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庐山揽胜(三)

 久戈也 2019-05-28

二、3月4日,睛,2-12度,游览五老洞、三叠泉、 仙人洞、花径、

        如琴湖、大小天池等,住宿牯岭。

        早上6:30起床,天气很好,空气特别清新。吃过早点后,便准备出发。 也许是地处山顶,或是旅游中心原因,牯岭镇正街餐饮价格很贵,一碗普通面也要二三十元,常引起外地游客抱怨。后来我发现,正街坡下边的幽深小巷是当地居民住区,里面市场、饭馆和超市等什么都有,价格也不贵,和景区外差不多。因此,以后我便在下边用餐。

       (下图:牯岭镇小巷)

        我们从正街招呼站上车,约半小时行程便到达了五老峰景区大门。 

      (下图:五老峰景区大门)

        五老峰地处庐山东南,距牯岭约10公里处。因山的绝顶被垭口所断,分成并列的五个山峰,仰望俨若席地而坐的五位老者,故人们便把这原出一山的五个山峰统称为“五老峰”。 (下图:五老峰山脊石道)

        五老峰根连鄱阳湖,峰尖触云天,海拔高度为1436米,虽略低于汉阳峰,但其瑰丽景象却有过之而无不及,为庐山最雄伟奇险之胜景。 (下图:五老之四峰雄姿)

        五老峰景区大门称为登峰门,此处海拔已近1100米,离峰顶相对高度约200米,山路长约3100米。故游客从这里开始登山,难度不算太大,但由于是沿着山脊往上走,很多地段千仞削壁,山势峥嵘,游客爬上去还是感觉很累。不过由于风光绝佳,大家仍挺了过来,逐次登上了五老诸峰。 

     (下图:五老之一峰景色)

        五老峰的每座山峰都各具形态,自有特色:一峰怪石丛立,崔嵬孤突;二峰石亭高耸,古洞幽然;三峰削壁万丈,青松刚虬;四峰悬崖千仞,直剌苍穹。 山峰苍崖磊磊,皱折叠叠,岩从天外立,人在画中行,景色非同凡响。

      (下图:五老二峰上的待睛亭)

        如从不同角度去观察,五老峰山姿各异,变化多端:有象诗人吟咏,有象武士高歌,有象鱼翁垂钓,有象老僧盘坐,再加上云雾时遮时掩,更显神秘莫测。无怪乎宋代文豪苏东坡当年游览庐山时,会发出“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的感叹! 

     (下图:五老峰鹰嘴石)

        关于庐山“五老峰”地名的由来,似乎还与易学中的“五老”有关。在星象卜卦说中,“五老”分别是指青灵始老天尊,代表东方、木和黑色;丹灵真老天尊,代表南方、火和红色;黄灵元老天尊,代表中方、土和黄色;浩灵素老天尊,代表西方、金和白色;一灵玄老天尊,代表北方、水及兰色。据载远古时,这五老曾在庐山为帝王授《河图》、《洛书》而得山名。 

         (下图:五老峰观景平台)

        五老一峰下面尚存有五老洞,据说是五老们当年隐身研卦、修行布道之所。看来,庐山五老峰应是中国易学文化的创元之地,是河洛文化的摇篮之一,与道家关系密切。 

       (下图:观庐山五老峰云海)

        五老诸峰尤以第四峰最高,峰顶峭壁凌虚,云松刚虬,绝壁下面有狮子峰、金印峰、石舰峰、凌云峰和旗竿峰等五小峰排立,往下则是观音崖,狮子崖倒悬,重峦叠嶂,层次丰富,观赏性极强。 

     (下图:五老之四峰远眺)

        由于五老峰景色奇丽,历史上有很多文人名士都曾在此驻足,留下了不少诗赋佳作。史载李白曾三次来庐山,描写庐山的诗篇达二十四首,其中有一半是专咏五老峰的。他对五老峰情有独钟,曾筑太白读书堂,长期隐居于山腰处,并写下了“庐山东南五老峰,青天削出金芙蓉。九江秀色可揽结,吾将此地巢云松”等著名诗句。 

        (下图:五老之三峰景色)

        在山巅上席地而坐,但见下面云漫青峰,雾绕峻岭,自然会产生“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之感觉! 

      (下图:山巅小憩图)

        和我同游五老峰的是一位新加坡年轻华人,姓王,年龄约30多岁。我们同住一个旅店,摆谈也较投机,我们结伴而行,他喜欢摄影,沿途拍了不少照片。

       (下图:俯瞰庐山云海)

        五老峰天高地险,气象万千,除五峰路程较远未去外,其余诸峰我们均逐一攀爬上顶,即大饱眼福,又过足了登山征服之瘾。

        参观了五老峰后,我们即下山前往三叠泉游览。

        游三叠泉十分辛苦, 上下需走2600多级台阶。三叠泉瀑布位于庐山东南九叠谷,距五老峰约3公里。该瀑布由大月山、五老峰的涧水汇合,由北崖悬口注入大盘石上,又飞泻到二级盘石,再喷洒至三级盘石,形成三叠,故名,观之势如奔马,声若洪钟,总落差达155米。

