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典藏展讯 | 杭州:玉堂佳器——过渡期彩绘瓷器展

 天宇楼33 2019-05-28

古玩元素网旗下高端艺术品拍卖信息平台,古玩艺术品市场深度分析!可关注微信号:guwan1998


大約壹百年前,德國學者帕澤斯基(Friedrich Perzyński)首次提出“過渡期瓷器”(transitional period)的概念。百年來,後續的研究者們不斷找出壹件件紀年準確的標準器,為過渡期瓷器補充實物例證,使過渡期瓷器的排序和精確斷代成為可能。特別是20世紀80年代以來,明末清初及過渡期瓷器的專題展覽及出版開始湧現。壹些重要的展覽如80年代初香港東方陶瓷學會、華美協進社舉辦的過渡期瓷器展、2005年上博巴特勒家族十七世紀景德鎮瓷器特展等至今為人津津樂道。特別值得壹提的是,最近幾年,國內民間力量在過渡期瓷器收藏、整理、展覽和研究方面功不可沒。如2016年景德鎮東郊學堂“神采飛揚:明末清初景德鎮瓷器之巴特勒爵士紀念特展”,2017年佳趣雅集“雄奇昳麗:十七世紀青花與五彩瓷特展”,2018年唐英學社“東瀛異彩:明末日本來華訂造瓷特展”等,由此,過渡期瓷器被更多陶瓷收藏家認識,過渡期瓷器的形象變得清晰和鮮活起來。今天我們要特別推介的,是即將於浙江杭州舉辦的『玉堂佳器——過渡期彩繪瓷器展』,本展覽由華夏收藏網主辦,精選國內外十多位重要藏家所藏過渡期瓷器47件,為過渡期瓷器研究再添新彩。茲予推介,以彰其功。

玉堂佳器:过渡期彩绘瓷器展

展览时间:5月30日 - 6月2日

展览地点:浙江大学西溪校区一源文化会客厅(杭州市天目山路148号)

讲座:过渡期瓷器的风格与鉴赏

时间:6月1日 14:00

主讲:奚文骏博士,华夏收藏艺术总监

01. 明万历 青花童子拜观音图净水碗

尺寸:口径11 厘米,高15 厘米,足径8.5 厘米

参阅:耿宝昌主编《故宫博物院藏文物珍品大系——青花釉

里红(中)》218 页,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5

净水碗是明末清初民间较为流行的一种器皿,因内盛圣水而名。该器由碗、座两部分组成,碗直口,腹圆弧丰满,形似小缸,高圈足,紧插于器座上,碗、座原配极为难得。

该器胎体轻薄,坚致细腻,釉面白中闪青,内壁施白釉,外壁以青花装饰。碗壁通景绘青花善财童子拜观音图,观音面容慈祥,端坐于一侧,小童恭敬相拜,周边竹影婆娑,祥云缭绕,一派仙境。整个画面笔触纤细流畅,人物神态刻画精致,青花色泽鲜丽明快,题材及构图极类北京故宫博物院藏明万历四十四年青花童子拜观音经文碗,此碗为万历晚期过渡期制品的认定提供了可靠标准。

以观音为题材的净水碗还见于北京艺术博物馆收藏的清康熙青花送子图净水碗,可作参考。

02. 明万历 青花甪端香薰

尺寸:高10 厘米

明晚期景德镇逐渐开始流行瓷塑制品,此件“甪端”香薰即属于一件瓷塑小

精品。该香薰尺寸颇为细巧,分上下两截,腹部中空,扣合则严丝合缝。外

部以青花为饰,描绘甪端周身细节,笔触灵动自然。但见此兽身材圆润,蹲

立昂首,吹胡瞪眼,龇牙咧嘴,唇齿间作镂空,焚香时青烟自甪端口部袅袅

而出,静中生威。此品置于案上能使人心静,实为文房雅器,堪为晚明青花

塑器之隽品。

“甪端”为传说中之瑞兽,犀角、狮身、龙背、熊爪、鱼鳞、牛尾,据说能

够日行一万八千里,通四方语言,专为英明帝王传书护驾,寄寓了中国民众

的美好愿望和祈盼。

03. 明天启 五彩狩猎图盘

尺寸:口径20 厘米,高3.5 厘米,足径12.5 厘米

展览:唐英学社2018 年10 月“东瀛异彩——明末日本来华

订造瓷特展”

