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让“汉服”成为时尚?

  2019-05-28
  目前,社会上出现了一股“汉服复兴”的浪潮。在“五一”长假期间,北京有一些大学生身着“汉服”现身街头。4月22日,“圆梦”大型汉服表演征集活动拉开帷幕。据调查,有80%的网友支持“汉服复兴”,他们的口号是:“让裙袖飘逸的‘汉服’回归现代生活,让改良后的‘汉服’像唐装一样成为时尚……”有网友倡议,启用中国式学位服,助推“汉服复兴”。而在杭州等地,还出现了一群不爱时装爱“汉服”的现代人,他们身着长袍,头戴纶巾,在现代大都市中,十分新鲜。

  失落的“汉服”之美真的会因此而重回人间吗?

  追忆失落的华丽

  □林金芳

  小时候,记得在地图册上,有56个民族的形象展示,印象最深刻的,就是每个少数民族都有自己独特的服装,独独汉族,穿着职业化的西式服装。长大了,也看了许多日剧、韩剧,稍远一点,上世纪80年代的“阿信”穿着和服;而最近的“大长今”使韩服在整个亚洲成为时尚。

  应该说,每个民族都有她独特的历史根基和文化传承。然而,我的户口本上民族一栏写着:汉,但除了这个符号之外,在我的服饰上几乎没有什么文化载体彰显。

  我是知道的,其实汉民族也是有“汉服”的,而且,比任何一个民族的服装都要历史悠久,都要源远流长。在我的衣橱中,有一件旗袍,有数套“职业女装”、“休闲装”和西服西裤,甚至有一套韩服。但我不仅没有一件“汉服”,而且没有穿过,甚至除了在古装剧和舞台上,在现实我还没有见过。不是我不想看,不想买,不想穿,而是,在生活中,根本就没有“汉服”,或者,你买了穿了,反而成了一个异类。

  《左传》中,有“中国有礼仪之大,故称夏;有服章之美,谓之华”的章句,“华夏”一词和美丽的“汉服”有着密切的关系。今天,我们虽称自己为“华夏儿女”,却把汉服给彻底遗忘了。“汉服”是美丽的,无论翻阅哪一本古典文集,对“汉服”的华美描述俯拾皆是。除了“长裙连理带”之类奢华的修饰外,更重要的,是“汉服”的海量包容和影响力。几千年来,“汉服”演绎出几百种款式,而且,就是今天的和服和韩服,也分别源自三国东吴和大明。

  满清入关以后,“汉服”式微,以至从日常生活中消失。消亡的东西能否再恢复?作家苏轻箬举了一个例子,在上个世纪初,一个名叫耶胡达的犹太青年把断绝了近两千年的希伯来语复活了。“如果一门2000年没有人使用的古老语言都能复活,那么我们就有理由相信,仅消亡了300多年的‘汉服’也一定能够复活,而且在它复活的背后,是整个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复兴“汉服”,就是复兴失落的美丽和繁华。

  用复旦大学顾晓鸣教授的话来说,复兴汉服,这是青年人应该有的一种民族文化的自觉。一个以历史悠久而著称的伟大民族,应该有她独特服装;民族的才是世界的,要在全球化的浪潮中占据一席之地,也必须显现出自己的民族特征,这是一种身份认同。服装,是人的第二张皮肤。复兴“汉服”,在这个意义上,则是在复兴一种人性的、自然的东西,在复兴我们失落已久的身份和自我。

  品评三角裤和四角裤

  □杨洲 

  我们通常穿着的男士短裤,一般只有两种款式:三角裤和四角裤。我没有考证过这两种短裤的起源,不过从感觉上来分析,三角裤贴身性感,似乎更符合西方文艺复兴以来追求个性解放的思潮。相对而言,四角裤宽松舒适,好像应该与东方人包容、内敛的传统相吻合。

  无论三角裤还是四角裤,每年的时装发布会上,作为服装的一大体系,内衣同样会像礼服一样登上T型台,引导一段时间的潮流。而优秀的内衣设计师,同样能够在小小的内衣上展现奇思妙想,设计出符合人们不同审美需求的内衣。

  内衣尚且如此,外衣更不必提了。中国近20年来,根据人们不同的审美需要,服装的款式也开始向多元化发展。这些多元化的分支中,“怀旧”是近几年来比较突出的一支。从类似上世纪30年代学生服的所谓“中华立领”,到团龙绣花的对襟“唐装”,乃至最近出现的“汉服”,都是“怀旧”服装的一种体现。不过,这三种服装,前两种算是仿古,而“汉服”却是彻彻底底的复古。
仿古和复古的区别,想必大家都能分得清楚。应该说,从历史发展的角度来看,复古并不是值得提倡的东西。被历史淘汰了,就是不符合时代要求了。那么,老古董为什么“复活”?只有一种可能———就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被赋予了新的意义。

