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高考即将来临,距离志愿填报的时间也就剩20多天了,很多家长忙于参加各种填报志愿的会议讲座,有的人明白了个大概,有的人还没抓住重点。 虽然平行志愿可以填报多所高校,但是等高考成绩出来后,几乎所有考生都填不满志愿,因为每一档分数所覆盖的学校数量有限。比如一个考生得了600分,那么他只能在600分附近对应的学校里挑选,像清北华东五校等与该考生毫无关系了。 这时最重要的事情是弄清600分附近的考生都报哪所学校了,换个角度看,哪些学校录取这个档位的学生多。这个问题很多家长和考生还没重视起来,一是因为数据问题,二是分析方法问题,再有就是时间精力问题。如果没弄清,大家撞车的可能性非常大,进而会产生滑档退档等后果。 今天,我们用北京高校做案例,来分析一下这个问题,进而做出填报志愿的正确决策。 假设一个北京理科考生小明最终高考成绩是610分,应该怎么填报高校和专业? 分析北京理科610分上下10分的人数最好分析2016-2018三年的数据,这里用2018年数据做案例。 600-609分人数为1256人;610-619分人数为1283人,两者总共人数为2539人。 小明主要的竞争对手有2539人左右,如果大家都按正常规律来填报志愿,那么主要就是这些人在一起竞争。其中有一些人到低一档次的学校挑选好专业了,也有更高分数的学生加入进来,比如649分的,但是这些都是少数,不影响小明的填报志愿。 分析600-610分对应哪些高校根据2018年数据,600-619分在北京主要对应以下几所高校。
2539人主要去了这13所大学,那么平均到每所高校里吗?肯定不是,由于录取人数,专业,考生喜好,分数等原因会形成各高校录取人数有多有少的局面。 重点是要分析各校的具体情况,这样才不会撞车,家长填报志愿时才能决定哪所高校在前,哪所高校在后。 我们先看北京工业大学。 该校计划招生1266人,实际录取1286人,是600-619这个分数段考生人数的50%。 具体到各分数段,600-609分520人,610-619分531人,其他的考生为620分以上。我们可以看到,在2539人中,有520+531=1051人去了北京工业大学,610分的小明要想去北工大,可以考虑有520人的分数比自己低的因素,从而评估一下自己的竞争力,在下面我会进一步分析专业的情况。 我们再挑一所学校分析,北京林业大学:计划招生171名,实招175名。其中610-619分考生人数28名,620-629分考生人数106名,其他为630分以上的考生。 小明要想报北京林业大学,肯定是踩线,还有可能进不来,比如语文分数低。 其他学校招生情况如下: 华北电力大学(保定):计划招生25名。 北京化工大学:计划招生106名。 北京地质大学:计划招生78名,实招80名。 其他学校,每所高校计划招生20名左右。 由以上数据,我们可以分析出,北京工业大学消化了小明的大部分竞争对手。 具体专业分析我们还是以北京工业大学来分析。小明想报北京工业大学,哪些专业可以考虑填报,这里不考虑其他因素,纯从数据来分析。 最热的几个实验班肯定不能报,分数不够,包括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电子科学与技术,信息安全等。还有一些踩线的专业,比如软件工程,机器人工程,统计学等,如果填报这些专业,后果一定是被调剂,下面我们分析一下可能被调剂到什么专业。 该校只有土木类专业的几个数据异常。计划招生123人,六个志愿填报人数为49人,第一志愿第一专业上线人数为44个,学校从44人中招了6人,最后实招为120人。这说明土木类有大量的调剂考生。再看它的分数,600-609分为114人,610-619分人数为6人,这也说明了很多低分段的考生是被调剂过来的。 小明是可以填报其他专业的,虽然有被调剂的可能,但是被录取的可能也很大,比如数学专业。 志愿填报策略正确的策略为: 根据过去三年的数据,找到自己分数对应的高校,一般也就10所左右,然后再进一步分析专业数据,找到自己分数具有竞争力的专业,这样基本能确定志愿的主要框架。 然后再结合其他因素,比如城市,兴趣,该校是否有自己不能接受调剂的专业,各校招生人数,同档次考生选择的高校等等,进行综合考虑之后,最终确定几个志愿。 这里讲一下,今年北京本科合并。去年一本6个志愿,二本10个志愿,今年16个志愿。今年还是按一本6所学校填报,虽然没有一本线,但是可以参考去年的。 不管哪个分数段的考生,16个志愿好像很多,实际是填不满的,排名越靠后的考生应该填报的越多。举个例子吧,比如一个考生得分690分,填不了16个志愿,填2-3个就可以,基本上第一志愿清北就录走了。 更多志愿专业分析,敬请关注留言。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