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论教育学术论文写作之五:教育学术论文的修改

 昵称30214245 2019-05-28

原文发表于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第44卷第4期 2017年7月


教育学术论文的修改

scanning

1分钟导读

一篇好文章是需要精雕细琢的。写论文的人总是希望自己写出来的文章是高质量的。要写好论文不能不重视修改,在一定程度上,对修改的重视程度决定论文的质量。学术论文的修改是否有章法可循?今天我们一起看看厦门大学别敦荣教授在这方面的建议。

主要观点

    >>>> 要写好论文不能不重视修改,在一定程度上,对修改的重视程度决定论文的质量。 要保证论文质量,关键在作者主观方面。

    >>>> 好文章是一个人的学术信念、学术研究和学术写作三者的高度统一,好文章中有一种令人挥之不去的“魂“,这就是写作者矢志不渝的学术信念。 

    >>>> 重视论文的修改是重要的为学之道。要树立没有论文不需要修改,没有论文不可以修改的信念,明确高水平的论文是修改出来的,修改出质量的道理。

    >>>> 即便自己经过了扎实的研究,在下笔之前又经过了深思熟虑,到论文     写出来的时候还是需要字斟句酌地修改,不放过论文中的任何问题,哪怕是一个标点符号错误。 

    >>>> 掌握论文修改的方法,不仅有助于提高对论文修改意义的认识,而且会使修改工作富有成效,达到提高论文质量的目的。 

    >>>>  论点的准确与否直接关系到论文的科学性和先进性,容不得有任何的含糊和缺漏。论文的修改需要关注论点,要对论点做进一步的提炼、加工,使其更准确、更简练、 更易于理解。

    >>>> 在对论文例证的修改中,要进行再精选、再确认,使用最恰当的例证材料,增强论据的说服力。

    >>>>  结构是论文的骨架,在论文修改中,要考察结构是否达到了层次布局合理有序,逻辑展开顺畅严谨,各部分详略得当、协调平衡。  

    >>>> 论文语言的修改丝毫不能马虎,一定要有字斟句酌的精 神,对论文中可有可无的语言、对言不表意的文字进行删节,对过于臃肿的表述进行压缩,对不合符规范的语言进行规训;对某些平实的语言进行修饰润色。 

近年来,我每写好一篇论文,除了自己要反复修改润色之外,往往还将它发给我的博士生和硕士生参考,请他们阅读后指出文中的问题。坦白地讲,收获很大。学生们看得非常认真,不但能发现文中的语言表达问题,而且还能发现逻辑和观点问题。对学生们发现的问题我加以吸收,文章经过反复修改后拿出去发表我也更放心。之所以如此重视修改,原因在于我一贯认为,修改出质量,一篇好文章是需要精雕细琢的。写论文的人总是希望自己写出来的文章是高质量的。

        要写出一篇高质量的文章,取决于多种条件。

首先是写作者的学术功底。如果学术功底不深厚,是做不出高水平研究的,那样也写不出高质量的论文。因此,做学问一定要打牢学术功底,建立学养深厚、见识 广博、思想敏锐、富于创新的学科专业基础。有了这样的基础,不愁做不出高水平的研究,也不愁写不出高质量的论文。经常看到一些人为写不出好文章发愁,其根本原因就在于学术功底不扎实。

         其次,要实实在在地做研究。研究出思想、出智慧,如果没有深入系统的研究,没有学术上的真知灼见,也写不出好论文。有的人愿望良好,希望写高水平的文章,在高级别刊物上发表,但却不愿在研究上下功夫,而是力图在研究之外走捷径,这样即便文章发表出来了,也不会为学界所重视,尽管这样的文章已经成为了“文献”,但却不可能有什么文献价值。研究是写作的前提,写作是对研究成果的反映,研究和写作是源流关系。多做研究,做高水平研究,是写出高质量论文的必要条件。

