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从犹太人的聊天教育,看如何提高孩子逻辑思维和语言表达能力

 书山有路gwj 2019-05-29

爱贝睿编辑推荐

现在的家长们都越发重视科学养育。比起过去家长们把心力聚焦在孩子的知识学习和成绩上,如今我们会更看重孩子的底层能力以及思维方式是否能让他们走得更高更远。

爱贝睿家长教练王贞琳老师就非常鼓励爸爸妈妈多和孩子聊天:对于小宝宝,语言能力不是教出来的,是「聊」出来的;而对于大孩子,聊天则能促进他们思考更多,学习更高级的思维方式。

无论对于哪个年龄段的孩子,聊天都有着丰富的益处。那么,怎样的聊天对孩子最有利呢?

今天的文章讨论了犹太的「聊天教育」——看似平常的「聊天」,用了合适的方式,就能够促进孩子的逻辑思维和语言表达能力!

一起来看看,父母如何与孩子聊天,可以让孩子的世界变得更加广阔吧!

来源:五月三姜 (ID: mayandginger)

作者:五月三姜

在重视孩子教育这一点上,在这个星球上,能和我们中国人媲美的,大概只有被称为「行走的书本」的犹太人了。

而犹太教育的成功,也是地球人都有目共睹的:

在科学上,犹太人捧走了大约 20% 的诺贝尔奖;

在文化上,犹太人中出了卡夫卡、门德尔松、弗洛伊德等各界大牛;

在经济上,美国两大互联网巨头——谷歌和脸书的创始人,都是犹太人;欧美各国金融、银行、地产业的背后,无处不见犹太人的影子;占世界人口 0.3% 的犹太人,大约拥有着世界上 30% 的财富。

所以,当一位「犹太富豪母亲」横空出世,在中国又是出书、又是做讲座时,立刻就被众多粉丝追捧了。

关于犹太教育,她的著名观点是:「赚钱是犹太人人生的终极目标,至于教育、学习,都是为了达到这个目标必须经历的过程。」

我对犹太教育了解不多,便拿着这个论点,去请教了一位养了三个孩子的犹太朋友。

那位犹太妈妈听了以后说:「这种说法,其实是一种非常表面的理解。确实,很多犹太人挺成功的;大部分犹太家庭,都会对孩子进行金钱教育;如果条件允许,很多父母也会鼓励孩子自己尝试去赚钱,但目的有三点,让孩子理解钱会使用钱,从而理解这个经济社会运转的规律。」

她还说,在纽约、柏林犹太人区住了这么多年,还没听过哪户人家,会对着孩子灌输过「你要赚大钱」,或者「你一定要成功」这类成功学的。

当然,和中国父母差不多,犹太父母也是相当地望子成龙,所以在教育孩子时,他们经常会放这么一个大招:和孩子们进行思想上的深层讨论

说白了,也就是经常和孩子们聊天,或者俗称「侃大山」

这种聊天,说起来也并不深奥神秘,时间不一定很长,内容不一定中规中矩,也不需要特殊场地,更不需要正儿八经的进行你问我答。

但却也不是那么简单,一般带有以下 3 个特点:

➊ 双方都投入其中

比如一方(父母或者孩子)一边盯着手机,一边心不在焉地回答着对方的话,这样就很难进行深度思考,也达不到交流的目的。

➋ 交流是双向的

孩子们应该被鼓励去疑问,好奇,提出自己的观点,并阐述理由。如果只是一方滔滔不绝地说,另一方洗耳恭听,这就称不上是双向交流,而是说教

➌ 结论并不一定是唯一的

哪怕面对再简单不过的问题,不同的人,可能还是会得出不同的观点,没必要达成一致的看法,每一种观点,无论是谁提出的,无论怎样独树一帜,只要言之有据,都能得到认同。

这种聊天方式,既鼓励孩子进行深度独立思考,又鼓励孩子当众阐述自己的观点,对孩子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都有着很好的锻炼作用。

