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玩转英国网红磨豆机Niche Zero

 Lily的咖啡馆 2019-05-28

Let‘s learn more about coffee

图片源自网络

研磨的重要性,相信我已经不需要再强调了——无论是谁问我设备购买建议,我都会推荐把预算优先分配给磨豆机,而不是其他。但市面上五花八门的磨豆机里面,我们又应该如何选择呢?最近,一个在欧洲已经非常火爆的网红磨豆机Niche Zero,引起了我的极度舒适,毫不夸张地说,它可能是在4-6000这个价位中,最好的磨豆机,为什么这么说呢?不着急,接下来我会借着介绍Niche Zero,为大家陈述一下,我是如何看待、选择磨豆机的。

准备好了吗?

Here we grind!


Niche Zero(发音接近“nì xu”、“腻嘘”)磨豆机是一个2017年在indiegogo上众筹成立的项目,由Martin Nicholson 领导和负责产品设计,我们先来看看,这位大叔当初的设想是什么吧。

从早期的众筹campaign 里,我们可以了解到,Niche Zero的设计初衷有几个大的解决目标:

  1. 过多的残粉

  2. 不稳定的出粉量

  3. 很多时候没必要的豆仓

经过三十个不同的版本后,最终呈现在出了我们现在看到的Niche Zero。直径63mm MAZZER 锥刀,慢速运转,超安静运作等等都是它很显眼的亮点。

图片源自惠家淘宝店

不过今天,我们不是来看官方给我们的内容,而是用我们自己的逻辑,去评价磨豆机。关于基础资料,我就不放在这里了,大家到淘宝去了解就可以。

研磨度范围

Niche Zero的研磨刻度

任何时候,我们都应该期望一个磨豆机能够满足所有的研磨需求。但事与愿违,很多时候磨豆机要么磨不了意式,要么磨不了单品(例如针对意式开发的磨豆机,研磨度调整太麻烦),能够真正通用的磨豆机不多,而且各自都有不同的使用痛点。

另外,通用磨豆机的研磨度通常都是有“最细”和“最粗”的限制的;“最细”很好找,做个归零操作就行;但是“最粗”却会直接受到转盘的限制。

举个例子,当你把EK43 的#1归零了,最粗的研磨度就只有#11,不能更粗了,而#11并不算特别特别粗,加上垂直于地面的刀盘设计,它很难顺利完成最近很火的双研磨,过程中可能会咖啡粉无法进入刀盘区域的。我不是说双研磨应该人人都去做,每杯都要做,但至少,我会希望如果想尝试的话,只用一台机器就能搞定。

归零后,EK43的最粗刻度效果

第一次听到“双研磨“的概念,是在豆子的比赛展演上,它指的是先把咖啡豆磨成很粗很粗的块状,然后再研磨成目标的精细度,过程中咖啡粉的颗粒分布会更加集中,同时第一阶段研磨后还能比较容易地将银皮吹走,减少其对咖啡萃取的影响。

虽然Niche Zero并没有故意这样设计,但是调整研磨刻度的转盘本身是可以无限调粗,直到转盘脱离机体;所以只要无视研磨刻度,继续往粗的方向拧,你就可以实现单机双研磨,这是很多顶级磨豆机都反而做不到的一个玩法,却在Niche Zero为了方便拆卸的设计中意外地实现了,相当有趣。

Niche Zero”作弊“最粗刻度效果,再粗的位置就无法正常开动了

续上,吹掉银皮后的效果

续上,二次研磨#50刻度效果,分布数据如何?容我留作下个话题来推送

粗的方向几乎没有限制,那细的呢?让我惊讶的是,连EK43 C版都难以对付的一些filter profile烘焙咖啡,在Niche Zero上同样可以达到直接“堵死”的精细度,那就更不用说espresso profile的烘焙了。

随意跑个压力曲线,流速正常并表现整体流畅,还有很多磨细的空间

Niche Zero是我接触过的磨豆机里面,第一台研磨度区间大成这样,且方便调整的机器,就像是一台缩小版的、能够轻松调整研磨度的意式磨豆机,也因此同时能够满足单品萃取的需求(不要小看意式磨,其实做起单品一样不逊色)。

研磨质量

相信大家跟我一样,最关心这个方面,这也是避不开的最高命题。对我来说,今年又是一个“研磨大年”,接触了好几个新的研磨信息(分别来自BH+Jonathan,和比赛),研磨度、平均萃取率和真实萃取率的关系渐渐浮出水面,这些我都会放到后续的内容里逐一交代,现在我们还是先看磨豆机。