         第三,深思熟虑,精心构思。文章构思好比建筑设计,建筑设计是在没有建筑的地方构思一幢建筑,文章构思则是在已经做过研究的基础上,对研究情况和结论进行理性化的架构,用一种理性的结构有效地反映研究结论。研究过程是复杂的,研究材料是多样的,研究所涉及的问题也是多方面的,如何将这些纷繁复杂的内容在篇幅有限的论文中反映出来,需要裁减得当、突出中心、保持均衡、构成体系。因此,写作中一定要深思熟虑,充分驾驭和把握整个研究工作,对写作内容要烂熟于心,这样才能在成熟的腹稿的基础上写出好文章。

         第四,反复修改。要写好论文不能不重视修改,在一定程度上,对修改的重视程度决定论文的质量。 有人说,写作是一门令人遗憾的艺术。没有人敢打包票说,自己写出来的文章不需要修改。写作中各种问题都很容易出现,明明自己在腹稿中设想得非常严谨的逻辑,但通过文字表达出来后却显得欠周延;自己十分认真地对待语法和用词的问题,但文稿写出来后还是会出现各种句法、表达错误。这些问题都需要在写作完成后经过反复修改才能得到更正。

我的博士生和硕士生的开题报告、学位论文从来没有轻而易举地在我的手上通过的,它们往往要经过五遍以上的修改,我记得有一位博士生的学位论文修改达13稿之多。当然,我在要求学生修改论文的时候,从来不会直接打回去、要求学生重写,而是根据学生的研究进展和写作能力,循序渐进地提出明确的修改意见,让他们每一次修改都能有进步,学生通过修改论文,既能优化论文质量,又能提高写作能力,收到一举两得之功效。

         第五,一篇好的论文还需要表达自己的心声。如果自己写出来的学术论文所表达的不是自己的学术思想,要写出好文章实在是不可想象的。好文章是一个人的学术信念、学术研究和学术写作三者的高度统一,好文章中有一种令人挥之不去的“魂“,这就是写作者矢志不渝的学术信念。

         谁都希望自己的论文是高质量的,能够受到读者的好评,学位论文还要得到同行专家学者的肯定。但对学术论文质量的评价,尽管作者有自己的看法,但却不是由自己说了算的。论文写出来发表后,作者往往可能会窃喜一阵,但论文质量最终要由读者和学科专业领域的学者来评价。这就是说,论文质量的高低是由同行评价的。尽管如此,要保证论文质量,关键在作者主观方面。

         修改是保证论文质量的重要手段。我常常看到一些论文存在很多明显的问题,可以说完全是“小儿科”的问题,按理说,只要稍加注意,这些问题就可以避免,论文质量就会有提高,但是,令人非常遗憾的是,很多作者对这些问题却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实际上,在对待论文修改的态度上,有几种倾向是值得注意的。

第一,论文初稿写作完成后,认为没什么好修改的,仓促定稿。有的人自恃写作水平较高,认为修改是对低水平作者的要求,自己的论文不需要修改。所以,初稿完成后根本不屑于再看一眼,就投出去或提交给导师审读。

第二,对论文初稿怜香惜玉,舍不得割爱,下不了手去大刀阔斧地修改。有的人总认为好不容易将论文写出来了,再对其进行删减有些于心不忍;有的还为了凑字数,舍不得删掉一些不必 要的文字。

第三,认为修改工作是导师和编辑的事,自己把初稿写出就行了。有的人明明知道论文存在问题,就是不想自己去修改,指望导师或期刊编辑看中了文章然后帮助修改。

第四,不知道如何修改论文。论文修改是有方法的,有的人虽然有心修改,但却不知如何发现文章存在的问题,不知道从何处着手进行修改。这几种态度都是不恰当的,只要有了其中的任何一种,写出来的论文就缺少了质量保证。

         在论文写作中,修改是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是完成初稿和最终定稿之前的中间环节,这个中间环节做好了,论文的质量就可能上升到一个更高的层次。因此,在论文修改上,应当秉持的态度是:

第一,正确认识论文修改的意义。重视论文的修改是重要的为学之道。出口成章,下笔成文,是对才华横溢者的褒奖,但实际上,即便权威的学者,在论文修改上也都持十分谨慎态度。所谓“一字之师”便是对权威学者作品提出中肯修改意见的肯定。

第二,树立没有论文不需要修改,没有论文不可以修改的信念。即便自己经过了扎实的研究,在下笔之前又经过了深思熟虑,到论文写出来的时候还是需要字斟句酌地修改,不放过论文中的任何问题,哪怕是一个标点符号错误。