仔细想一下,不光是犹太家庭里会进行这种聊天,很多发达国家的父母们,都是这样和孩子们交流的。

在国外的中国人,即使英语/德语说得无比流利,很多时候,还是会不甘地意识到,那些的外国同事们,虽然业务水平不见得很好,却要比我们「能说会道」得多。

在会议上,他们的发言既有趣,又有料,条理清晰,同时还十分引人入胜,谈笑风声间,不动声色地散发着「我很专业」的光芒。

做到这样,不仅要「会说」——有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在众人面前不怯场,口若悬河,雄辩过人;还要「会思考」——有很好的逻辑思维能力,擅长发现规律,总结重点,透过现象看本质

图片来源:pexels

但不幸的是,在我们这一代人的成长过程中,针对逻辑思维和语言表达能力的教育,几乎完全为零。

和同龄的外国人相比,我们小时候,衡量一个好孩子的标准,和会不会说,没有一丝关系,而是「是否听话」和「考试成绩的好坏」。若是哪个孩子挑战一下权威,「犟嘴」犟得头头是道,还可能会被认为是油嘴滑舌,不服管教。

虽然在成人的群体中,长袖善舞、八面玲珑,也算是有本事的体现,但在大部分人的心里,却还是不大能上得了台面的旁门左道,和真学实才的人相比,不过是浮夸的、浅薄的技能罢了。

在家里,很少有人与父母进行深层的交流讨论。

到了学校,更是以分数论成败,除了那些参加辩论队、或者当上学生干部的极少数人外,没有人得到过辩论能力的系统教育。

所以很多人长大后,在各种会议讨论中,想提出有理有据、条理清晰的论证,却感到很困难,逐渐变得沉默寡言;或者走另一个极端,把对方的理论当作人身攻击,感到自尊受了冒犯,情绪激烈地进行反击。

当然,我们这一代人做了父母,也没有多走运:有太多的「教育界权威」,「育儿大 V」们,提出各种能够击中我们焦虑点的理论,让人难以适从,徒增焦虑,只好一再加大教育付出,不光在经济上一掷千金,在时间上,更是倾尽所有。好像不这样,孩子就定然会落于人后。

不过,有效的教育,不一定是价格昂贵,耗时巨大的。经常和孩子聊聊天,就能达到很好的教育效果

当然,聊天和说教不同,如果父母时刻在寻找机会,对孩子进行说教、批评,提出孩子身上的不足,孩子即使暂时不敢拂袖而去,心里估计也会觉得又烦又憋屈。

聊天时间不一定需要很长,工作繁忙的父母们,也可以利用碎片时间做到;聊天内容,却一定要找孩子们也有兴趣、感到好奇的话题。

如果孩子很爱看某个动画片,可以就这个动画片讨论一下,为什么会喜欢这个动画,是主角有趣,是内容幽默,还是因为同学们都在看?

也可以就学校正在学习的内容讨论,你喜欢哪一科,为什么,你知道这科为什么重要吗?你们现在学到哪里了,你觉得有意思吗?为什么?

也可以就生活中的人进行讨论,你的好朋友是谁,和她/他一起你开心吗?为什么?

也可以就文化知识进行讨论,比如孩子们正在学的历史,或者生活中的自然物理小知识,或者是目前社会中的一种文化现象。

每个人都有阐述自己的观点的心理诉求,只要提供良好的环境,再内向的孩子,都可以大胆讲出自己的观点。

聊天的方式,不是单方向的观点输出,而是对不同的观点进行讨论

我们做父母的,容易觉得「我吃过的盐,比你吃过的饭还多」,因而希望把自己的毕生经验,统统传授给孩子们。或者觉得「不听老人言,吃亏在眼前」,希望孩子们一定要乖乖听话,才能在生活中少走些弯路。

但是就像犹太人的教育箴言说得那样,一个人最宝贵的,是独立思考的能力。我们鼓励孩子进行讨论,目的之一,就是锻炼孩子的逻辑思维能力,如果我们把思考过程都替孩子们做了,把正确答案都说了出来,还如何起到锻炼作用?