著录:黄清华主编《东瀛异彩——明末日本来华订造瓷特展》,

唐英学社,2018 年

参阅:斋藤菊太郎著《陶磁大系45 吴须赤绘 南京赤绘》插

图76,平凡社,1976 年

此盘敞口,弧腹,圈足。盘内以釉上五彩绘制狩猎图,黄骠

马正奋力奔驰,猎手挥舞着飞石索,远处一只兔子落荒而逃,

另一只则慌忙窜入草丛,狼狈不堪,整个画面极富动态感和

生活气息,让人观后忍俊不禁。盘底青花双圈“雅”字款。

此盘属“天启赤绘”之精品。

天启时期的釉上五彩相比青花或青花五彩更为稀少,此盘主纹饰以矾红和黑彩勾线,设色以黄色为基调,包括红、黄、绿、赭等色,又各有层次。整个画面兼工带写,具有高超的画意和强烈的装饰感。

04. 明天启至崇祯 青花雪景图碗

尺寸: 口径13 厘米,高6.9 厘米,足径6.5 厘米

参阅:上海博物馆《上海博物馆与英国巴特勒家族所藏十七世纪景德镇瓷器》第268 页,

上海书画出版社,2005 年

此件器物纹饰布局极类北京故宫博物院藏明万历四十四年青花童子拜观音经文碗,烧造时间应晚于万历四十四年,属于过渡期瓷器。其绘画雪景图之风格,与另一件上海博物馆藏的带有明确纪年款明崇祯十三年的青花灞桥行旅图筒瓶纹饰相类,风格颇为相近,故而烧造时间也应参考。

此件器物特别之处在于既有碗心的“宣德年制”款,又落有“大明成化年制”的底款,极为少见。是工匠不经意为之,还是有何深意?有待研究。但是,由此可见,晚明时局动荡,前朝款识似乎并不再具有神圣而不可侵犯的内涵,自相矛盾的款识似乎完全走向了装饰用途;由此也反映出此时百姓心态中的波澜起伏,无所依靠。

此件器物对于研究晚明款识风格及内涵有着特殊的价值。

05. 明天启前后 青花人物瑞兽图折沿菱花口碗

尺寸:口径20.5 厘米,高5.5 厘米,足径11 厘米

参阅:Sten Sjostrand & Sharipah Lok Lok bt. Syed Idrus,

The Wanli Shipwreck and its Ceramic Cargo , 2007. P166

该碗为菱花口式,折沿,弧腹,浅圈足,器身略作模印,为仿金银器样式。碗内外皆以青花装饰,碗内底绘一官员样人物,一手似执剑,身后伴有一童子及一头老虎,所绘人物形象应为赵公明,内壁四面开光内绘杂宝和瑞果,内口沿饰一圈花卉纹。

外壁四面开光内绘瑞果纹,外口沿两组花鸟纹。

该碗的器型与开光装饰属于典型的克拉克瓷风格。

据国内外学者研究,克拉克瓷大约出现于嘉靖末期,万历至顺治时期均有大量生产,主要为销欧制品,国内也见流传。顺治13年实行海禁后克拉克瓷生产由此断绝。待康熙23 年再开海,销欧制品的样式已出现明显变化,脱离了克拉克瓷的风格,因此克拉克瓷大约前后流行有100 年之久。克拉克瓷根据风格大体可按十六、十七世纪之交分为前后两期,该碗为典型的后期风格,属于过渡期瓷器的范畴。由于该碗的虎纹与万历号沉船出水器较为相似,该沉船被断代在1625 年(天启5 年)前后,且相同的虎纹也出现在典型天启销日风格五彩器上,因此有较大把握判断该碗的年代应在天启前后。赵公明即武财神,其坐骑为老虎,统管人世间一切金银财宝,是中国民间所喜闻乐见的传统纹饰。

