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把父母接到身边的你,到底是孝顺还是不孝?

 晨晓光 2019-05-28
前言

老人们在老家里做着“空巢老人”,而他们的孩子却在那些巨大的城市丛林里独自漂泊。

这就是现在很多家庭的生活模式。

越来越多关于空巢老人的报道和倾诉,一个个耸人听闻的新闻题目,让孩子们也在心惊,即便如今有着电话、视频等高科技的联通,但也无法真正得知,远距千里之外独自生活的父母,正在过什么样的生活,是否真的像他们说的那样好?

而当父母最需要的时候,自己可能并不在身边……

所以,每个漂泊在外的人,都曾在心中暗暗发誓:等自己在这座城市安定下来后,一定要把父母接到身边!

最近正在热播的电视剧《我的真朋友》中,就有一个有这样想法并付诸实践的儿子。

剧中,主人公之一的井然要在意大利发展事业。

为了减轻妈妈的负担,也为了能够照顾她,井然决定要带上妈妈一起去意大利生活。

在大家为“你陪我长大,我陪你变老”的深深母子情而感动落泪时,其中的一些场景,却无法令人忽视,即悲伤又无力。

井母在家做饭时因为语言不通没有听明白女佣的提醒,忘了关火导致油热把锅烧了起来,打电话报警又因为语言不通被吓到,即便火扑灭了,还生怕自己打了火警而给儿子添了麻烦;

井母在菜市场迷了路,找不到井然,自己的钱包也丢了,被人捡到后送过来,她又因为语言不通,被这个好心的陌生人吓到逃跑,在搞清楚状况后,惊恐之余的她还不停地哭着道谢;

得知自己得了抑郁症的井母,害怕因为自己的记忆力衰退,而没办法继续照顾儿子,只能一遍遍地用手机备忘录记录着关于儿子的一切……

优越的生活条件,近在咫尺的陪伴,看起来似乎能够让母亲的生活有质的飞跃。

但是现实却并不是这样。

这也引发了大家的讨论:把父母接到身边就是孝顺吗?

他们远离了自己所熟悉的环境,偌大的城市变得只有孩子的方寸之家才是栖身之所。

他们没有年轻人得心应手的适应力,只能在摸爬滚打中试探着陌生环境的边缘。

他们放弃了自己在老家闲适的生活节奏,不停地去融入孩子们的快节奏圈子。

或许,他们还在面临着语言不通、生活习惯不同等各种各样的困扰。

你总觉得把父母接到身边了就是陪伴,可其实只是让他们换个地方继续“孤独”。

除此之外,与父母一起生活真的就是最好的选择吗?

其实无形中也给了他们许多的压力。

大城市的小区门禁繁琐、道路繁杂,他们几乎很难选择出门;

曾经熟悉的街坊邻居,如今都变成了毫无交流的封闭住家;

以为是接父母来享受生活,最后他们却变成了替孩子们做饭、洗衣、收拾屋子的“免费保姆”;

而说是能够多些陪伴,却往往在下班或者休息日,只瘫在床上,根本没有精力“陪伴”……

这些父母的大多时间,都只是在家里坐着,等孩子们下班。

这时候,你会想到,逢年过节回家时,跟你探讨着自己参加了合唱队的母亲、总是跟楼下大叔们下棋屡战屡胜的父亲,才发现原本所谓“把父母接到身边就是孝顺”的想法,是多么幼稚可笑。

天底下的父母,没有不想和自己孩子在一起的,只是现在大部分父母都怕打扰成年后孩子的生活,怕添麻烦,而坚持独自居住。


所以,把父母接到身边,是孝顺。

但“身边”可以不是一个屋檐下,同一个小区,同一个城区。

想了能看到,需要了能帮上,这样的“身边”就够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