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宇舶手表的市场定位是什么?

 般若波罗蜜多8 2019-05-29

宇舶手表在外观设计还是机芯的使用上面,走的都是所谓的创新路线,和其他的老派瑞士腕表品牌有所不同。同时手表价格相对比较昂贵,所以其定位的市场主要是年轻新贵,以及追求创新的人。

Ferrari(法拉利)的设计在2017 年达到了一个全新的高度,品牌终于推出了第一款原创腕表作品。Ferrari 的合作方   你没猜错   就是Hublot (宇舶表) ,两者的合作结晶便是Techframe Ferrari 70 Years Tourbillon Chronograph腕表。显然,本作是对Ferrari旗下设计师、工程师制表才能的一次考验。

Techframe Ferrari 70 Years Tourbillon Chronograph 腕表先由位于Maranello 的Ferrari 设计中心进行构思,再由Hublot 负责制作。虽然「透过【腕表品牌】与【汽车品牌】的结盟引发关注」是个非常陈旧的套路,但Maranello 的汽车专家们此次却得以尽情挥洒灵感,呈现出一款新意十足的佳作。

要说一些价值295 美元的石英腕表、Movado(摩凡陀)、Cabestan、Panerai(沛纳海)、Girard-Perregaux(芝柏)、Hublot 之间有什么共通点,那就是它们都曾与Ferrari有过官方合作。但是说句公道话,Hublot 应该算是与之合作最密切的表厂了。两者都有志于打造出一个独立、精良、多姿多彩的腕表系列,而不仅仅是把Ferrari 的Logo 往表上一放而已。

如果你是有一定阅历的表迷,你一定会对腕表设计的多样性和严格限制深有体会。但当我头一次听到关于Techframe 腕表的消息时,我也很好奇Ferrari 究竟会在腕表的空间设计、结构功能和技术限制(以及可能性)上下多大功夫。

两大品牌都坚持这一腕表的设计应由Ferrari 来主导。因此由其首席设计师Flavio Manzoni 操刀的Techframe Ferrari 70 Years Tourbillon Chronograph 腕表看起来也并不是对(前BNB Concept 团队打造的)陀飞轮单按钮计时机芯的一次简单包装而已。接下来让我们按照从外到内的顺序解读这款 Techframe。

看到实物后,你就能领会Techframe 的意思了:本作在确保结构强度的前提下,以轻质材料和镂通手法实现了独一无二,与法拉利跑车相似的「网格结构」表壳。

本作共有三个版本:钛金属、王金以及PEEK(Polyether Ether Ketone,聚醚醚酮)碳纤维材质。后者是一种由超长碳纤维打造的多层低致敏物。除了它以外,没有一种材质的名字里有两个Ether(乙醚),并且还是用很长的碳纤维打造而来。

2000 年代早期Ferrari 360 Modena 的仪表盘与 HublotTechframe Ferrari 表壳对比。来源: en.wheelsage.org

身为一名无可救药的车迷,我第一眼看到Hublot Techframe Ferrari 70 Years Tourbillon Chronograph 的镂通表壳时想到的就是Ferrari 360 Modena 的仪表盘。两者的设计中都出现了圆形与有机形状的组合。即使Ferrari 的仪表盘更像是宇宙飞船的驾驶舱而不是传统的汽车内饰。Ferrari 的有机设计由来已久,但也没有大肆宣传过。品牌此次对这一传统的致敬之举相信也会令资深车迷们会心一笑。

在一段时期里,要实现非凡的汽车设计就必须得巧妙运用负空间   为了应对日益严格的安全与排放要求,汽车外部的起伏变得越来越多。而正是这些「凹面」暗区成就了充满力量感的迷人设计。在腕表领域,这一手法常用在机芯的镂通设计上,而随着表壳制造工艺的进步,我们会看到更多的腕表外壳呈现出通透的视觉效果。

不得不说,Hublot Techframe Ferrari 70 Years Tourbillon Chronograph 是 Baselworld 2017 上最让我期待的作品之一   这并不是因为它是由Ferrari 设计的,而是出于我对其表壳的好奇。我不想只是在电脑上欣赏广告图片,而是希望亲眼看看它的细节,并且戴上手评测一番。

然而要补充的是,当这一刻到来时我是既惊喜又失落。本作表壳的工艺、设计以及小细节的品质都是毋庸置疑的。采用缎面打磨的钛金属版本是我的最爱,而PEEK(聚醚醚酮)碳纤维版本虽然看起来很高科技,但其分层纹理与黑色底色太过抢眼,令人很难专注于欣赏表壳的设计。

而我的失望主要源于其比例:Techframe Ferrari 表壳宽45 毫米,厚14.8 毫米   这是现代复杂腕表的典型尺寸。但参数中没有显示出它有多「长」:首先,表耳从表盘边缘(或者说不存在的表圈)处伸出很长,并且角度也比较平。而僵硬的橡胶表带与表耳的连接方式又进一步增加了本作的长度   即使 45 毫米的表壳宽度还算合适,但如果将橡胶表带的最外侧也计入在内,那么表壳的轮廓还是偏瘦长的。

尽管如此,本作还是凭借出色的人体工程学设计实现了舒适的佩戴体验,尤其适合手腕特别宽的人   这款腕表很轻,而表带的材质、安装方式以及表扣也都令人满意。以上图为例,大家可以看到表壳、表带与手腕结合得非常好,而从这个角度其实也看不出它在Ariel 的手腕另一侧伸出的部分   我觉得周长小于7.25 英寸(或者7.5 英寸)的手腕都没法驾驭这款作品。

我之所以要花时间说明这个问题,是因为我真的很喜欢Techframe 的高科技美学。它将表耳与表圈结合在一起形成了非常复杂的结构,更不用说红色表带释放按钮以及表壳上的错落层次。这一极具创意的空间设计让人总能发现新的视觉乐趣。

此外还有一些很棒的细节,比如模仿Ferrari 汽车内部元件的红色按钮,它的作用在于启动、停止和归零计时功能。不过有个对机械结构没什么概念的人在Baselworld 上未经询问就去拉这根杠杆,结果损坏了一枚腕表(如果没记错的话应该是钛金属版本),所以如果它看起来比较脆弱,这可能就是原因所在。

负责驱动Techframe Ferrari 腕表的是由253 个部件组成的HUB6311 机芯,这个数目对于陀飞轮单按钮计时腕表来说不算多。其摆频为3Hz,并能提供五日动力储存。机芯夹板采用了煤灰色钌处理,无论从颜色还是结构来看都是科技感十足。这一机芯并没有采用在传统高级腕表上常见的鱼鳞纹或是日内瓦波纹,所有的部件都呈现出21 世纪风格的浅灰色,让人更多地联想起当代的发动机组,而不是古老的机芯。

Ferrari 今年70 岁了,所以一定会有很多精彩的纪念作品问世。对于我们这些表迷而言,这一由品牌亲自设计的腕表当然是最具吸引力的。Ferrari 此次在表壳设计上的表现可圈可点,同时也展现出他们在汽车设计上的积淀。而Hublot 能与之合作打造出如此与众不同的作品也是值得赞扬。只可惜实物上手效果不尽如人意,而表盘设计也没能让人眼前一亮,尽管对于一枚镂通腕表来说已算是很清晰了。

希望Hublot 能为我们带来更多呈现「网格结构」表壳的作品    当然「Techframe」这个名字要更性感得多   但最好变得更小一些,以便于佩戴……再一次向Ferrari的大胆创新致敬。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