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不排斥阻力,方能为我所用

 我及我 2019-05-27

 - 要么主动,要么被动 - 

不排斥阻力,方能为我所用

如果一样事物不会消失,便有它存在的理由。

阻力,正是如此。往常的印象,人们对阻力是心生排斥,并且将之视为负面的事物。这是人们尚未以觉察的意识去正视它,只是一味地否定它。

因为对阻力有所抗逆,人们就越容易因为习惯性反应的累积,而施以习惯性印象和习惯性的 看法。偏见往往也在此产生,重要的是这样的偏见会让人们畏惧阻力,让人们感觉到事与愿违,不顺心会致使人们条件反射产生与之对立的认识和情绪。

“没有阻力,所有内在和外在的活动都不会发生。”这是雷德·霍克的观点。

根据牛顿第三运动定律,任何作用力都会产生相等的反作用力。那么因为阻力的存在,才会有前进的推力,正如,轮子的前进,正是因为路面摩擦力的阻力,防止轮子打滑而得以前进。如此说来,阻力在促进事物的前进。

雷德·霍克认为,在生命的成长和成熟过程中,无一例外会遇到内在的阻力。努力越大,内在的阻力就越大。

凡是生活有所追求,努力的过程中,必然不会一直顺遂人意,有难处,有阻力才是常情。对于这一点,很多人是了然的,所以渴望与追求所带来的努力,总会带来相应的阻力。

可是大多数人并没有意识到我们与阻力的这一点关系,因此,往往在阻力出现或者冒犯生活的时候,我们就会排斥,或者逃避。以致于形成某种负面的程序化反应,终究不能脱离彼此之间纠缠的关系。

“水遇上阻碍时,它只是从旁边、上面或下面流过,它的柔顺使得它可以继续流动。”

水性温柔,而水有力量,见水见智慧。水遇上阻力时,并没有与之抗衡,而是以它的方式继续流动,生命力如涓涓细流,却延延而绵长。

水的力量,不用于和阻碍抗衡,而是处事不惊,泰然自若,以自身性质特点的优势旁经而过。对于阻碍,它并没有辨别与评判,仅是接纳,然后自如地释放自己的力量,一如既往。

你的话,是否排斥于所遇到的一切阻力?

想必我们都倾向于如此,没有多少人会有意识去理解阻力,所以我们会因为对阻力的不认识,认同于阻力,而受到阻力的控制,即,当我们默认阻力是对我们的妨碍,它就只会妨碍我们,成为我们的桎梏。

以致于,那么多人因为有阻碍而放弃努力,那么多人因为阻碍而一路后退。事实上,那些放弃与后退,并不是因为阻力本身的存在,而是他们选择了后退和放弃。这都源于对阻力的不认识。

加上大脑的习惯性批判,我们并不能跳出往日的局限,批判导致了习惯性批判,后退和放弃导致习惯性后退好放弃。

一个渴求成长的人,为了发展和进步,不会是只用一股对抗的力量来应对阻力,避免陷入两股力量之间抗衡的僵局,因为他们明白,对抗意味着给予一种反作用力。与那些习惯性放弃努力的人想必,关键在于,他们还会以自我观察来帮助自己。

自我观察的用处,在于清明地记得自己,不陷于二元化的任何一方的认同,会在保持“中和”之中,平等中立地对待所面对的事物,不至于陷入群“我”的各种矛盾之中。没有矛盾,就没有各方力量的互相拉扯,当自我观察将注意力集中于自身,力量也跟着集中在一处,便有了前进的方向。

雷德·霍克提出:当我们走在正确道路上的时候,阻力可以成为一个非常有帮助的引导信号。

随着一个人的发展,他会获得更多的洞见和领悟,阻力不会消失,它会随之一起增长。内在的阻力越大,我们越确信自己走在正确的道路上,并发现一些真实的东西。

智着会理解内在阻力对于自我观察的意义和价值,决不放弃努力观察,而是学着使用阻力,绝不与之对抗。

耐心的练习以及努力地观察和感觉会让我不带任何抗争、暴力乃至在评判地穿越阻力。

也许我们未能意识到,其实评判就是阻力。不抗争,不批判,就意味着比往常多了一些力量,因为不批判不抗争,意味着不自我内耗。而耐心和自我观察,则会让我们得以有所平静,有所洞见,和领悟。

习惯了陷于对阻力排斥与批判,所不知的是,常常自我观察之下,因为对自己的重视,以及对自我更深入的了解,其中有更多解决问题的可能性存在。

自我观察是一个空间,它会让我们联结内在自己,连接外在事物去洞察关于自己的成长之道。

阻力的存在,其实也是一种意识,让我们得以有所意识去自我观察。

阻力出现,要么主动,要被动,要么攻陷,要么沦陷。可自我观察,会告诉你该怎么做。

在文字里获得力量的我,希望透过文字赋力量予你 

  所有的相遇,都因你而来  


适逢的文字,适逢的你我,适逢我的微信公众号:我及我

 如果刚好喜欢我的文字,欢迎关注公众号,适逢更丰富更即时的文章~ 

 在这里,见你所见~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