克拉克瓷虽然在器型和纹饰布局上有异域风情,但主纹饰仍多以中国传统纹饰

为粉本。虎纹在克拉克瓷中出现的概率极低,在万历号沉船37300 件出水瓷中也仅发现一件残器,该碗的主题纹饰更为稀见,据现有资料尚未见到相同的制品。

06. 明天启至崇祯 青花玄武大帝图筒炉

尺寸:口径21 厘米,高19 厘米,足径18 厘米

参阅:上海博物馆《上海博物馆与英国巴特勒家族所藏十七

世纪景德镇瓷器》第74 页,上海书画出版社,2005 年

该炉呈三足直筒型,平口微敛,胫部贴塑三个兽首假足,足

端不着地,平底涩胎无釉。近口沿处以青花装饰一圈三角锦

纹,其下一圈回纹三开光云鹤纹。器腹主纹饰为青花通景绘

制的玄武大帝图卷,玄武大帝无发髻,具圆光,正坐于一处

石台,三名天将拱卫其左右,石台下一只蛇龟(玄武)仿佛

正在听经,点明人物身份。

该炉纹饰极具故事性,整个画面气势恢宏,人物绘制传神,

山石峥嵘,云气氤氲,体现了画工强烈的笔料控制和表现能

力,直开明末上品细料器之端倪,但青花发色、辅助纹饰等

尚有万历特征。基于海外私人藏天启4 年和上海博物馆藏崇

祯2 年两件纪年标准器与此炉具有相同的纹饰布局,将此炉

断代在天启至崇祯时期。

玄武大帝又称真武大帝,明成祖朱棣登基后,下诏特封其为

“北极镇天真武玄天上帝”,玄武大帝信仰由此达到鼎盛,

宫廷内和民间遍修真武庙,此炉或即与此有关。

07. 明崇祯 青花吹箫引凤图罐

尺寸:口径7.5 厘米,高17.5 厘米,足径11 厘米

该罐造型圆硕,唇口、短颈、弧肩、鼓腹、圈足。器身主题纹饰以青花通景绘吹箫引凤故事图,人物、双凤、童子和云气纹布局疏朗合理。器底绘制青花兔纹款。

吹箫引凤的故事始于西汉年间,最初流传的版本为萧史乘龙、弄玉跨凤。流传至明清之际,乘龙已然不见诸文字和画面,明人冯梦龙所著《东周列国志》第七十四回《弄玉吹箫双跨凤》和仇英所作《吹箫引凤图》则将“吹箫引凤”的故事传播至家喻户晓。

该器纹饰中有一香炉,其线香盘曲成“福”字,是否为当时真实情形之再现?颇有研究价值。

08. 明崇祯 青花仕女人物图束腰笔筒

尺寸:口径20 厘米,高24 厘米,足径17 厘米

来源:伦敦佳士得,1999 年6 月15 日,编号64

展览:东郊学堂2016 年12 月“神采飞扬——明末清初景德镇瓷器之巴特勒爵士纪念特展”

该器体量硕大,束腰撇口,砂底,一说为觚形花插。胎质细腻,白釉温润,口沿和胫部暗刻卷草纹,外壁绘人物泛舟图,三位妙龄女子泛舟于江上,船中桌案上炉鼎罗列,一人船尾摇橹,另两位女子船首相伴而坐,其中一人折花闻香,生动传神。远处

青山霭霭,近处花繁柳疏。全器构图疏密有致,青花色泽明快,绘工细腻传神,为崇祯青花瓷绘之佳作,不为多见。

09. 明崇祯 青花丙吉问牛图筒瓶

尺寸:口径14 厘米,高44.5 厘米,足径13.5 厘米

筒瓶,又名象腿瓶,因型得名,万历时已见其雏形,又因“筒”与“统”谐音,故又有“一统瓶”之称,寓意江山一统,多流行于崇祯、顺治时期。本品撇口、束颈、直筒腹、平底。通体纹饰以青花绘丙吉问牛图,该题材出于班固《汉书·魏相丙吉传》,描绘西汉丞相丙吉不制止民斗而关心耕牛的典故。该器画工极为精良,笔触精细入微,如同一幅瓷上画卷,体现了过渡期瓷器

高超的绘画技巧,属于崇祯顶级上品细料器。

10. 明崇祯 青花丙吉问牛图莲子罐

莲子罐也是过渡期出现的新器型,同样流行于崇祯和顺治时

期,可见过渡期有着非常独特的消费需求和审美趣味。这件

莲子罐所绘纹饰也是丙吉问牛图,但与前述丙吉问牛图筒瓶

相比,纹饰仍有较大差异。据称过渡期上品细料器纹饰完全

重样者极鲜,这一说法或许也印证了上品细料器不是将一个

纹样反复描摹、批量生产,而是需要画匠具有更加深厚的绘

画功底,能够将不同题材粉本因器就形地布局绘制在不同器

物上,这也是过渡期上品细料器难能可贵的一个方面。

尺寸:口径13 厘米,高26 厘米,足径11.5 厘米

来源:阿姆斯特丹佳士得,2008 年5 月20 日,编号10

展览:佳趣雅集2017 年10 月“雄奇昳丽 十七世纪青花与

五彩瓷特展”