第三,明确高水平的论文是修改出来的,修改出质量的道理。我不但对自己所撰写的学术论文要进行认真的修改,而且对学生论文的修改也严格要求,有的论文要经过不下10多次的修改才能定稿,学生在反复的修改中不仅提升了论文质量,而且认识到了修改的 意义,掌握了修改的方法。我的一个基本原则是,学生的论文一定要修改到我满意才能定稿。

         学术论文的修改不是一件简单的工作。自己付出了很大的努力,好不容易写出了初稿马上又要对其进行修改,这种立杆见效的“自我否定”其实是一件残酷的事情。所以,有的人从心理上不能接受,也是可以理解的。但论文修改是一项客观要求,容不得感情用事。掌握论文修改的方法,不仅有助于提高对论文修改意义的认识,而且会使修改工作富有成效,达到 提高论文质量的目的。

         根据我的体会,论文修改一般可以从四个方面展开。

         第一,论点的修改。论点是文章的核心,如果将写论文比做画龙,那么,论点就是龙之眼睛。论点的准确与否直接关系到论文的科学性和先进性,容不得有任何的含糊和缺漏。论文的修改需要关注论点,要对论点做进一步的提炼、加工,使其更准确、更简练、 更易于理解。有时还需要对已有研究文献中的相关论点进行考察,以确定论文论点的创新性及表达的新颖性。

一篇论文的写作往往有一个过程,不是一次写成的,我在论文写作中,每次动笔之前都要对已经写出来的部分进行审读,一来重温以前的写作,接续以前的写作思路;二来审查以前写作中的问题,尤其是在论点上的不足。这样,一篇论文到写作完成的时候,实际上已经经过多次反复的斟酌修改,论点也经过了多次的提炼和完善。

         第二,例证的修改。论点是通过例证材料支撑的,由于篇幅的限制,论文写作时不能将研究中所搜集的所有材料都放进去,因此,所选用的支撑材料是有限的,这些材料应当最能支持论点,是最有说服力的论据。在对论文例证的修改中,要进行再精选、再确认,使用最恰当的例证材料,增强论据的说服力。

         第三,结构的修改。结构是论文的骨架,在论文修改中,要考察结构是否达到了层次布局合理有序,逻辑展开顺畅严谨,各部分详略得当、协调平衡。如有不当,就应进行有针对性的调整,通过对论文结构的重构,使论文更加严谨,整篇文章在形式上更富有美感。

         第四,语言的修改。语言是构成论文的基本元素,如果运用得好,颇能为论文增色,反之,论文的质量可能就要打折扣,有的甚至令人“不忍卒读”。论文语言的修改丝毫不能马虎,一定要有字斟句酌的精 神,对论文中可有可无的语言、对言不表意的文字进行删节,对过于臃肿的表述进行压缩,对不合符规范的语言进行规训;对某些平实的语言进行修饰润色。 

语言的修改是一项精细的工作,不仅要有耐心,还要细心,否则,问题和错误可能如过眼云烟,不会引起注意。有人说,论文的语言是需要锤炼的,我深以为此言不虚。高质量论文的写作者必定是驾驭语言的高手。驾驭语言是写作的基本功,教育研究和写作者应当注重提高自己驾驭语言的能力。

         不少人在论文初稿完成后再回过头去看论文时,完全看不出问题,有时甚至连非常明显的问题,如果没有人指点出来的话,也会“熟视无睹”。出现这种情况是很正常的,论文初成,大脑中对“热稿”的印象还是理想中的腹稿,这时写作者的眼睛犹如被一层帘帐所遮挡,是不易发现问题的。在这种情况下,我的体会是先将论文搁置一边,暂时不去管它,对它进行“冷处理”。一段时间后,再回过头去修改,常常可以更冷静地发现各种问题。还有一个办法就是不耻下问,将 “处女作”拿给同行朋友去批评。我十分感激我的学生和几位经常为我的论文挑刺的朋友,他们提出的很多意见都是我在写作和修改时没有关注到或没有想到的。遵从他们的意见对论文进行修改后,我也更有信心将论文拿出去发表。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