  “汉服”有什么新的意义,可能见仁见智。也许是我们“五四”以后,崇拜了多年西方文化,终于从心灵上开始回归。也许是看到“和服”、“韩服”在本国的地位后,起了效仿的念头。这些都不足为怪。惟一需要注意的是,“汉服”毕竟不算是时装,最好不要抱着“赶潮流”的心理去穿。如果穿着“汉服”的成年人,却连“的、地、得”都分不清楚,未免有点丢大汉子民的脸。
话又说回来,“汉服”未必就不能成为“潮流”。中国的服装史同样灿烂辉煌。中国历史上有许多帝王都进行过大型的服装改革,比如秦始皇、赵武灵王、魏孝文帝。当然,他们改革服装的意图主要是为了巩固中央集权,可其中也有提倡服装“美观性”、“实用性”的目的。赵武灵王“胡服骑射”就是非常典型的一个例子。

  历史上的这些服装改革都能大获成功,我们如今对历史服装改进一下,从中找到新的审美元素,开创一种新的时装流派也不是不可能的事情。

  时代发展到今天,文化交流日益频繁。东方人穿三角裤,西方人也穿旗袍。感受美、感受文化,是人类美好的精神享受。如果能从着装中得到这些愉悦,何乐而不为?

  批判“汉服复兴”的空洞和虚无

  □刘佳鑫  

  “汉服复兴”这个概念,既空洞又没有意义,首先,“汉服”是个什么东西?没人能够说清楚,“余幼好此奇服兮,年既老而不衰。”这是屈原《涉江》起首的文字。有人说屈原所爱的就是“汉服”,这是天大的笑话,屈原是楚国人,在当时的中原人看来,楚国只是一个蛮夷,而楚地的服装和中原又有很大的不同。秦始皇统一天下后,服色尚黑,于是天下又流行起黑色的衣服,而秦国在当时的中原六国眼中,也是少数民族。千年来,中国的文化没有中断,可中国的改朝换代却从来没有停止过。在不断的改朝换代中,中华民族实现了一次次的民族融合,汉族本身在不断地变化着,随之而来的则是汉民族服装的变迁,赵武灵王强制推行“胡服骑射”,盛唐兴起的圆领窄袖,这些都有少数民族的习惯在内。“汉服”本身就是一个很狭隘的概念。

  在电影《英雄》里,飞雪以衣袖击落无数羽箭的镜头,长袖跌宕飘逸,如幻如舞,展现了极具冲击力的艺术美感。但一旦穿起来,便会依着人的身体结构,形成曼妙灵动的流线,使人的活动游刃有余之外,也显示出轩敞自然之美。但美则美矣,这种衣服却有致命的缺陷,就是它一点都不实用,鲁迅先生一篇文章中就记述了这种尴尬:“恢复古制罢,自黄帝以至宋明的衣裳,一时实难以明白;学戏台上的装束罢,蟒袍玉带,粉底皂靴,坐了摩托车吃番菜,实在也不免有些滑稽。”

  恢复“汉服”的呼声和这两年流行的复古有关,随着西方文化的进入,中国的传统一些在变化着,一些在消逝着,这让一些人惴惴不安,于是就提出要恢复“汉服”。这在历史上不是没有过,袁世凯为达到称帝的目的,他与他的复辟势力在全国各地先后成立了“孔教会”、“尊孔会”、“孔道会”等复古组织,鼓吹着“孔学”博大。与此同时,这股复辟势力在各地大搞尊孔祭天,举行“祀孔典礼”,大行尊孔复古之逆流。不管目的是什么,总之,这都是对现代文明社会的无情毒害。

  “罗衣何飘摇,轻裾随风还”说的是与自然交融的和谐之美;“长裾连理带,广袖合欢襦”说的是娉婷窈窕的少女之美。古诗文中的“汉服”之美是建立在丝绸上的,无论曹衣出水的优雅,还是吴带当风的华美,都是跟丝绸分不开的。可丝绸几千年来都是上流社会奢侈品,普通百姓穿什么样的衣服,看看《清明上河图》就可以了解一二。可见,这种所谓的“汉服”历来都不曾流行过,真不明白今天居然有人提倡要恢复它。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