出版:梁晓新主编《雄奇昳丽 十七世纪青花与五彩瓷特展》,

北京工艺美术出版社,2017

11. 明崇祯 青花纳凉图笔筒

尺寸:口径8 厘米,高15 厘米,足径7 厘米

来源:香港苏富比

该笔筒形制周正,纤秀俊美,胎质坚实,口沿及近足处暗刻

卷草纹一周。外壁通体以青花绘夏日纳凉婴戏图,画中一袒

身执扇的男子正倚靠在柳树之上,蒲扇轻摇,闲看两个小童

扑戏流萤,一派天真祥和,富有生活气息。该笔筒青花发色

青翠明丽,人物描绘细腻流畅,构图极为疏朗清新,与大多

戏曲和典故题材不同,体现了当时人们对恬静安闲生活的向

往,极具文气,为崇祯时期少有的佳作。

12. 明崇祯 青花人物故事图笔筒

尺寸:口径8.5 厘米,高15.5 厘米,足径7.5 厘米

来源:国有文物商店

明末清初时期,景德镇窑业制作展现出一个崭新的时代风貌,瓷器的诸多纹饰蕴涵浓厚的文人气息,题材之特别,内容之丰富,均开一代未有之奇。

此件笔筒呈直筒形,砂底平足,旋削整齐,胎坚厚重,外口沿暗刻缠枝花卉纹,通体施泛青亮白釉,釉面莹透,滋润平滑。腹部绘人物故事图,人物刻画传神洒脱,周围衬以山石树木,层次清晰,构图考究,绘法娴熟。青花发色明

丽,浓淡深浅运用自如,实为不可多得明崇祯时期的淡雅精良文房器具。

13. 明崇祯 青花山水诗文大碗

尺寸:口径22 厘米,高10.5 厘米,足径8 厘米

参阅:Stephen Little, Treasures from an Unknown Reign:

Shunzhi Porcelain , Art Services Intl, 2002. P163

该碗撇口,弧腹,圈足。碗心青花绘山水民居,外壁通景绘

山水图,峰峦起伏,山居伫立在萧瑟的松柏之间,一位高士

孤寂地站立在山石之上,给人以一种肃杀的审美感。图中留

白处题记:“葛天氏 春风疑不到天涯,二月山城未见花”,

出自宋欧阳修《戏答元珍》句。葛天氏相传为上古善于治理

国家的政治家,而从诗文也反映了明末清初文人对国家民族

的担忧。

此类诗文山水装饰风格在天启以后开始出现,酝酿

了一种新的瓷上诗画意境。

14. 明崇祯 青花花鸟纹石榴砚滴

此件器物器型较为少见,工艺上集青花、贴塑于一体,以石榴

作为主题设计文房砚滴,以茎为流,以石榴冠为口,青花花鸟

尺寸:高10.5 厘米,足径6 厘米

参阅:1、荷兰格罗宁根博物馆藏品 1918.0166 青花折枝三多

纹倒流酒壶

2、荷兰莱瓦顿瓷器博物馆 No.02487 青花石榴形砚滴

环绕,贴塑枝叶更具立体感。青花折枝花卉从贴塑枝叶下伸出,

左右环抱器身。花卉青花勾线,分浓淡两个色阶分水填色,接

近勾线留有白边,叶子亦分浓淡两个色阶表达。另面绘画青花

翠鸟出双入对,尖嘴丰腴,一只回首顾盼,一只一飞冲天,为

过渡期瓷器中的典型纹饰。

砚滴为古代文房用器,用于向砚池之中注水磨墨,此件砚滴在

使用时可以通过手指按压石榴冠口,精准控制出水量,设计巧妙,

工艺复杂。

荷兰莱瓦顿瓷器博物馆藏有明末青花石榴形砚滴,荷兰格罗宁

根博物馆藏有明末青花折枝三多纹倒流酒壶,均与本品异曲同

工,以资参考。

15. 明崇祯 五彩高士人物图菊瓣盘

尺寸:口径15 厘米,高2.5 厘米,足径8.5 厘米

参阅:Stephen Little, Chinese Ceramics of the Transitional Period: 1620-1683 . China Institute in America, 1983. P140

