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富顺的这位父亲病逝前往姐弟俩饭卡各充了两百元钱

 菩提禅客 2019-05-28

富顺的这位父亲病逝前往姐弟俩饭卡各充了两百元钱


在富顺三中(代寺中学)分别就读高二和初一的姐弟俩,陈思琴和陈恩权的父亲陈均光于一周前病逝;除了幼时离家出走、如今连名字都想不起来的母亲,八年前去世的爷爷奶奶,父亲是他们送走的最后一个亲人。

据悉,父亲没有给姐弟俩留下任何财产,包括赖以栖身的房屋。

关于“周末放学回家”

父亲病逝一周,办完丧事后第一个周末,下学期上高三的姐姐陈思琴留校复习,按14岁弟弟陈恩权自己的想法是去同学家--他打算这学期接下来的周末,轮流到班上耍得好的几个同学家里住,至于暑假则“到时候再说”。

陈思琴没同意,一是担心不安全,二是觉得给别人添麻烦不好。


富顺的这位父亲病逝前往姐弟俩饭卡各充了两百元钱


父亲去世后,伯父一家算是离姐弟俩最近的亲属,弟弟却总是觉得一起住“不习惯”。星期天(5月26日)临近中午,陈思琴从学校回来没有在三层楼房的伯父家找到弟弟,推开一墙之隔老房子房门,发现陈恩权趴在堆满杂物的床上睡着了--父亲病重后躺在这张床上直到去世,被褥上仍然有一股熟悉的味道。

相对于纠结于“周末放学回家”,姐弟俩在校期间要自在得多,甚至能够暂时忘记亲人离世带来的伤痛。


富顺的这位父亲病逝前往姐弟俩饭卡各充了两百元钱


两人品学兼优,陈思琴读快班成绩名列前茅,最近几次模拟考试都过了本科线;陈恩权任班长,学习成绩始终保持在班级前三名、年级前十名;两人获得的奖状和证书厚厚一摞--其中最近的荣誉分别是姐姐荣获县“优秀团员”,弟弟荣获县“三好学生”。

“有一回他父亲来学校,我听见陈恩权送父亲走的时候轻声说‘回去走慢点,不要搞忘了吃饭’ 。”班主任李老师表示,事后她才知道此时陈均光已经病重。


富顺的这位父亲病逝前往姐弟俩饭卡各充了两百元钱


和学校老师接受记者采访时纷纷夸赞姐弟俩聪明、好学、懂礼貌略有不同,伯父陈均林夸两人懂事时举了这样一个例子:“懂规矩得很,在我们家吃饭,他们等我们两个大人吃完了才动筷子。”从中不难窥见孩子的拘谨和亲属间的疏离。

关于“好爸爸和坏爸爸”

在没到上学年龄之前,姐弟俩跟着父母外出务工线路一路漂泊,去过重庆、云南、山西多地--自从父亲去世后,甚至没有人说得上来陈恩权究竟出生于途中何地。陈思琴记得自己大约五六岁、陈恩权两岁左右父亲和母亲就分开了,随后两人被送回爷爷奶奶家里。

“个子好像不高,很瘦--爸爸喝多了经常打她,就更瘦了。”这几乎是陈思琴记忆里和母亲相关的全部内容,此外只知道是贵州人,姓石,不知道名字。多年来陈思琴未动过寻找母亲的念头:“可能(跟别人)早生了弟弟妹妹了--”

除了无意中透露“经常打妈妈”之外,和记者交谈中陈思琴一直极力维护着父亲的形象,她会特别指出父亲不是在外面“打工”而是“当包工头”,她会更正不是没挣到钱,而是后来治病用了“再说我们两个上学也花了不少钱”。

在陈均林眼里最小的弟弟(一共三兄弟)却是另一番模样:

“有点晃!在外面打工挣好多用好多,没攒下一分钱。”

“就好喝一口酒,差不多每天喊娃儿到商店灌一矿泉水瓶瓶(散装白酒)”

“脾气还不好,一天到晚把娃儿打得叽啦鬼叫的--”

历数完兄弟的“罪状”之后,陈均林又长叹了一口气:

“后来还是晓得了,去年肝腹水肚子挺起多大(陈均林用手比划),腰都弯不下去,骑在踏板车上脚都碰不到地下,还帮人家整厕所,忙了好几天就挣了几百块钱--”

