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沈静怡
露娜是意大利语中月亮的意思,“露”让我忆起露珠般晶莹剔透、惹人怜爱的事物,“娜”则像一个婀娜善感的女子斜倚在窗前,似有什么东西拨了她的心弦,扰了她的清梦。这两个词放在一起,恰有月亮散发的温柔、美好,当然也有淡淡的忧伤、凄冷。 由这“露娜”,我不禁想起蒋勋先生的一段话。他说:“我们对月亮的情感真的比太阳深,文学里有很多与月亮有关的幻想,嫦娥奔月就是一个极美的神话,几乎可以说是最美的神话。相反的,看到太阳则是要射下来,我觉得很有趣,会不会在潜意识里我们并不喜欢太阳?因为太阳象征着一种压抑,白天就是逃不掉要工作、要劳动,古代叫'日出而作’,而等到日落的时候,太阳消失了,人才能休息,幻想性才会出来。所以嫦娥奔月经常是和后羿射日的故事合在一起谈,这两则神话可能隐藏着一些集体潜意识,倾向于月而不倾向于日,倾向于阴柔而不倾向于阳刚,倾向于女性而不倾向于男性,对比在现实世界里的状态,就会变得很有趣。” 读来,我竟会联想起古时候受苦的老百姓不能直接控诉奴役自己的恶人,转而隐晦地以“后羿射日”的神话故事来表达自己的反抗呢?或许,那炙热的9个太阳,就是一种压迫吧!白天的折磨因黑夜的到来而结束,月亮似乎成了另一个救世主。她的柔和让受伤的心灵得到暂时的抚慰。从这个层面上来说,古时的人偏爱月亮有那么几分在理。 再读,我忽然觉得这样的偏爱于太阳来说,不免有点委屈。其实太阳对万物的爱并不比月亮少,只是她们彼此承担着不同的使命罢了。太阳使我们得以存在于这个世界,月亮让我们的心变得更细腻。我心里觉得太阳是极好的,对其是极爱的。但又不禁感叹:那为何,如此多的文人墨客爱以月光温酒,温出心中的情,温出醉人的文字呢?我想可能是夜的黑,夜的静,夜的朦胧,使星空中的那轮月亮显得神秘莫测吧! 若抬头仰望那黑暗中的一抹暖黄,原本心底该流出一股暖意,但不知为何,多数人凝视着那远远的月儿,心里竟会生出悲伤与惆怅。许是喧嚣的白日过后,夜的这份静谧,会让未眠之人的心沉寂,再沉寂,在不经意间遇见皮囊下的那个自己,因而不免就会衍出几多愁思。 月亮总爱悬于天上,不论我们倚在哪户窗前,都能赏其风姿,领其独韵。她不偏袒任何一人,用自己的方式守护我们的黑夜。你愿意与她歌唱,便能与她歌唱;你愿意与她吟诗,便能与她吟诗;你愿意与她共醉,便能与她共醉。她可以说是黑夜的使者。 李白曾写道:“古人今人若流水,共看明月皆如此。”古时的月,现在的月,其实都是同一个月儿。我们总会念叨:月有阴晴圆缺,然而细究起来,你会发现那只是模样的改变,内里的东西其实一如昨日。那些叱咤风云的人物,我们无缘得见,却能在小小的月亮中寻其丝丝精魂。 因而,月亮被赋予生命,被寄托情感,除了自身的独特外,还得感谢夜的清冷。太阳与月亮,孰好孰坏,实在无需辨别,其各有存在价值。我想:存在,便有其独特性;存在,便置身于万物中。 月亮的影子里有太阳,有夜晚,有世间。 2019-05-28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