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眉,中国近代民主革命伟大的先行者孙中山的大哥,比孙中山年长12岁,青年时期便挑起家里的重担。在孙眉的支持下,孙中山得以接受西方先进思想和教育;孙中山创革命大业的时候,哥哥又在经济上、精神上给予莫大的支持。哥哥孙眉对孙中山而言,可以说是亦兄亦父。 孙眉 由于家境清贫,孙眉17岁就跟随他人赴檀香山谋生,艰苦创业。因聪颖又善经营管理,至1885年前后,他领有土地约20000亩,雇工1000人,牛、马、猪等牲畜数万头,并开设有商店,积资数万,成为华侨农牧家,茂宜岛的首富之一,有“茂宜王”之称。 孙眉渐渐富裕起来后,于1878年带12岁的孙中山赴檀。孙眉原意让弟弟学习经商,但他意在学习,不愿从商,孙眉便先后送他入檀香山教会办的意奥兰尼学校、奥阿厚书院就读。后来,孙眉因为担心弟弟过度沾染洋化,脱离中国道德传统观念,于是叫弟弟辍学。孙中山于1883年7月归国,先后在广州、香港继续读书。从童年到青年时期,孙中山的学习和生活都有孙眉源源不断的经济资助,所以对于孙中山接受西方教育熏陶及其视野、认知的养成,孙眉是头等功臣。 为振兴中华,倾覆清廷,1894年孙中山赴檀香山创立中国第一个革命团体兴中会,得到孙眉的支持动员了一批人入会。孙眉也加入兴中会并担任茂宜分会主席,倾力支持孙中山的革命活动。1895年初,孙中山急于返国准备广州起义,经费问题火烧眉睫之际,孙眉以每头6、7元的贱价出卖一部分牲口,得款2000多元美金全部充当革命活动经费。 1895年秋,广州第一次起义失败后,孙中山经日本转往檀香山,孙眉鼓励孙中山说:“这不算什么,应该继续干下去。”孙眉的鼓励和支持,使孙中山的革命意志更加坚定。 起义的失败令家属受到牵连,孙中山的母亲及原配妻子卢夫人带着尚在襁褓中的长女孙娫、四岁的儿子孙科从香山故乡远渡重洋,投奔孙眉。孙中山的妻子儿女长期依靠孙眉生活,使孙中山奔走革命而无后顾之忧。孙眉无私和忠实的支持,在孙中山的革命生涯中起了极为重要的作用。 1901年4月,孙中山从日本横滨赴檀香山与流亡在此的家人团聚合影,后排左四为孙眉 1906年8月,孙眉宣布破产,将在檀香山数十年经营的事业全部结束,举家到香港九龙居住,继续支持反清革命,致力于联络党员、运动新军。1910年9月,孙眉被港英当局驱逐出境,赴槟榔屿参加11月13日孙中山主持召开的“槟城会议”筹备广州起义。12月,孙眉潜至广州湾法租界,被任命为同盟会南方支部副支部长,代孙中山负责签发委任状等工作,至广东省光复,才返回广州。孙中山当选为临时大总统后,广东方面有推举孙眉为都督的意思,孙中山于1912年2月21日复电广东各团体、报馆,表示不赞成此举,指出“政治非兄所熟习”,不如“专任一事,如安置民军、办理实业之类,而不必当此大任”。孙眉欣然接受了其弟的劝告。 1913年孙眉从广东移居澳门,1915年2月11日病逝,终年61岁。 ❖❖ 资料来源:《历史在你身边》、上海市孙中山宋庆龄文物管理委员会编著《孙中山》、孙中山故居纪念馆官网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