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绛唇,也是常用的词牌名之一,双调四十一字,上片四句三仄韵,下片五句四仄韵。多为写景抒情之作,不乏经典佳作。 一、《点绛唇·闺思》(宋·李清照) 寂寞深闺,柔肠一寸愁千缕。惜春春去,几点催花雨。 倚遍阑干,只是无情绪。人何处。连天衰草,望断归来路。 据史载,这首词约作于公元1118至1120年期间,当时赵明诚或有外任,而李清照独居在青州。所以这是是词人借伤春写离恨的闺怨词,情词并胜,神韵悠然,层层深入揭示了女主人公心中的无限愁情。 二、《点绛唇·感兴》(北宋·王禹偁) 雨恨云愁,江南依旧称佳丽。水村渔市,一缕孤烟细。 天际征鸿,遥认行如缀。平生事。此时凝睇,谁会凭栏意。 王禹偁继柳开之后起来反对宋初华靡文风的文学家,有《小畜集》传世,留下来的词仅此一首。这首词作于他任长洲(今江苏苏州)知县之时,以清丽的笔触,描绘了江南的雨景,含蓄地表过了用世的抱负和不被人理解的孤独愁闷。 三、《点绛唇·采药归来》(南宋·陆游) 采药归来,独寻茅店沽新酿。暮烟千嶂,处处闻渔唱。 醉弄扁舟,不怕黏天浪。江湖上,遮回疏放,作个闲人样。 公元1180年,江西闹水灾,陆游于常平提举任上,“奏拨义仓赈济,檄诸郡发粟以予民”。事后 却以“擅权”获罪,遭给事中赵汝愚借故弹劾,罢职还乡。这首词就是词人闲居山阴时所作的,在这首词里他宣称要“做个闲人”,其实,绝对的“闲人”是没有的。 四、《点绛唇·屏却相思》(近现代·王国维) 屏却相思,近来知道都无益。不成抛掷,梦里终相觅。 醒后楼台,与梦俱明灭。西窗白,纷纷凉月,一院丁香雪。 1907年春,王国维的妻子莫夫人在海宁离世,他为了表达对已离世的妻子的哀悼,便写下了这首词。所以这是一首写难遣相思、孤凉凄惶的情词,词人一反常规,运用先写情、后写景的叙述方式,将幽清景色留至词末,此时相思散去,空留一院丁香月色,殊不觉相思已全在其中,让人读后无限回味。 五、《点绛唇·醉漾轻舟》(北宋·秦观) 醉漾轻舟,信流引到花深处。尘缘相误,无计花间住。 烟水茫茫,千里斜阳暮。山无数,乱红如雨,不记来时路。 公元1094年,“新党”章惇上台掌权,大肆打击元祐党人,秦观先贬杭州通判,途中接旨再贬为处州酒税;公元1096年,又贬郴州。这一连串的打击使他陷入受压抑而不能自拔的深沉悲哀之中,这首词就是词贬居郴州时在谪徙途中所作的。 六、《点绛唇·花信来时》(北宋·晏几道) 花信来时,恨无人似花依旧。又成春瘦,折断门前柳。 天与多情,不与长相守。分飞后,泪痕和酒,占了双罗袖。 这是首相思词,词人在春天看到花语依旧,而人却因别离而消瘦,伤感之下思念起自己的妻子而作。最后一句说“泪痕和酒,沾了双罗袖”,这里面已经包含着“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的意思了。 七、《点绛唇·金谷年年》(北宋·林逋) 金谷年年,乱生春色谁为主?余花落处,满地和烟雨。 又是离歌,一阕长亭暮。王孙去,萋萋无数,南北东西路。 林逋不趋荣利,独自隐居于西湖孤山,以种梅养鹤自娱,世称“梅妻鹤子”。他高标遗世,但仍渴求着友情的慰藉,张先等人皆时时造访,公元1007年,词人送别友人离去后,词人写下了这首词,借吟咏春草抒写离愁别绪。 八、《点绛唇·试灯夜初晴》(南宋·吴文英) 卷尽愁云,素娥临夜新梳洗。暗尘不起,酥润凌波地。 辇路重来,仿佛灯前事。情如水。小楼熏被,春梦笙歌里。 这首词为元宵前夕观灯时之作,南宋都城临安的灯市,每年元宵节前就极其热闹。都城的灯市,是词人熟识的,当年良辰美景、人月双圆的情形,依然历历在目,难以忘情;此时韶华已逝,世事沧桑,每遇佳节,但觉慨恨良多,兴味索然,真可谓“少年情事老来悲”了。 九、《点绛唇·闲倚胡床》(北宋·苏轼) 闲倚胡床,庾公楼外峰千朵。与谁同坐,明月清风我。 别乘一来,有唱应须和。还知么。自从添个,风月平分破。 公元1090年秋,苏轼正在龙图阁学士充两浙西路兵马钤辖知杭州军州事任上,他与友人刘季孙、袁毂游山玩水,赋诗唱和,这首词便是其中之一。词的上片,词人自述游山玩水的寂静心态,突现了词人那种身心幽闲、旷然天真、潇洒自然,与大自然为伍的绰绰风姿。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