该盘略成菊瓣形,制作时借助了模印技法,圈足,外底青花“雅”字款。这件制品

与上器具有相似的审美倾向,当属于“南京赤绘”制品。其纹饰同样非常传统,一

高士正独自对菊而饮,一般解读为陶渊明爱菊,格调极其高雅。相信中国古代文人

见之,当同样爱不释手。实际上在古代社会,中国文人和日本文人之间虽有一些生

活习性的差异,但并未见有深刻的文化隔阂。直至清末民国时期,日本文人在举办

茶宴时,仍常常邀请中国文人参加,如任伯年、吴昌硕等均有赴日参加交流的记载,

并且当时日本文人多精通中国传统国学,与中国文人诗书画印应答自如。

16. 清顺治 五彩冠上加冠图筒瓶

尺寸:口径7 厘米,高28.5 厘米,足径7 厘米

来源:

1、马钱特旧藏,编号M3781

2、Roy David 旧藏,编号137

3、伦敦邦瀚斯,2014 年11 月6 日,编号46

著录:Marchant & Son, Ming Porcelain , 2009. P120

本品侈口,口部施酱釉,短颈,溜肩,直筒形长腹,砂底无釉。以五彩满绘瓶身,口沿饰三组杂宝纹,主题纹饰为洞石花蝶中的两只公鸡,暗含官上加官(冠上加冠)之意,寓意加官进爵,平步青云。整体纹饰构图严谨,布局紧凑,公鸡神态逼真,跃跃欲飞,花蝶翩翩,各有姿态,繁而不乱,极富层次感。红、绿、黄、褐诸彩发色深浅有致,明快典雅,整体色泽明亮鲜活,艳而不俗。

就整个过渡期而言,天启釉上五彩多以销日小件为主,崇祯五彩瓷颇为少见,至顺治则又多为青花五彩,这件纯釉上五彩筒瓶

殊为难得,同类可相较者寥寥,为传世较为罕有之过渡期釉上五彩佳品。

17. 清顺治 青花山水图笔筒

尺寸:口径12.5 厘米,高19 厘米,足径12 厘米

该笔筒呈圆筒状,直壁,平底。口沿及近足处暗刻边饰,器身主题纹饰为山水纹,绘画笔法流畅,分水技法运用娴熟,青花发色青翠,用不同的色阶充分描绘景物的阴阳向背、使画面产生丰富的层次,呈现一种节奏感、立体感,达到明净、清朗的境界。

与崇祯典型的圆形笔筒相比,顺治笔筒侧面线条少了微妙的变化,器壁更加平直,这是器型发展中包含的细微信息。青花的皴法也已经逐渐成熟,能看到大块面的皴染以及多个色阶的存在,在山水画中尤其明显,已经颇具康熙典型斧披皴的韵味了。

18. 清康熙 青花加官进爵图笔海

尺寸:口径17 厘米,高16.5 厘米,足径16.5 厘米

展览:静德轩2018 年11 月“小有文章——静德轩藏文房瓷展”

著录:王德元、卞亦文著《小有文章——静德轩藏文房瓷》,国家图书馆出版社,2018 年

该笔海直筒形,玉璧底,脐心以青花绘飞蝶花押款。胎壁厚实,规整浑厚,外壁通景绘制加官进爵图,青花发色艳丽,画工圆熟流畅。所绘人物众多,文臣武将随从分立香案两侧,加官受爵之人捧旨跪拜案前。此题材是明清两代常见纹饰题材,鲜明直率地刻画了文人的仕途追求。

崇祯新创笔筒器型,除细高形之外,口高相若者亦为一式,可能系因不同使用要求之需。细高形于顺治以后渐少,口高相若者在康熙中间以后则大为流行。该器从纹饰底部较为成熟的大披麻皴画法判断,应是康熙早期制品, 尚有前朝遗风。

19. 清康熙 青花西厢人物图高足杯

尺寸:口径7.5 厘米,高9.5 厘米,足径4.5 厘米

该杯造型古拙,杯口微撇,圆腹,撇足中空。外壁以青花为饰,腹部绘《西厢记》人物故事图,主要采用青花淡描手法,通过线条的粗细浓淡表现景致的不同,尤其男子衣纹极其淡雅,略略几笔皴擦,薄罗轻衫的感觉顿现眼前。论者常常赞赏于康熙翠毛蓝,其实青花的影淡效果需要质量更好的青料和更高级的画工才能实现。