        (下图:庐山三叠泉)

        瀑布分三叠,各异其趣,古人曾描绘曰:“上级如飘云拖练,中级如碎石摧冰,下级如玉龙走潭。”称“匡庐瀑布,首推三叠”,誉此泉为“庐山第一奇观”。

        (下图:庐山三叠泉潭水)

        在三叠泉景区门外,新建有五教祈福文化园。庐山不仅景色佳丽,宗教也久负盛名,很有特色。据载公元386年,佛教领袖慧远在庐山建东林寺;461年南朝陆修静在此开创道教南天师派;1886年基督教传入庐山;1914年天主教开始在此播道;1925年穆斯林在庐山建起了宗教圣所。经过1600多年的发展,这里形成了同一座山能集佛、道、伊、基和天主教五教和谐共存的罕见格局。因此,庐山不仅是中国的政治名山,也称得上是“宗教文化名山”!

     (下图:庐山五教祈福文化园外景)

       走出三叠泉景区后,山上又下起了雾雨,早晨还是晴朗的蓝天,顿时昏暗下来。好在雨很小,并在影响行程。我们在招呼站休息片刻,便决定先回牯岭带上雨伞,然后换乘车到大天池景区游览。

        (下图:雾雨中的大天池景区入口)

        大天池景区位于庐山西北的天池山顶,距牯岭镇约8公里处。此处原有天池寺,后废,仅留一水池,称“大天池”。景区内有文殊台、天池塔、圆佛殿、天心台和照江崖石刻等景点。 龙首崖之险、凌虚阁之云、文殊台之佛灯,号称大天池之“三绝”。

        (下图:庐山天池塔)

       天池寺是庐山最古老的寺院之一,据传由东晋僧人慧持创立,旧名峰顶寺。宋朝更名天池院,明太祖赐名“天池护国寺”,后改为“天池万寿寺”,明光宗时又敕“天池妙吉禅寺”。

         (下图:古天池寺入口)

        昔天池寺,其寺西有一半月形的拜月台,因供奉文殊菩萨而得名文殊台。现存之台为石木水泥混合结构,石室五楹,上有平台。登台眺望,山峦突起,群峰相连,极富野趣,据说是夜晚观察“佛灯”的最佳处。

         (下图:拜月台和斗姆亭)

        台东一亭,名“斗姆亭”,始建于明代。新建斗姆亭系石混凝土结构,圆形攒尖顶。横额有“相望祖庭”篆刻。大天池还有一石质方台,名“天心台”,为原国民政府主席林森所捐建。台下有硕大卧石,平滑如镜,上镌“照江崖”字样,并镂刻有不少诗文。

         (下图:天心台卧石)

        大天池的“佛灯(佛光)”很有名,据说在月色朦胧之夜,游人如闲坐台上,远处常会出现如同灯光般的亮点,时聚时散,时隐时现,人称“佛灯”。据载明代心学家王阳明当年夜宿庐山时,就曾看到过遍山“佛灯”奇异景象,并以诗记之:“老夫高卧文殊台,拄杖夜撞青天开。撒落星辰满平野,山僧尽道佛灯来。”

      (下图:重建在山顶上的天池寺)

        我估计,古人所说的遍山“佛灯”,应是山上萤火小虫发光所致。记得小时,我老家新繁城河边上就有很多萤火虫,晚上如繁星闪烁,十分好看。可惜,现在已很难见到这种奇妙景象了!

        (下图:大天池泉水)

        天池山脊上耸立着一座阁式石塔,五层六面,高20余米,此塔始建于宋建炎年间(1127-1130),现塔为民国要员唐生智于1927年募资重建,塔内藏有银佛像、宋币及水晶珠子等文物。与塔平行于山脊的还有一圆形伞顶建筑,称圆佛殿。石塔四周布满青松,微风起时,松涛起伏,塔似一杆乘风破浪的船桅,荡漾在翠波碧浪之上,颇为雄壮。

        (下图:圆佛殿外景)

        从天池寺山顶往西南方向下行数百米,便可见一崖拔地千尺,下临绝壑,孤悬空中宛如苍龙昂首,这就是庐山著名的“龙首崖”。此崖非常奇特,形似两块巨石,一块直立,下临绝壁,深不见底;一块横卧其上,飞舞天外,直插天池山腰。

         (下图:龙首崖雄姿)

       龙首崖下,但见深渊百丈,涧水雷鸣,怪石嶙峋,青松倒悬,景色奇特壮观。

         (下图:云雾飞渡观苍松)

        悬崖左边有一石亭,坐在亭内,看庐山云雾,闻松涛寒气,听山泉音响,可谓即动魄惊心,又心旷神怡!

        参观庐山大天池后已是中午,吃过便餐,休憩片刻,我们又挎上背包。下一站将到仙人洞参观。(未完待续)

          (下图: 龙首崖石亭)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