粗鲁武将,胸无点墨,只对皇陵中的金银财宝感兴趣,搜刮干净后,又让手下士兵将装裱在陪葬的书画作品外的华美绸缎全部撕下来带走,对书画等艺术品却不屑一顾,全部随意丢弃,很多稀世珍品就此绝迹。

有资料称唐太宗李世民把王羲之《兰亭集序》真迹带入昭陵陪葬,昭陵被温韬盗挖后,《兰亭集序》真迹杳无音讯,很可能毁于温韬之手。另有资料称《兰亭集序》真迹被武则天带入乾陵陪葬,果真如此的话,王羲之的神作将来还有重见天日的一刻。

关中的唐朝皇陵,只有武则天和唐高宗合葬的乾陵躲过一劫,当然,这并不是温韬良心发现,放乾陵一马,而是盗挖时出现了异常的天象:温韬的士兵每次挖掘乾陵时,都会出现狂风暴雨,电闪雷鸣等异常现象,等队伍撤走后,天气就会转晴,反复三次之后,温韬胆怯了,就此断绝了盗乾陵的念头,史书上称“惟乾陵风雨不可发。(2)”

                                         武则天和唐高宗乾陵

顺便提一句:早些年,黄巢领军进入关中后,也曾出动数万兵马挖掘乾陵,遇到了和温韬盗墓时几乎如出一辙的异常天象,黄巢也只能放弃。

温韬这位盗掘了17座唐朝皇陵的家伙,最终的下场也很凄惨!

后梁被后唐庄宗李存勖攻灭后,温韬向后唐投降,机警的温韬重贿庄宗宠信的伶人景进和刘皇后,得到庄宗的信赖,并得到御赐姓名——李绍冲,后唐名将、宰相郭崇韬提议处死温韬这个盗墓奸贼,却被庄宗拒绝。

                                                  李存勖剧照

后唐明宗即位后,对温韬盗墓的行为深恶痛绝,先是将其下狱,贬为庶民,勒归田里,后流放于德州并赐死,这位中国历史上排名第一的、对中国文化造成巨大破坏的盗墓贼,终于走完了罪恶的一生!

注释:

(1)《新五代史》·卷四十

(2)同上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