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伤寒》《金匮》中的“粉”字考释

 wuxinghuazhou 2019-05-27

河南中医学院于同学的来信

尊敬的郝教授,您好!
很高兴能收到您老人家的来信,激动之情溢于言表,对您的真诚以及您传道受业解惑的精神所打动!您的邮件,我已认真拜读,老师,您是对的,是学生偏执了。在会场上,我以——我爱吾师,但我更爱真理为由,大胆向您讨教,并从性味归经角度,结合金匮要略甘麦大枣汤阐述我的观点,认为小麦粉有清心除烦,补中健脾以止利,甚合下利、咽痛、胸满、心烦之证。也许如果没有收到您老人家的来信,我会永远在错误的道路上一直走下去。收到来信后,我其实有些半信半疑,但更多的是纸上得来终觉浅,心中满是对真知的渴望。
我查了《说文解字》,粉,傅面者也,凡外曰面,古傅面亦用米粉;《齐民要术》有傅面粉英之说;后人引申为细末之称。而查麺之字,大概新造之字,后世以与面相区别。《说文》及古汉语字典均未收录。
大青龙汤汗出多者,温粉粉之。《备急千金要方》有这样描述,煅牡蛎、生黄芪各三钱,粳米粉一两,共研细末,和匀,以稀疏绢包,缓缓扑于肌肤。《中医大词典》里这样描写白粉,有白米粉以及铅粉之说。喻昌说:“白粉,乃白米粉也”;尤怡:“蛇床子温以去寒,合白粉燥以除湿也”。我又查了各注家的意思,尤在泾、汪苓友、方有执、王好古、王晋三皆从米粉说。此时我已完全相信老师的说话,但心里有股执念,我要将此事进行到底。既然老师从字本义、美食烹饪、临床实践角度,我就应该从性、味、归经上面入手。我查了《本草纲目》,从中,我收获更大,我查了小麦、稻米、粳米之间的不同,了解了小麦带皮,味甘,微寒,主除热,止躁渴。而做“面”粉,则温,不能清热止烦,但补虚,故《金匮》甘麦大枣汤,小麦作汤,不许皮坼,坼则性温,不能清热止烦。粳米,味甘苦,平,无毒。主益气,止烦止泄,温中,和胃气,长肌肉,通血脉,和五脏,好颜色。稻米,味苦,主温中,令人多热大便坚,益气止泄,补中益气。后世多将稻米、粳米混称,或云稻米、粳米同为一物,有早晚收之别;或云粳米乃糯米,或云稻米乃糯米,众说纷纭,莫衷一是。所以,猪肤汤小麦粉一说,不攻自破。
这封信好像是在谈论《伤寒论》及《金匮要略》中“粉”到底小麦粉还是水稻粉呢?这个问题的确没有好好的考证过,因此引起了我极大的兴趣,特别想知道郝老师是怎么说服这个爱真理的好学生。通过查证得知,原来早在1991年郝老师在《中医杂志》上发表过《《伤寒》《金匮》中的“粉”字考释》这篇文章。

文章中就《伤寒论》猪肤汤方有“白粉五合熬香”,大青龙汤方后有“汗出多者,温粉粉之”。《金匮要略》蛇床子散方,以“白粉少许”与蛇床子末和合相得,如枣大;甘草粉蜜汤中则用“粉一两”这些条文中出现的白粉、温粉和粉是何物为题。并发现在50年代后期,《中医杂志》及一些中医刊物上,曾就甘草粉蜜汤中的“粉”作过讨论,有说是铅粉,有说是米粉,有说是粱米粉。郝老师旁征博引,妙语连珠,帮我们解答了这个疑惑。