陈均林揣测可能他兄弟已经意识到自己时日无多,想给子女尽力留下点什么。据悉,陈均光在去世前给姐弟俩学校饭卡各充了两百块钱。

关于“栖身之处和离奇身世”

每当听见伯父不假修饰地谈到自己的父亲,又或者是伯母对来人抱怨“(两姐弟住在她家里)并非长久之计”时,两人会默默起身回到老房子里,直到有人唤方才出来。


富顺的这位父亲病逝前往姐弟俩饭卡各充了两百元钱


房顶后半部覆盖了一整张塑料布,房前摆了一溜盆罐罐,预备下雨时提进屋里接水;由于房门太窄父亲去世后抬不出去,前来帮忙的村民不但卸下了门槛还打掉了部分墙壁-- 房门装上去之后,旁边却留下了一个小孩猫腰就能钻进去的“洞”。院子里停放着父亲生前骑的踏板车,墙上挂着爷爷奶奶的彩色遗像,面容慈祥注视着姐弟俩,下方则是5月19日父亲出殡时粘贴的各种“符”,陈思琴告诉记者:“大伯给我说过,不能碰。”

尽管这两间房屋明显已不适宜居住,但姐弟俩仍然把这里当成他们的家--一番了解之后得知,房子属于爷爷奶奶不归姐弟俩所有,甚至陈思琴、陈恩权和陈均光三人的户口都不在代寺当地。


富顺的这位父亲病逝前往姐弟俩饭卡各充了两百元钱


富顺县壹家爱心公益协会会长刘晓红,在对姐弟俩进行帮扶的前期调查中发现了一个“怪现象”:一家三口的户口在中石镇洋坪村,户口本上三人和户主舒某某(多年前已经去世)为“非亲属”关系,其中陈思琴2014入户,陈恩权则是在学校一再催促下于今年4月补录入户,据说为了入户当时还做了亲子鉴定。

原来早年间陈均光为舒某某女婿,并将户口迁到中石当地,后来因感情不和两人离异(有一子归女方抚养)。后来陈均光外出务工遇到了来自贵州的孩子母亲石某某(没有登记结婚)。2017年陈均光从西藏务工回来经检查患肝腹水,中间不定期到医院拿药,最后因肝癌于5月17日在家中去世。

刘晓红分析户口所在地和居住地分离,以及长期没有上户等原因,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这一家三口享受国家相关政策和得到及时帮扶。

爱心汇聚:合力为姐弟俩撑一个“家”

据悉,陈均光临终前曾嘱托女儿要“把弟弟照顾好”,就像当初得知救父亲的命只有进行肝脏移植一条路,移植费用则高达数十万一样,17岁的陈思琴感觉无能为力,她能想到的是“实在不行就把自己的饭卡给弟弟。”

陈思琴的饭卡上每月有学校补助的两百生活费。副校长李昌建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经商议学校打算从下个月开始提高补助金额。据了解,早在一年前学校了解到姐弟俩家庭情况之后就开始了“特殊照顾”,包括两人的学费、书本费全免,陈思琴还得到了全校唯一一个“侨联”补助名额,每年两千元钱。


富顺的这位父亲病逝前往姐弟俩饭卡各充了两百元钱


得知姐弟俩遭遇困境后,壹家爱心公益协会第一时间给予了一次性三千元钱资助。“钱交给姐姐保管。”刘晓红告诉记者她又另外掏了一千元给伯母:“他们(一家)是孩子最近的亲人了,私下里想他们对孩子好。”刘晓红表示姐弟俩符合“事实孤儿”资助条件,协会以及其个人都会进行持续资助,目前面临最大的问题是持续性以及为孩子找到一个“家”。


富顺的这位父亲病逝前往姐弟俩饭卡各充了两百元钱


富顺的这位父亲病逝前往姐弟俩饭卡各充了两百元钱


“老房子肯定是不住了,我征求过姐弟俩的意见,他们觉得和伯父一家一起住不习惯。”刘晓红称其中一个解决办法是姐弟俩单独居住。据了解,学校和刘晓红的想法不谋而合,包括班主任、任课老师、生活老师、校团委书记率先在“富顺三中教职工微信群”讨论起姐弟俩安置问题。李昌建告诉记者,经研究决定准备在校内专门腾出一间房屋,添置好家具,供姐弟俩周末生活居住,至于寒暑假居住问题则正在积极想办法。

5月26日,记者采访过程中遇到了提着牛奶水果前来看完姐弟俩李先生一家,据悉李先生在童寺卫生院上班,之前双方素不相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