该器从布局、纹饰等方面看更有崇顺风格,若不是大大的披麻皴,很难将其认定为康熙早期制品。

20. 清康熙 青花山水虬松图罐

尺寸:口径8.5 厘米,高21 厘米,足径12 厘米

该罐式具有典型的康熙早期风格,肩部较为丰满,下腹内收略急,圈足较高,总体造型给人一种上丰下锐的力量感,像个健美运动员,这也是康熙器型的迷人之处。

该罐胎釉精良,画工尤为不俗,整个山水布局远近得宜,气势宏大,近景处两株虬松直遮人眼,处理颇为大胆,透过树荫始见山路袅袅通向远处,并借两位老者之眼,将一派大好河山顿时展开,远景则飞瀑有声,行舟无痕,水村山郭,境界开阔,处理手法实在高明,让人叹为观止。

21. 清康熙 青花庭院故事图

尺寸:口径15.5 厘米,高4 厘米,足径7 厘米

参阅:Stephen Little, Chinese Ceramics of the Transitional Period: 1620-1683 . China Institute in America, 1983. P23

该盘颇深,敞口,深弧壁,圈足,外底青花双圈“奇石宝鼎之珍”六字双行楷书吉言款。里外以青花为饰,主题图案绘男女二人在庭台相会,兼绘梅花、洞石;外壁绘山水图。

此盘青花呈色鲜艳,画面人物表情自然,形象逼真,生动传神。器型、底款等都指向康熙早期。相似制品见有康熙六字款者,纹饰构图布局几乎与此一致,惟园中小鹿不知去向。两器相比颇为有趣。

22. 清康熙 青花婴戏牡丹纹盘

尺寸:口径15.5 厘米,高4 厘米,足径7 厘米

该盘器型尺寸与上件展品完全相同,是康熙早期的常见器型。盘心以青花地留白手法绘童子戏牡丹适合纹样,一童子手持巨大缠枝牡丹作嬉戏状,三朵牡丹以童子为中心作品字形分布。外壁白地青花绘三枝折枝花卉。青花发色艳丽,图案布局合理,人物刻画细致,姿态天真烂漫,极具装饰意味。

23. 清康熙 浆胎青花瑞松麒麟纹印盒

尺寸:口径6 厘米,高2 厘米,足径2.5 厘米

来源:张仲英旧藏

该印盒圆形,子母口,圈足,体量虽小,做工劲道,各方面见棱见角,充分体现了康熙瓷器风格硬朗的特征。通体白釉微闪牙黄色,釉面现细碎纹片,盒身外口下三层青花边饰,近足一圈莲瓣纹,盖面绘瑞松麒麟,边缘云气和灵芝与主题虚实相映,层次感丰富,外底青花双圈内绘叶形花押款。该器主纹饰绘画范围不足6 厘米见圆,但笔触异常细腻,线条如钢笔画一般精微,由此表明崇祯顺治以来上品细料器的瓷绘水准,至康熙时期已经达到一个新高度。该印盒从器型、纹饰、工艺等方面判断,应属于康熙早中期制品。

据目前传世实物分析,浆胎青花也是过渡期的创新品种,其瓷胎采用了极细腻的上层泥浆,因此胎体轻薄,纹片稳稳,富有特殊的装饰意味,浆胎器后在清初官窑中又发展出仿定新品种。但到代康熙浆胎青花器传世颇罕,如今所见者多为光绪仿品。该器不但十分典型,且传承有序,殊为不易。

24. 康熙三十二年 青花后赤壁赋笔海

尺寸:口径18 厘米,高14.5 厘米,足径18 厘米

展览:静德轩2018 年11 月“小有文章——静德轩藏文房瓷展”

