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色: 字号:
育儿是最快乐的娱乐活动
2019-05-29 | 阅:  转:  |  分享 
  
育儿是最快乐的娱乐活动:认清生孩子的理由,治疗妈妈的焦虑

最近接触到一位自认为“轻度抑郁”的新手妈妈,她说自己总觉得度日如年。她的儿子属于非常难护理的气质类型,总要人抱在怀里才能睡着。她告诉我:“每次儿子哭闹的时候,我都想要逃走,听着他哭,我自己也盯着时钟哭,脑子里盘旋着一个声音:这样的日子有什么意思?”

我反问她:“这是你自己怀胎十月生下的孩子啊,你难道不憧憬陪伴他一起成长的日子吗?”

她若有所思,回答说:“我没有考虑过这个问题,一切好像突然之间就发生了,我毫无心理准备。”

像朋友这样对宝宝的到来手足无措的新手妈妈绝不在少数,孩子照料方面的生疏还可以向别人寻求帮助,心理上的坎却只能靠自己克服了。所以说,当妈之前,我们应该先问问自己为什么想要孩子。

那么,一般来说,生孩子最常见的理由有哪几种呢?

1、来自父母及社会环境的压力

父母带来的压力往往是最不可忽视的,老人总有各种理由催生“趁着我们身体还行,帮你们带大;不能光顾着自己潇洒,以后年龄大了想生就晚了;趁着年轻,早生早恢复,孩子身体也结实。”

我是在结婚半年以后才考虑备孕的问题,在那之前婆婆也总催。我每次一说让婆婆和楼下的阿姨们打打牌、聊聊天,婆婆就说:“别人都在楼下带孙子孙女,要么就是孩子大了,我什么任务都没完成,怎么好意思玩”。

我深知,孩子一旦出生将会是父母一生的牵绊,生孩子这件事是需要理智,也是容不得后悔的一件事。

我不丁克,知道自己一定会要孩子,但是绝不是匆匆就生,或者说要一个“蜜月宝宝”。好多人在结婚之前尚且需要试婚,所以我坚持要在宝宝到来之前对我们的小家庭有个充分的认识,尽可能给自己和老公一个相互磨合的时期,为迎接宝宝到来做好充分的心理准备。

2、顺其自然(或者计划之外)的结果

一直以来,这种情况所占比例都非常大。甚至有些年轻妈妈直到孩子出生以后都没有意识到这件事情所带来的变化,一旦陷入日复一日的带娃,这种情况更容易爆发强烈的抗拒。

记得一次在楼下陪儿子玩,一个年轻的奶奶抱着一个四个月的宝宝。我们攀谈起来,这位奶奶抱怨说:“我们本来在外面打工过得好好的,他们说怀孕就怀孕,说生孩子就生孩子,我们就得回来带孩子。”我问:“孩子爸妈多大啦?早早生完多好,现在好多年轻人不要孩子,那样您觉得更麻烦。”她说她的儿子属龙,我一想和我一般大,也该生了,她接着说是00年的,原来比我小整整一旬。

这么年轻的父母,自己心智上都还是个孩子,生完孩子势必会产生巨大的心理冲突。

3、把孩子当成自己血缘的延续和未来生活的依靠

我国传统的农耕模式和家庭观念,造成了我们家庭意识较重,家人就是要相互依靠、相互牵扯,血脉的延续更是一种难以割舍的执念。这是一种强大的固有观念,即使年轻人中也不乏这种存在这种思想的人。尤其是老人“养儿防老”的观念都比较重,这也在一定程度上解释了“重男轻女”观念的存在。

以上这些理由不能单纯以对错来评判,不过,专家建议,生孩子最好是在妈妈做好充分准备之后。妈妈们有足够的心理准备,能够有效减少新手妈妈的焦虑情绪,同时对宝宝的健康成长也非常有利。

网上曾经公布过一个排位,说中国妈妈稳居世界十大“最”,首要一点就是说:中国妈妈是最具奉献精神和牺牲精神的妈妈。虽然被人敬佩,但这种看似伟大的付出背后,带给妈妈们的是巨大的精神压力和焦虑情绪。

研究显示,选择生孩子应该只是单纯的觉得陪孩子慢慢长大是一件充满乐趣的事情,内心对育儿充满向往。有这样想法的妈妈,肯定不会被焦虑和压力折磨得喘不过气来。

育儿带给父母的乐趣是无法从其他任何途径获得的,那么,将育儿当成一项快乐的娱乐活动,我们可以从哪些方面端正自己的想法呢?

