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公共号由协和医学院博士创建,与一群志同道合医生共同打造!旨在普及医学知识,传播健康理念!追求卓越,铸造精品!还原医生真实形象,传递正能量! 一位孩子的母亲给我发来信息 气管异物:桂圆果核 这位母亲利用我们的急救科普文章《又一起儿童意外窒息死亡》(点击题目看全文)成功抢救了自己的孩子!我们非常感动!急救科普让孩子再回到妈妈身边,科普救了一个孩子,也救了一个家庭!我们甚感欣慰!这就是科普的意义所在! 同样是气管异物,就在5月20号上海,异物窒息夺走了1岁宝宝的生命:妈妈给1岁的彤彤喂辅食,其中有胡萝卜粒,彤彤胃口很好,吃的很开心,不时发出咯咯的笑声。突然,彤彤咳嗽了一声,脸色有点紫,妈妈吓坏了,赶紧用手抠彤彤嘴里的食物,奶奶过来拍彤彤的后背。但是这些措施都是徒劳的,后经抢救无效死亡,令人心痛! 气管异物是儿童常见意外事件,特别是主气管异物窒息,缺氧迅速而严重,死亡率非常高,急救必须争分夺秒,等待救援几乎来不及,所以学会急救才是最佳选择!! 父母决定了孩子的生死! 生命只有一次 学习急救,刻不容缓 !! 气管异物:儿童常见急性意外事件在说明气管异物之前,先聊聊咽喉部一个重要生理结构:会厌。它就像一个“井盖”,呼吸时,会厌像抬起的盖子,使空气出入畅通无阻;吞咽时,又像盖子一样盖住声门(下面就是气管),以免食物误入气管。 如果吃东西时说话、跑跳等,本来应该关闭的会厌来不及关闭遮住喉部,东西就容易呛进气管里。加上儿童吞咽功能不完善,喉的保护功能不健全,又活泼好动,常在吃东西的时候玩耍、哭闹,食物或异物容易进入气管,引起气管异物! 研究调查显示,气管异物多集中在3岁(一般不超过10岁)以下的小宝宝,异物的种类五花八门,无奇不有,但超过90%的异物是以下几种:瓜子,花生米,豆类,坚果仁,水果渣,鸡鱼骨头。 气管异物时的表现这是今年3月发生在湖南浏阳一幼儿园内一起因异物卡喉身亡的惨剧。他急得满场乱跑,不断尝试用手把嘴里的东西抠出来。 气管异物的表现与异物的大小、位置有关。 1.主气管异物表现:异物刚吸入以呛咳为主,引起阵发性咳嗽、呼吸困难、喘鸣。随着时间延长,呼吸道不完全堵塞可以发展至完全堵塞,表现为不能说话、极度痛苦面容及V字手型,同时伴有脸面部发青,如未能及时排出异物,患者将因严重缺氧发生昏迷甚至死亡。此时去 医院根本来不及,必须尽快施行抢救。 2.支气管异物表现:早期症状与气管异物相似。由于不同种类异物可以出现不同症状。如花生米、豆类,时间长常出现咳嗽、咯脓痰等急性支气管炎症状。若为金属异物,对局部刺激较小,如不发生阻塞,可存留在支气管中数月而无症状。 特别提醒:当宝宝出现持续的顽固性咳嗽、发热、脓痰等症状,经过药物治疗反复不见好转的,就要怀疑气道异物的可能! 海姆立克抢救法世界公认的气管异物急救法现实生活中,很多家长不知道气管异物的正确抢救方法,甚至采用错误的“倒立”法(下图),以至于错过了抢救最佳时机,令人心痛和遗憾!! 错误的“倒立”法 正确的气管异物的急救方法 海姆立克急救法! 海姆立克是美国一位著名外科医生,在临床实践中,他被大量的食物、异物窒息造成呼吸道梗阻致死的病例震惊了。在急救急诊中,医生常常采用拍打病人背部,或将手指伸进口腔咽喉去取的办法排除异物,其结果不仅无效反而使异物更深入呼吸道。 他经过反复研究和多次的动物实验,终于发明了利用肺部残留气体,形成气流冲出异物的急救方法,截止2012年已经挽救了近10万生命。 海姆立克急救法的原理:增加腹腔的压力使膈肌上抬,增加胸腔的压力,排出气道中的异物! 海姆立克急救法的方法:1. 成人或2岁以上儿童:抢救者站在背后,用两手臂环绕病人的腰部,然后一手握拳,将拳头的拇指一侧放在病人胸廓下肚脐上两横指。再用另一手抓住拳头、快速向上重击压迫病人的腹部。重复以上手法直到异物排出。 2. 2岁以下儿童:救护人应该马上把孩子抱起来,一只手捏住孩子颧骨两侧,手臂贴着孩子的前胸,另一只手托住孩子后颈部,让其脸朝下,趴在救护人膝盖上。在孩子背上拍1-5次,并观察孩子是否将异物吐出。
1、四岁以下的儿童,绝对不要喂以下几类食物:花生、瓜子、豆类、果冻、麻花、糖果、鱿鱼丝、牛肉干、樱桃、龙眼、葡萄、青豆、多刺的鱼,带骨的肉等; 2、严禁在东西的时候和宝宝说笑,甚至打闹;宝宝哭闹时不要喂东西。 3、谨防带有较小配件的玩具,比如玩具熊上的装饰品、眼睛等,以防宝宝拽下后放入口中。远离塑料、玻璃等易咬碎的小玩具!! 海姆立克法视频 医路向前巍子(抖音) 父母决定了孩子的生死! 生命只有一次 学习急救,刻不容缓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