而在孩子们说出一种「看似错误」的理论时,我们该怎么办?立刻纠正?还是鼓励孩子说出做出这种理论的原因?其实,即使是「看似错误」的理论,如果孩子能够做出言之有据的辩论,也是一件好事。

比如前一段,我和那位犹太妈妈 12 岁的大女儿聊了次天,说着说着就聊到了中国。

我刚开了个头,说中国的人口总数,目前大概是 13.86 亿左右,她就立刻做出了反驳,说道:「I respectfully disagree.」(我很尊重地表示反对),她认为实际数字要更大一些。

我一乐,这种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权威数字,凭你辩论能力再强,难道还能说出什么花来?便问:「我的数字是谷歌上搜索来的,你的理论依据是什么?」

出乎意料的是,她还真的让我大跌眼镜了一回——她最近看过几篇关于中国民工的文章,因此提出了这两个理论:

一、北京和上海这样的大城市,民工数据的统计,其实是很不健全的,尤其是子女的数字,这 13 亿多里,只统计了所有登记的人口,应该还有不少遗漏的。

 二、偏远的中国村庄的人口,并不是年年统计的,最新的数字,应该会再大一点。

且不说她的理论正不正确,能做出这种层次的独立思考,她的逻辑思维能力,已经秒杀了很多同龄人。

当然,父母们毕竟阅历更广,思维更成熟,如果把自己的经验、看法,作为个人意见提出,供孩子参考,不仅没有妨碍孩子独立思考的危险,被接受的可能性也会更高些。

不过,要想成为孩子们的「聊伴」,父母们要做到的,不仅仅是时间上的付出,保持好奇开放的态度,时常进行阅读,自己勤于思考,也是很重要的。如果长期没有新的信息输入,可能很快就言语乏味,跟不上孩子们思考的深度了

聊天是件让人身心愉快的事,不一定需要带着教育的目的,即使是最天马行空的讨论,最五花八门的话题,孩子们依然可能从中得到启发,得到感悟,得到视野的开阔,得到独立思考的机会,和语言表达能力的锻炼

我小时候和姥姥相处了很多时间,很爱听她讲自己年轻时候的事,对她的生活经历感到十分新奇,总是有问不完的问题,经常还会发表自己的意见。

这么多年过去了,当时吃的饭、住的房子、穿的衣服,早已是一片模糊,依然鲜活地存在于记忆中的,只有那一场场一老一小的对话。

现在有了孩子们,他们也爱追着我,问些陈谷子烂芝麻的旧事,或者给我讲述他们最爱的动画片主人公,或者征求我对某件事的意见看法。

犹太式的聊天,也不外乎是这样:无论是周末出游的路上,还是热闹的晚饭时间,都可以成为家人们分享看法、思维碰撞、互相挑战的亲子时刻。

我们经常思考什么是高质量的陪伴,什么是我们能负担起的最好教育方案,但事实上,即使是最昂贵的补习班,对孩子们思维深度、口才的帮助,可能也比不上日常的聊天。

想提升亲子关系,锻炼孩子的逻辑思维和语言表达能力,不妨就从今天开始,和孩子进行更加平等、更加开放式的聊天吧。

小 爱 说

其实,和孩子们聊天不需要聊多么困难的内容,就算只是对生活上鸡毛蒜皮小事的讨论也仍旧是有益处的。

最重要的是花一些时间陪陪他们,让孩子知道父母关心他身上的事,也尊重他对事情的看法。

爸爸妈妈们,你们常和孩子聊天吗?你的孩子喜欢表达自己的看法吗?欢迎留言与我们分享!

本文作者五月三姜,来源:五月三姜(ID: mayandginger),有趣的育儿公号:养了三个混血小鲜肉的经济学博士,和一个德国互联网高管爸爸一起分享育儿理念和生活中的小乐趣。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