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珠海杨氏大宗祠

 369蓝田书院 2019-05-28

宗祠,习惯上称为祠堂,是供奉祖先神牌、进行祭祀的场所,被视为宗族的象征。宗庙制度产生于周代,《礼记·王制》中已记载了帝王贵族的宗庙制度。上古时代,士大夫不敢建宗庙,宗庙为天子专有。清代,祠堂已遍及全国城乡各个家族。宗祠体现了宗法制家国一体的特征。

杨氏大宗祠

杨氏大宗祠坐落于珠海市南屏镇北山村,是珠海最大的民间祠堂,宗祠建于清代同治七年(1868年)(另有建于清道光八年,即1828年的说法),原是北山村民间祭祀的祠堂,面阔五间,进深三间,硬山屋顶,有殿、堂、厅、院、厢、廊、乐台,两边还有书馆,建筑面积2520平方米,占地面积8838平方米。杨氏大宗祠是珠海最有代表性的祠堂之一,也是单座祠堂保存最完整、最漂亮的。其园林式设计,中轴线对称的建筑布局,础石木框架的抬梁结构,以及精美的石雕、砖雕、木雕、灰雕等装饰,气宇恢宏,反映出清代中国岭南古建筑的技术水平和艺术特色,对研究封建宗法制度的演变,有着珍贵的实物参考价值。

“杨氏大宗祠”的牌匾

“治经堂”牌匾

 治经堂内悬挂的牌匾

 内景

 精致的木雕

石墙砖瓦

 蓝色的雕花

 名为“凤毛”的一个偏门

新中国成立后,杨氏大宗祠曾做过北山村小学校园,因年久失修,多有破损。1997年,珠海市人民政府对杨氏大宗祠进行修缮,使这座具有悠久历史的古建筑重放异彩。1986年,该祠被列为珠海市文物保护单位,2002年被列为广东省文物保护单位。

 资料来源:珠海市档案馆 珠海市前山中学编《百年香洲》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