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一场没有结局的内乱,证春秋此国无存在感,却在战国逆袭成七雄

 花小鼠 2019-05-28

北燕国,为姬姓国,是召康公姬奭之后的封国,位于今天北京市附近。春秋时代,在河南延津还存在一姞姓的燕国,为卫国附庸。为区分两个燕国,姬姓的燕国就被称为北燕国,而姞姓燕国则称为南燕国。

一场没有结局的内乱,证春秋此国无存在感,却在战国逆袭成七雄

进入春秋后,北燕国默默地呆在周王国北部边境,鲜少参与中原事务。所以,春秋早中期任何一位霸主举行的盟会中,都看不到北燕国的身影。北燕国,距离中原实在是太远了!

如果不是山戎,北燕国与中原诸侯发生联系也许还要晚上数百年。

公元前664年,山戎入侵北燕国,北燕国君被迫向当时的霸主齐桓公求救。早在西周初,因为周王室分身乏术,召康公就赐予了姜太公“东到海,西到黄河,南到穆棱(山东临朐南),北到无棣(山东无棣县北三十里)”的广大领土。后来姜太公到达封地,努力奋斗了多年,终于建立起了强大的齐国。如今召康公之后有难,姜太公之后的齐桓公岂能不管?

由于北燕国遥远,山戎之国又山高水深,齐桓公就兴匆匆地找到鲁庄公,希望鲁国能与齐国一同前往。可惜,鲁庄公心里一直对齐国心怀芥蒂,就当面回绝了齐桓公。无奈之下,齐桓公只得单独行动了。

这次讨伐山戎,齐国军队屡次遇险,齐桓公差点就回不了家。差不多半年后,齐桓公才最终平定了山戎,将山戎几乎灭族。正因为差点丧命在战场上,得胜而归的齐桓公对鲁庄公拒绝出兵就更为不满,还特地押解山戎战俘,到鲁国去献戎捷——说是“献捷”,实际上就是在向鲁国人示威!

且不论齐鲁之间的矛盾。

一场没有结局的内乱,证春秋此国无存在感,却在战国逆袭成七雄

齐桓公远征山戎,解决了北燕国迫在眉睫的生存危机。北燕人从此对齐国感激涕零,长期与齐国保持着友好往来。

在《左传》中,这是北燕国第一次出现在历史舞台上。可此后长达一百多年的时间里,北燕国又消失在了。谁曾想到,作为战国七雄之一的北燕国,在春秋时代竟然是这么没有存在感。


公元前552年,为稳固自身君位,继位才刚两年的齐庄公公开讨伐公子牙旧党:公子买被囚禁在齐国,公子鉏被迫逃往鲁国,叔孙还则逃到了北燕国。如果不是这次内乱牵涉到了北燕国,北燕国几乎就快被人们给遗忘了。

一场没有结局的内乱,证春秋此国无存在感,却在战国逆袭成七雄

在内乱中,齐国公族的叔孙还逃亡北燕国避难,这足以证明,虽然一百多年来北燕国没有出现在历史舞台上,但与齐国关系一直极为密切。否则,齐国公族人士也不会那么大老远地跑到北燕国去避难了。

这一时期,得益于齐国的内乱不断,北燕国才得以频繁现身历史舞台。

公元前544年9月,子雅和子尾联手,将齐国大夫高止放逐到了北燕国。这次齐国内乱之所以发生,还是高止人品问题:他凡事都喜欢抢功,对人对事又极为专横,所以才被两大公族人士联手放逐到了北燕国。

公元前539年8月,齐景公到莒地(齐国东部边境)田猎。在庆封之乱中逃过一死的庆氏余党卢蒲嫳(撇)就被放逐到此地。听说国君前来田猎,卢蒲嫳急忙求见,可怜兮兮地请求将他放回家。掌管齐国大政的子雅与子尾得知后,商议道:“此人头发虽短,心计却长;放过他,说不定哪天就会剥了我们的皮!”随后,两人就把卢蒲嫳放逐到北燕国去了!

齐人频繁地把北燕国作为放逐本国犯人之地,北燕国也不加以拒绝,足以证明北燕国与齐国关系之密切。在这一时期,北燕国简直成了齐国失意者的收容所!

北燕国是沾了齐国内乱频繁的光,才数次得到了在历史舞台上的现身机会。不过,在这一时期,北燕国突然也有了非常之举。

一场没有结局的内乱,证春秋此国无存在感,却在战国逆袭成七雄

在公元前546年,晋、楚之间达成了东周第二次弭兵协议。北燕国并没有参加弭兵之会,但却知道这次盛会对于整个东周的重大意义。因此,弭兵之会后的第二年,北燕国国君燕懿公就和诸侯们一起,依照弭兵协议要求,到晋国朝见。这是进入春秋两百多年以来,北燕国第一次参加中原诸侯的集体活动,可谓是北燕国在历史上的一大突破!


随着春秋时期各个诸侯国的不断发展扩张,东周世界已变得越来越小。北燕国作为周王国北部边境之国,与中原诸侯国的联系逐渐变得越来越紧密也是历史必然。不过,人们怎么都想不到,北燕国与中原发生更紧密联系的时刻即将到来。

公元前539年,就在齐人将卢蒲嫳放逐到北燕国后不久,北燕国国内也发生了一次大内乱。

一场没有结局的内乱,证春秋此国无存在感,却在战国逆袭成七雄

在燕懿公之后,燕简公姬款坐上了国君之位。燕简公身边,有很多宠幸的大臣。为了完全控制燕国国政,燕简公就想去除身居高位的几位燕国大夫,改任自己的宠臣。在春秋时期,诸侯国这种君臣之间的权力游戏经常发生。但在北燕国,这次却是大臣获胜了:公元前539年冬,燕国大夫就互相勾结一起,将燕简公的众多宠臣全都给杀了!