甘草
首先,我们看看什么是粉
许慎《说文解字·米部》:“粉,所以傅面者也。从米分声。”其本义当是米细末,其引申义为凡细末皆可叫粉,不过需在前加一定语,说明为何粉末,如“胡粉”即是。所以古单言“粉”,当指米粉。白粉之“白”指何物?汉·郑玄注曰,“麦曰麦,麻曰贲,稻曰白,黍曰黑”,白粉也就是稻米粉。稻米粉
而《汤液本草》载铅粉亦名白粉,便认定仲景所用白粉即是铅粉。郝老师从三个方面驳斥这个观点。
第一、 最早秦汉时期《神农本草经》铅粉名“粉锡”、“解锡”。
《释名》、《周易参同契》、《抱朴子》、《太平御览》所引《汉官仪》、《续汉书》等均叫胡粉,也没有叫白粉。
之后公元806年,梅彪著成《石药尔雅》,其所收铅粉的异名又增锡扮、流丹、鹊扮、白膏、铅白。
可见从秦汉至晚唐,都找不到白粉属铅粉异名的证据。而王好古著成《汤液本草》,是公元1238年的事。以金元人的著作为汉人的文字作证,恐怕不合适吧?
第二、猪肤汤用“白粉五合熬香”。杨雄《方言》卷七“凡以火而干五谷之类,自山而东,齐楚以往谓之熬,关西陇冀以往谓之㷶(与“焙”声近义通),秦晋之间或谓之炒”,张仲景生活在河南,那么就属于秦晋之间,那么熬香就是炒香的意思。铅粉乃是碱式碳酸铅,岂能炒香?老师另举例白粉用至五合,汉一合为今20毫升,五合即100毫升,如是铅粉,这个份量足以杀人了。
第三、此取稻米粉与蛇床子末和合相得,是为了起粘合作用,而铅粉又怎么会有粘合的作用呢?

猪肤汤
前面说了《说文》“粉,所以傅面者也”。段玉裁注有“小徐曰,古傅面亦用米粉”。段氏注又云:“傅人面者,固胡粉也,许所云傅面者,凡外曰面”,是说敷脸面的,当是胡粉,敷在身体表面的,当是米粉。从以上文献看,以米粉敷体的习惯古已有之,其目的为何?《后汉书·华佗传》云:“体有不快,起作一禽之戏,怡而汗出,因以著粉,身体轻便而欲食。”可见用米粉敷体并非用之美容,而是用之止汗爽身的,这正与“汗出多者,温粉粉之”相合。
大青龙汤方后有“汗出多者,温粉粉之”。温粉指的是炒热的米粉。大青龙汤证本为峻汗之剂,若汗出太多,则虑“汗多亡阳”,故用炒热的米粉敷于体表,既吸附已出之汗,又形成一层温暖的保护膜,从面达到保护体温,止汗护阳的作用。可见仲景单以“粉”字,即代表米粉,也当是仲景惯用的白粉,即稻米粉。因此甘草粉蜜汤中的粉,理当也是稻米粉。曾有争议甘草粉蜜汤是杀虫剂,还是扶正剂,若杀虫则当用铅粉,若扶正则当用米粉。其实原文“蛔虫之为病,令人吐涎,心痛发作有时,毒药不止,甘草粉蜜汤主之。”明言本病用毒药(驱虫药或药性峻猛者)而心痛不止,故才用此方扶中补虚、和里缓急,先止心痛,与虚人外感建其中同出一法,用米粉合情合理。如果仅为治蛔便用铅粉口服,恐是弊大于利。就米粉而言,后世有用粳米粉与梁米粉者,皆属米粉,故有效验。而仲景所用本是最普通的稻米粉。
郝老师的考证精彩至极,我们对古籍文字的考释不能只靠主观臆测,不能以自己临床使用某种药物治疗有效便揣测前人之意,这样是不科学的。

如何训词句,明本义呢?
1、要用古代工具书
奉上一些郝老师的常用工具书给大家
①西汉杨雄(前53-后18) 《方言》 ——钱绎撰集《方言笺疏》
②东汉许慎(58-147)《说文解字》——段玉裁《说文解字注》
③东汉刘熙(160-?)《释名》——王先谦撰集《释名疏证补》
④清郝懿行《尔雅义疏》
⑤魏张揖《广雅》——王念孙撰《广雅疏证》
⑥清阮元编《经籍簒诂》
⑦十三经注疏(十三部儒家经典注疏本的合刊本)
2、释医理,要前后联系,结合实际
3、跟明师 多思考
4、多临床 深体会
5、读注家 增智慧
金·成无己《注解伤寒论》
明·方有执《伤寒论条辨》
清·柯韵伯《伤寒来苏集》
清·尤在泾《伤寒贯珠集》
清·吴谦等《医宗金鉴》
当代诸多《伤寒论》研究者的著作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