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腔梗”真的无所谓吗?

 还想学习的老头 2019-05-28

很多人对“腔梗”或者是很多大叔大妈口中的“小脑梗”并不陌生。很多人头晕了,头痛了,睡不好了,走不稳了,记忆力下降了,到医院里做个头颅CT扫个磁共振什么的,过了50岁的人八成会有“XX部位腔隙性梗死灶”的报告。

没有其他大的问题,很多人就放心了:上了年纪都会有腔梗嘛,正常老化,不用太担心。大家依然该吃啥吃啥,该喝啥喝啥,没引起啥重视。那么,“腔梗”到底是什么,需不需要我们重视和干预呢?

腔梗的定义是什么?

腔隙性脑梗死(Iacunar infarction),又叫腔梗,是指大脑半球或脑干深部的小穿通动脉,在长期高血压的基础上,血管壁发生病变,导致管腔闭塞,形成小的梗死灶。由于深穿支动脉供血范围有限,所以单一支的阻塞只引起很小范围脑组织的缺血坏死,即形成所谓的腔隙。

由于腔隙很小有时单纯影响大脑的运动或感觉区域,而出现纯运动性偏瘫,或者仅出现没有偏瘫的半身感觉障碍。但是,并不是所有发生的腔隙都会产生症状,只有那些累及重要神经通路或神经结构的腔隙才会有表现,否则也可以没有任何症状。

因此,腔梗就是小的脑梗,但只有腔梗发生在重要的脑功能区才会引起严重的临床症状,发生在非重要功能区的腔梗可能无症状或者症状轻微。

头晕眼花不一定是腔梗!!

不可否认,现在“腔梗”已经成了垃圾筐,很多难以诊断和鉴别的疾病都可以套用这个诊断。很多症状如头晕、头疼、走路不稳、记忆力下降、流口水……都有可能被诊断为“腔梗”。到底腔梗是导致这些症状的原因吗?

不一定!不一定!不一定!  它们可能是梅尼埃病,良性位置性眩晕、偏头痛、动脉瘤、阿尔茨海默病、帕金森病、抑郁症……的症状。详细问诊体检、仔细诊疗,才会对这些症状的实际病情做出中肯的判断,得到较好治疗。

腔梗到底要不要紧?多数情况下,腔梗并非一种严重的疾病,但有时候却刚好相反。神经科的医生们经常碰到这样的例子:在脑CT上看到一个患者有个很小的腔梗,但进一步检查他的脑内血管和颈部血管,结果却非常严重,脑动脉的一支主干已狭窄到快要闭塞的程度!这就是常常说的“小问题、大麻烦”的来历。如这样的腔梗不进行强有力的治疗,仍然悠游自在,暴风雨不久就会来临。所以呢,万一是得到万能的“腔梗诊断也不要太大意完善一下相关检查,排除其他高危因素,避免更大面积的神经系统损伤。

腔梗一定要治疗吗?腔梗到底要紧不要紧?答案是:因人而异。经神经专科医师评估,这才能得出比较靠谱的结论。

那到底要不要治疗呢,当然是要评估完以后才能做决定的了。所有腔梗的高危因素必然是各种心脑血管疾病高危因素,所以控制血糖血压也是很重要的。所以即使是“腔梗”,也应引起自身的关注,保持良好的生活方式,减少疾病高危因素才不至于招来更大的麻烦。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