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苏轼最悲情婉约的一首词,耳顺之年遭贬天涯,词作开篇就让人泪目

 文化点心铺 2019-05-28

公元1097年的中秋,苏轼刚刚被贬到儋州,而苏辙则被贬在雷州。兄弟二人同遭贬谪,在这个中秋团圆之夜,只能隔海相望。而多年前的那个中秋,即公元1076年,苏轼在密州,苏辙在济南,七年未见,苏轼十分想念弟弟子由,于是写下了“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彼时的苏轼正值壮年,对人生对前途还有很多的期待和憧憬。因此,他可以对月当歌,在天上人间悠游;可是此时的苏轼已经是60岁的耳顺老人,却依然没能逃过命运的无常,被贬到天涯海角。如今生命似乎到了尽头,中秋之夜依旧不能与弟弟重逢,何其悲凉!

今天,笔者要和大家分享的这首词也是一首中秋词,只不过与苏轼的名篇《水调歌头》相比,这首词的意境就显得无比悲情,风格婉约哀伤,一开篇就叫人泪目。在词作里,词人无限凄凉伤感,面对天上的明月,不禁生出“人生如梦”之感!这首词就是《西江月》。

西江月 苏轼(宋)

世事一场大梦,人生几度秋凉?夜来风叶已鸣廊。看取眉头鬓上。

酒贱常愁客少,月明多被云妨。中秋谁与共孤光。把盏凄然北望。

世事一场大梦,人生几度秋凉?”,词作一开篇就慨叹人生如梦,充满了一种饱经沧桑的凄凉。在苏轼的很多词作中,他都表达过“人生如梦”的思想。但彼时的他潇洒旷达乐观,即使说“人生如梦”,也不过是一时的豪放之言,没有悲伤之感。可是此时的苏轼,到了耳顺之年还横遭贬谪,远赴天涯,叫他如何不感到凄凉和悲切?

人生不就像是一场梦吗?60年前,一个婴孩在眉山呱呱坠地;40年前,苏轼与弟弟子由同时及第,一时风光无两;18年前,“乌台诗案”,让他险些丧命;12年前,因高太后偏爱旧党,苏轼又东山再起,八面风光;3年前,突遭飞来横祸,因小人谗言与众多亲友一起被流放荒蛮之地。这一切,对苏轼而言,不就像是经历了一场大梦吗?

夜来风叶已鸣廊。看取眉头鬓上”这样一个凄凉孤独的夜晚,秋风吹来,树上的叶子莎莎作响,在走廊里回荡,在这寂静的夜里,不禁让人倍感凄凉;词人独坐无聊,心中一时感慨万千,拿起身边的一面铜镜照了照自己,不知道何时,自己已经满头白发了。岁月无情!

下阕重在抒情。“酒贱常愁客少,月明多被云妨。中秋谁与共孤光。把盏凄然北望。”现在的词人身遭贬谪,连喝的酒都低廉了,客人也不来了。月亮不知何时被运漕遮住。那些无耻小人啊,为何总是不放过我?这样一个中秋团圆之夜,谁能与我一起欣赏这孤独的 月光,端着酒杯向北面凄然眺望。

在下阕的过片里,词人感叹自己的酒贱了,连客人都不来了。其实哪里是酒贱,而是人“贱”了!世态炎凉啊!“月亮被云遮住”其实是暗示自己遭小人迫害被贬谪,正如月亮被遮住了一样,没有了光芒。在这里,“中秋节”是词作的背景,而词人孤独一人,还是处于贬谪之中,心情自然是无比凄凉伤感。

少年时,我们总是希望快些长大,能去到很远的地方。可是当我们真正去到了远方以后,才知道和家人在一起的日子才是我们最想要的生活。尤其是身处异乡,又恰逢佳节,就会更加思念亲人和朋友。苏轼,虽然距离我们十分遥远,但是人同此情,情同此理,深处异乡,无人倾诉,他又怎会不感到伤感和凄凉了?词作的悲情就是苏轼的悲凉!词作的婉约就是苏轼的黯然神伤!

(注:文中图片皆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本作者删除)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