大臣们集体造反,杀死了自己的亲信,这可把燕简公给吓坏了。为保自身性命,燕简公不得不逃亡到了齐国。在国内遭遇内乱,燕简公不逃向霸主晋国,却逃向了齐国,也进一步证实了北燕国与齐国关系非同一般。

燕国国君对齐国如此信任,这让齐景公倍感欣慰。为了替燕简公讨回公道,齐景公决心前往讨伐北燕国。为避免霸主晋国说闲话,公元前536年11月,齐景公专门前往晋国,向晋平公请求讨伐北燕国。

作为东周霸主,北燕国出现了大臣赶走国君的内乱,照理就应该主动站出来维护君臣秩序。可自从弭兵之会后,晋国的策略就是尽量少卷入江湖是非,因此晋国对于北燕国这场内乱原本就兴趣不大。更何况,燕简公投奔的是齐国,足见燕人更信任齐国。长久以来,晋国就对齐国暗怀戒心,怎么可能主动去帮齐国的盟友呢?

一场没有结局的内乱,证春秋此国无存在感,却在战国逆袭成七雄

如今齐景公能主动上门向晋国请战,总算是给足了霸主面子。所以,晋平公也没有再为难齐人,作了个顺水人情,同意了齐景公讨伐北燕国的申请。


得到霸主许可后,齐景公信心大增。

公元前536年12月,齐景公亲率大军前往讨伐北燕国。不过,齐景公虽然信心满满,奈何在燕简公出逃后,北燕国已另立新君。齐国内部对这次伐北燕之举,也存在不同的看法。大夫晏婴就评价说:“这次是肯定没法将燕君送回了。燕国已经有了新国君,百姓并没有产生二心。我国国君贪贿,左右之人又阿谀奉承,做大事却不讲信用,是不可能成功的!”

一场没有结局的内乱,证春秋此国无存在感,却在战国逆袭成七雄

话虽如此,但齐国实力毕竟胜过北燕国太多。见齐景公率领大军来讨伐,北燕国也极为担心,知道无法与齐国军队对抗。因此,北燕人主动向齐景公求和。

公元前535年1月18日,齐景公率军驻扎在虢(北燕之地,位于今河北任丘西北),准备与北燕国和谈。北燕人前来齐军营中,正式提出议和:“敝国知罪了,怎么敢不听命?谨以先君的蔽器奉上,以赎燕人之罪!”

寒冬腊月之际远征北燕国,天寒地冻,齐国军队中人人都叫苦不迭。因此齐国军队中的将士,大多都想早日回家。北燕人服罪,至少齐国的脸面是有了。这时,齐国大夫公孙皙就向齐景公建议道:“接受归服而退兵,待敌人有隙可乘再前来讨伐,这也完全可以接受!”被大夫这么一怂恿,齐景公的心气也泄了。于是,他同意了北燕人的求和。

2月14日,齐景公与北燕人在濡上(河北任丘西北)结盟。北燕人奉上了玉瓮、玉柜、玉酒爵作为贿赂之礼,还把燕国公室之女嫁给了齐景公。作为回报,齐景公也就不再提送回燕简公之事,就这么虎头蛇尾地退了兵!

一场没有结局的内乱,证春秋此国无存在感,却在战国逆袭成七雄

可别以为齐景公就真这么放弃了。

五年之后,即公元前530年春,在大夫高偃率领下,齐国将燕简公送回了北燕国。不过,齐人仅仅是把他送到了北燕国的唐邑(河北唐县东北),并没能重新立他为国君。至此之后,《左传》中就再也没提到过燕简公。也许,此后燕简公就终老于唐邑了?


《左传》记载下的北燕国这次内乱,与诸多史料记载都不一致。按《史记·燕召公世家》之说,燕懿公之后是燕惠公继位,而不是燕简公。《史记》中,燕惠公的遭遇与燕简公极为类似,但燕惠公在齐国第一次讨伐北燕国时恰好就死了,其后燕悼公被立为国君。燕悼公死后,是燕共公;燕共公之后,是燕平公;燕平公之后才是燕简公。《左传》与《史记》记载的燕简公,足足差了五代人,令人震惊!

一场没有结局的内乱,证春秋此国无存在感,却在战国逆袭成七雄

由于《史记》中先秦史的可信度较低,人们更倾向于《左传》的记载为信史。

可是,《左传》中对于北燕国的记载,也就只有这么多,甚至连北燕国这次内乱是如何收场都没有记载:燕简公逃往齐国后,北燕国新国君是谁?燕简公被齐人送回唐邑后,北燕人又是如何对待他?北燕国有没有再次发生内乱?

这么多疑问,都没有确切答案。作为后来的战国七雄之一,在春秋阶段如此没有存在感,确实也颇令人意外。在《左传》记载的二百五十五年历史中,北燕国出现频率最多的时期也就这么二十三年。如果不是齐国内乱频繁,北燕国几乎就无法在春秋的舞台上现身。由此可见,北燕国在春秋时期的存在感有多低!

在春秋时代,以北燕国的表现,其综合国力甚至还不如郑国,更不用说吴、越等等强国了。然而到了战国时代,北燕国却异军突起,逆袭成为战国七雄之一,这充分证明:在历史上强与弱并非在于一时一世,而在于谁能最终熬过那段艰难的岁月,活得比别人更长久。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