著录:王德元、卞亦文著《小有文章——静德轩藏文房瓷》,国家

图书馆出版社,2018 年

青花《赤壁赋》笔筒为康熙名品,此件笔海形制与上件基本相似,

器型更显成熟。在纹饰上采用了一面绘画一面诗文的形式,以原赋

中“携酒与鱼、复游赤壁之下,江流有声、断岸千尺,山高月小,

水落石出”的意境作夜游赤壁图。在绝壁悬松下,苏东坡、黄庭坚、

佛印三人乘船赏月,一派清风朗月、尘埃不染的风雅气息。另一面

以青花楷书《后赤壁赋》节选,笔法工致雅丽。文末署有“癸酉夏

月写于青云居雅玩”,由所题纪年可知制于康熙三十二年(1693 年),

属康熙中期之作。笔筒底部落有“文章山斗”四字楷书款。

25. 清康熙 五彩仙人乘槎图盘

尺寸:口径21 厘米,高3.5 厘米,足径12 厘米

该盘撇口,弧壁,圈足,盘心以釉上五彩绘仙人乘槎图。仙槎源于神话传说,始见于西晋,并广泛流传。至明清时期,仙槎故

事已然明确地被写作张骞乘槎,寓意奇遇升仙,且被纳入吉祥图案体系,与八仙过海等题材一同被赋予祝寿之意。

该盘画工纯熟老道,人物神态生动,眉目传情,显然此时釉上五彩的表现能力较青花又胜一筹。虽然巴特勒先生认为康熙初期

已有釉上蓝彩,但根据纪年实物,一般认为典型的康熙蓝彩要晚至康熙中后期才出现,且目前所见大量康熙釉上五彩制品,均

具有明显的康熙晚期风格。


26. 清康熙 五彩哪吒闹海图萝卜瓶

尺寸:口径6 厘米,高22.5 厘米,足径5.5 厘米

该瓶撇口、束颈、丰肩、腹渐收、圈足,略成萝卜型,故称萝卜瓶,为康熙中后期的典型器型。该瓶以釉上五彩绘一组人物故事,画片应为《封神演义》中哪吒击杀龙王三太子一节,人物画工细腻娴熟,山水渲染出现一种类似泼彩的技法,康熙晚期风格明显。

27. 清康熙 釉下三彩山水图棒槌瓶

尺寸:口径6 厘米,高25.5 厘米,足径7.5 厘米

展览:佳趣雅集2017 年10 月“雄奇昳丽 十七世纪青花与五彩瓷特展”

出版:梁晓新主编《雄奇昳丽 十七世纪青花与五彩瓷特展》,北京工艺美术出版社,2017 年

棒槌瓶为康熙中期以后出现的新器型,具有多种不同的形制,此式小棒槌瓶总体造型圆润,撇口,粗颈起棱,圆肩弧腹,胫部内收,圈足。

瓶身以减地剔刻法装饰一周山水纹,并分别填染以青花、釉里红及釉下豆青色,是对康熙以来成熟的青花釉里红的又一次生发,颇有装饰新意。底部“大明成化年制”六字寄托款。虽然过渡期终止于康熙20 年,但由过渡期带来的景德镇瓷艺新动力仍然在康熙一朝得到了延续,釉下三彩的出现即是一个例证。

28. 清康熙五十三年 青花龙纹大香炉

尺寸:口径34.5 厘米,高21.5 厘米,足径20.5 厘米

该香炉体量硕大,胎体厚重,撇口,鼓腹,圈足。器身绘以两条相对的四爪龙,中间托一荷叶莲花龛式牌记,内书题记:“沐恩弟子周德隆虔具香炉一座,存于兴福堂北极真武玄天上帝爷爷案前永远供奉,康熙五十三年桂月吉旦立”。由题记可知此炉由周氏捐供玄武大帝庙,确切烧造年份在康熙五十三年(1714 年),属康熙较晚期。与玄武大帝信仰相关的信息尚可参考本

书第8 件展品。

这件香炉龙纹粗犷霸气,青花灰穆,如无题记,可能会误判为康熙早期甚至顺治时期,由此猜测可能是一位早期画匠在年老之时所作,同时不同作坊间的制品风格上也会各有传承和差异。古代匠人往往一生从事同一工种,一位景德镇画匠的工作年限可长至三四十年,一些作画习惯可能因此而保留和延续较长时间。所以不可否认,仅仅依据纹饰、风格断代,可能会存在一定的偏差,这是不可避免的,这也是本书学术文章部分再次探讨“过渡期瓷器”概念的初衷所在。

同时,荷叶莲花龛式牌记在明代嘉靖、万历时期即大量使用于题记,整个过渡期更不乏此类双龙托龛式题记形象的制品,而这

件康熙五十三年香炉可能是这类牌记较晚使用的一个纪录。因此不论从纹饰还是牌记看,这件康熙晚期的器物仍然是延续了明

代民窑的纹饰风格。

版权声明:本文转载自全国古玩老货联盟    如涉及侵权即删    同行转载请声明版权!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