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学会以豁达的心态面对人生

 江山携手 2019-05-28

人生在世难免争名夺利,为世事所纷扰,很少有人做到外表“和光同尘”而内心清明洒脱,遗世独立。不以聪明才智高人一等,以平凡庸陋,毫无出厅的姿态示人,行为虽是入世,但心境刘出世的,对于个人的利益做到不斤斤计较。

一个和尚因为耐不住寂寞就下山还俗去了。不到一个月,因为耐不得尘世的口舌,又上山了。不到一个月,又耐不住青灯古佛的孤寂再度离去。如此三番,寺中的住持对他说:“你干脆不必信佛了,脱去架裟,也不秘认真去做俗人,就在庙宇和尘世之间的凉亭那里设一个去处,卖茶如何?”于是这个还俗的和尚就讨了一个媳妇,支起一个茶亭,在山下摆了一个茶亭。

俗人有俗人的目标,道人有道人的格调。以道家来说,人生是没有目的的,即佛家所讲的“随缘而遇”以及儒家所说的“随遇而安”。但是老子更进一步地说,随缘而遇还要“顽且鄙”,坚持个性,又不受任何限制。许多人都如同这个心绪矛盾之人,在入世与出世之间徘徊不决,干脆就在两者之间做个半路之人吧,那么,怎么样才能算是个出世之心呢?

唐朝的李泌一生中多次因各种原因离开朝廷这个权力中心。玄宗天宝年间,当时隐居南岳嵩山的李泌上书玄宗,议论时政,颇受重视,但遭到杨国忠的嫉妒,诽谤李泌以《感遇诗》讽喻朝政,李泌被送往蕲春郡安置,他索性“潜遁名山,以习隐自适”。自从肃宗灵武即位时起,李泌就一直在肃宗身边,为平叛出谋划策,虽未身担要职,却权越宰相,招来了权臣崔圆,李圃国的猜疑。收复京师后,为了躲避随时都可能发生的灾祸,也由于叛乱消弭,大局已定,李泌便功成身退,进衡山修道。代宗刚一即位,又强行将李泌召至京师,任命他为翰林学士,使其破戒入俗,李泌顺其自然,当时的权相元载将其视作朝中潜在的威胁,寻找借口再次将李泌逐出。后来元载被诛,李泌又被召回,却再一次受到重臣常衮的排斥,再次离京。建中年间,泾原兵变,身处危难的德宗又把李泌招至身边。

李泌屡蹶屡起,屹立不倒的原因,就在于其恰当的处世方法和豁达的心态,其行入世,其心出世,所以社稷有难时,义不容辞,视为理所当然,车难平定后,功成身退,没有丝毫留恋。李泌已经达到了顺应外物,无我无已的境界,如儒家中所说的“用之则行,舍之则藏”,行则建功立业,藏则修身养性,出世入世都充实而平静。李泌所处的时代,战乱频发,朝廷内外更是人人自危,若要明哲保身,必须卷入争权夺利的斗争中去。心系社稷,远离权力,无视名利,谦退处世,顺其自然,乃李泌的处世要决。

做人做事都应如此,莫让自己的心境局限在一个狭小的空间,心如大海,便可达到出世的境界。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