锥形刀盘对颗粒形状的影响

Daniel 在比赛中提到,形状几乎比分布更重要

想回顾冲煮赛内容的朋友点击这里

关于这点,我有试着联系Daniel 本人获取更多的信息,但是对方表示这是之前在Hemro集团(就是EK43品牌所属集团)工作时的研究结果,让我去联系Hemro,可惜最终石沉大海。不少人会说,锥形刀盘出来的咖啡粉,就是所谓的球形结构,但是对于这个形状的定义,我心里还是有所保留的,在没有证据的前提下不希望直接认为“球形结构指的就是颗粒形状”,但当然,相对于以片状结构作为目标的平刀磨豆机,锥刀能够形成的球形结构肯定会更多。

到底什么样的颗粒才算球形?

粒径分布实际情况

Niche Zero表现不俗,比“野生”EK来得稳妥

如图,我使用了Jonathan开发的粒径分析软件,粗略分析了手上两台磨豆机情况(挖个坑,日后详细跟大家介绍这个软件的使用技巧、能力极限等)。由于今年我对EK43有大的魔改计划,所以在换了刀盘以后并没有急着进行平行度校准,所以目前来说,我们可以把它看作是一台随机的机器,而Niche Zero也没有做过任何特殊的改动,所以也可以看作随机机器。

从图中两者的集中程度来看,我们不难看出,Niche Zero在分布集中度上略胜一筹,形成了颇为健康的单峰形态。当然,一台状态完备的EK43(平行度校准,第三方刀盘等)能够做得好很多,会在画面上有种“捅穿天花板”的感觉,但别忘了,Niche Zero也可以更换更强的刀盘,或者做出上面提到的双研磨。

意式方面的表现同样不俗,感谢惠家与我分享了部分工厂测试数据,我无法在这边分享,但整体来说也是单峰结构的。

Frank Durra今年动作颇大,希望今年内能够借助他的技术一劳永逸地解决EK43的问题

用户体验

很多人说苹果胜在用户体验,除了产品质量以外,用户的使用体验真的非常重要。对于磨豆机,诸如操作便捷度、噪音、安全性、拆装流程等等都是一些用户体验的细节。质量固然重要,但是如果操作起来像x了狗一样糟糕,那也是会打很大的折扣的。

安全方便的开关

Niche Zero表现不俗

Niche Zero采用了双重开关的保险机制,确保使用者的安全,要开动磨豆机,除了要把右手边的常规开关打开以外,透明的上盖也必须盖上才行(透过前端的磁力感应实现通电)。而这个设定又顺便增加了连续使用的便捷程度,

开盖-投豆-关盖研磨-准备其他东西或随手清洁-开盖停转-使用咖啡-再次投豆…

依照这样的流程,再配合无需拍打的低残粉设计,如果你解决了咖啡定量的难题(预称豆子等方法),Niche Zero甚至可以提供不俗的出杯速度,适用于中-低出杯量的咖啡店。而对于我这种懒人来说,本来就必须要做的开盖、关盖竟然就可以顺便开动和关闭电机,实在太爽了。

易拆卸、易归零

试过你就知道有多容易拆装

Niche Zero另外一个非常非常贴心的设计,就是提供了明确的研磨归零校准刻度,当刀盘及研磨空间清理并重新装配后,将转盘拧到最紧,然后把用来修改对应刻度的下转盘调整到Calibrate箭头,研磨度归零就完成了,这比市面上大多数的商用磨豆机都要方便,也无需消耗刀盘寿命(很多磨豆机的归零操作是“打刀”,咖啡师都成了只狼)。

另外提醒已经有货的啡友,在清理刀盘和研磨腔室前,不推荐直接归零研磨度,因为腔室内的残留细粉会影响转盘抵达最细的位置,建议大家在定期清理完毕后归零一次即可。

研磨腔室,留意到右上角的Calibrate吗?

至此,对Niche Zero的介绍就先到这里,更多的细节有待日后和大家一起进一步挖掘。如果要用一句话来评价这个磨豆机,我会给出“爱不释手”四个字,在EK43进行魔改之前,我决定把所有的研磨使用先转换到它身上,说心里话,比起一台没有精心校准、魔改的EK43,说不定Niche Zero更方便、可靠,数据和体验从不骗人。

很高兴看到专业研磨效果逐渐亲民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