1、孩子的成长是一个充满乐趣的过程,总在不经意间带给父母惊喜

小小的婴儿又萌又可爱,就像一个“小天使”,随着孩子一点点长大,会有无数个瞬间暖化父母的心,同时也融洽了家庭关系。

上周我带弟弟去姥姥家过周末,姐姐在家跟着奶奶。周日晚上回到家,我问女儿:“妈妈昨晚上不在家,你想我了吗?”女儿转过头,一本正经地问老公:“爸爸,昨晚上妈妈不在家,你想妈妈了吗?”惹得我和老公哈哈大笑。

平时看到姐弟俩抱在一起,或者分享饼干,内心总会涌起一种强烈的满足感和幸福感,这是升职、加薪、购物都无法带给自己的情感。

2、孩子作为妈妈一心一意倾注情感的对象,给父母提供了情感的寄托和生活的热情

妈妈对待子女,是一种最纯粹的感情,丝毫不掺杂利益关系,也不求任何回报,只是纯粹的注入自己的爱。这种情感的传达带给父母一种精神上的满足感,促使他们成长为更好的人。



《朗读者》第一期中,世界小姐张梓琳朗读了刘瑜的《愿你慢慢长大》送给她的女儿胖妹儿愿你慢慢长大,愿你有好运气,愿你被很多人爱,愿你在寂寞中学会宽容愿你一生一世每天都可以睡到自然醒其中所谈到的父母对孩子的期待,对子女爱。

我们知道,有些年轻的单身女性特别喜欢养宠物。一方面是自我治愈,在工作了一天之后回到家有个“小兵子”跟着,另外一方面则是获得支配感,希望有个可以守护的对象,有个自己可以保护的生命。

演员左小青曾说:

母亲是自己一生中最骄傲的角色,总想为孩子做的多一点再多一点。

正如我自己,在女儿出生以后,我明显感到自己变勇敢了,好像面对再大的困境也不会紧张,也不再轻易让别人的看法扰乱自己的内心。一方面是自己有了需要守护的对象,无论何时何地都要站出来,保护她,把一切美好的都给她;另一方面自己也好像有了一个“真爱粉”,活的更加有安全感了。

3、时间管理能力获得提升,同时养成了勤于思考的好习惯

大部分妈妈焦虑的根源都是“有孩子之后没有自由”,的确,这是现实。

如何平衡这一点呢?首先,问自己几个问题“你是不是爱你的孩子?如果没有孩子,你要做的事情有哪些?这些事情与孩子成长相比孰轻孰重?”

作为妈妈,我们不应该把养育孩子当成对时间和精力的浪费。为孩子付出,不是在做自我牺牲,而应该是“为自己所爱的人做点事情”,而这件事情比其他任何事情都更重要。

《会赚钱的妈妈》一书中提到,有一位妈妈婚前有一份高收入却工作时间很长的工作。有了女儿之后,她果断离职,只为了能把最多的时间放在女儿身上。她说“花时间和家人在一起比长时间工作赚大钱更珍贵、更难忘。”

有了孩子之后,我自己的切身体会是,带娃可以治疗拖延症。正是因为忙碌的日常,让我学会了如何管理自己的时间,怎样实践“改串行为并行”的模式,让自己在同一时间能做更多的事情。

比如说,职场妈妈要在有限的、碎片化的时间里完成家务,照顾好孩子,收拾好自己。所以,她们必须在哄睡宝宝的时间里充分调动大脑,计划好每件事情的优先顺序,分出轻重缓急,哪件事可以由别人代劳,哪个时间段可以完成哪件事。如果没有孩子,妈妈们就不需要这么拼命思考,或许可以刷个剧再去做事时间也绰绰有余。

孩子应该是因爱而生的产物,摒弃育儿之中的固有观念,乐观地去看待这件事,你会发现,育儿其实是一件再快乐不过的娱乐活动。如果妈妈们再把爸爸拉过来一起,将育儿当做二人的共同娱乐,那育儿更是成了良好夫妻关系的纽带。焦虑?不存在的。



献花(0)
+1
(本文系告白宝宝原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