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曝光摄影能把静止的画面拍出动感,把本来普通的风景拍出高逼格。但是,长曝光摄影也是一把“双刃剑”,稍微不注意就会出问题,对新手来说尤为如此。 不过不用怕,今天技巧君要介绍的就是 3 种提高长曝光成功率的小技巧,一定会对您的拍摄有所帮助。 1. 使用 ND 镜时预对焦 在光线良好的白昼,对着流水或流云玩长曝光时,你往往需要装载 ND 镜。但装载 ND 镜可能会带来一些额外的问题。 我曾经遇上过一个问题:装载 ND 1000 以后的照片,很容易产生锐度严重下降甚至是模糊的现象。研究了半天才意识到,这是自动对焦的锅。 大家或许都能意识到,隔着玻璃拍摄需要手动对焦,因为自动对焦系统容易出问题;但很多人没想到的是,ND 镜其实也可以视为一块深色厚玻璃......尤其是 ND 1000,厚度那是相当的明显。 解决方案也很简单——手动对焦。如果你不喜欢手动对焦,也不是没办法,你可以用这个“预对焦”法:
这样一来,你消除了滤镜对自动对焦系统的影响,完美地实现了对焦;但如果你需要改变构图或拍摄下一张,记得取下滤镜并把对焦模式调回 AF 挡。 2. 遮挡取景器 不少人在拍长曝光时会遇到这样的问题:屏幕中出现几个莫名的高亮斑点,或者出现一块莫名其妙的紫红色区域。 当你顺光拍摄(光源在你后方),或者使用超过 1 分钟的曝光时间时,这一现象会时有发生。它的成因,便是取景器“漏光”。
对相机结构有了解的人都知道,绝大部分的光线会从镜头进入传感器,但也有极少量光线可能会从取景器“溜”进机身里。 这些极少量的光线平时可能无关紧要,但当光源在你身后或曝光时间很长时,会“积少成多”,对画面产生实质性的影响。 解决方案也很简单:盖住取景器。你可以使用相机自带或厂家搭配的取景器盖子,也可以用黑布覆盖或用黑色胶带把取景器封上。 一般来说,当你使用超过 20 秒的曝光时间时,都应当注意“漏光”防护的问题,光源在身后时更应该加倍留心,有条件的话就把取景器遮挡住吧。 3. 减少机身抖动 曝光时间的延长带来另一个问题,那就是机身的抖动对画面产生的负面影响会更显著。要解决这些问题,你可能需要一些辅助器材和采取一些相应措施。
快门线(或遥控快门)对高质量的长曝光作品来说必不可少,这样可以避免用手按压快门是产生的抖动。 最好选购带有 LCD 显示屏,能显示当前设置,并带有“锁定”功能的快门线。 如果没有快门线,用定时 2 秒自拍功能也可以起到类似的效果——但用快门线还可以通过 B 门模式更灵活地对曝光时间进行操纵。
在相机设置里有一项“反光板预升”功能,它把反光板升降的过程和曝光过程分离开来,对减少机身抖动很有帮助。开启“实时取景”功能也能达到类似效果——反光板会一直处于升起的状态。
有的镜头上会带有“VR”标识,这是“防抖功能”的标志,它曾是“高大上”的象征,现在已然广泛地存在于众多品牌、型号的镜头上。 有的童鞋断章取义,认为开着这个功能就能防抖,所以一直把它开着,这就错了。事实上,防抖功能是在手持拍摄时使用的,实际作用是通过感应振动并进行“负补偿”,使你在手持拍摄时能使用更低的快门速度。 而如果在使用三脚架时开启这一功能,由于机子本身并不会抖动,而防抖功能却仍然一直在工作,可能反而会产生额外抖动而导致画质下降。 不信?您可以做个实验,把相机放在三脚架上,不改变机位,关闭/开启防抖功能,放大照片进行细节对比。 你会发现,在使用三脚架时,开启防抖功能会使画面的细节清晰度显著下降。 |
|
来自: hercules028 > 《摄影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