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你个问题,小时候的你有没有听过妈妈对爸爸抱怨: “你能不能有点男人的责任感?”、 “你能不能更像个男人一点?” 。 或者 “隔壁家的XX已经赚了多少钱,又买了第3套房,我什么时候能等到那一天啊!” 这时候,你爸爸是一副什么样的表情?他又是怎么回应你妈妈呢? 我想,一个男人最害怕的是,别人说他无能。 所以,当两个人吵架,妻子习惯性地说一句“你能不能有点出息?”,就可以深深戳疼这个男人。 其实,在我们的文化构建里,男人似乎被赋予很多期待: 他必须有所成就,必须是家里的经济支撑,必须足够“上进”或“有野心”,必须时刻显现出让人依赖的“可靠”模样,却从来都不被容许释放自己不好的感受。 比如羞耻、难过、恐惧和焦虑,因为这些感受都会让他变得“很娘”。 今天,我想替男人说说话。 我们来聊聊,男人到底什么时候才可以容许自己脆弱?而我们什么时候才能容许自己爱的男人们脆弱? 01 为什么我们不敢暴露自己的脆弱? 2014年,我爸第一次冠心病发作,做了支架手术。 刚手术完,他的第一句话就是:“我要上班。 我非常不理解,他也没那么喜欢自己的工作,为啥要拼了老命非要去上班? 我和妈妈根本拦不住他。 最终,术后工作了不到一个月,他再一次把自己送到医院。 他满是歉意地对我说:“宝贝,我现在是真的没办法上班了。哎,以后不能给你赚钱了,就只有靠你了”。 那一刻,我好像突然明白了他的脆弱。 原来他一直执拗地去上班,是害怕自己不再是家里的经济支柱,害怕自己不再是一个强大到可以撑起这个家的“男人”。 我妈妈是一个特别坚强并且有力量的女人,她既不容许自己脆弱,也根本不容许我和爸爸脆弱。 所以,爸爸对自己的这份脆弱,无法被她接纳,甚至带有羞耻感。 布莱尼·布朗说过,男人们都是这样体验到他们的羞耻感:
因为恐惧让人羞耻,所以你不能表现出害怕,不管怎样你都不能怕。反过来,我们最深的恐惧是“被批判、被嘲讽”,所以它们也让你感到羞耻。 于是,我们不仅不容许自己脆弱,并且也不容许自己爱的人脆弱。 当一个人不能在自己的爱人面前表现出脆弱时,当一个人的黑暗不能被看到时,他往往会被黑暗淹没。 可大多数人不知道,脆弱并不是软弱。 相反,能够表达自己脆弱的人,往往需要更大的勇气。 我们的社会,男人被一味地要求坚强,也无法接纳自己的脆弱时,他们也不知道自己会变成什么样? 02 当伴侣表达脆弱,你真的能接受吗? 曾经,无数位来访者说,她们的男朋友或者老公是一个“情感隔离”的人。 我通常会追问到:“情感隔离”是什么意思? 她们会回答我:他很少表达自己的感受,猜不透他的感受是什么,并且当我表达的时候,他通常没有什么回应或者不知道怎么回应。 每当这个时候,我都很想问一句:“如果他真的跟你表现出他的脆弱,他的委屈,悲伤,无助,焦虑或者深深的恐惧,你真的做好准备倾听了吗?” 一个很让人心痛的模式是: 我们说希望男人脆弱,希望他们敞开心扉,请求他们体验到恐惧时告诉我们,但事实上大多数女人根本无法消化它。 当这些男人真正表现出自己的脆弱时,我们很可能带着恐惧蜷缩起来,这种恐惧可能表现为失望甚至是恶心:“行不行啊,你坚强点,男人点吧!” 男人慢慢明白女人想要什么:“她们想要我们假装脆弱,于是我们变得很会假装。” 布莱尼·布朗在研究中发现,当男人还没有学会觉察和面对自己的脆弱时,他们通常会有两种表现:气急败坏或者关闭自己。 回到来访者的问题上:为什么他们的伴侣会情感隔离呢?因为他们感受到脆弱,却只知道用关闭自己的方式来应对。 这是一份被嫌弃的勇气。 当你爱的男人真的鼓起勇气跟他的脆弱在一起时,你是否有勇气跟这个真实的他在一起呢? 还是你口口声声地说着希望他“敞开”,心里却暗自只希望他能“更爷们些”? 03 在我面前,你只需要真实 如果我们发现自己很难容许别人脆弱,可能就要自问,我是否能容许自己脆弱? 因为通常我们不能接纳别人的部分,也恰恰是我们不能接纳自己的部分。 例如,生病对我来说,一直是很脆弱的事情,它不止是生理上的脆弱,还有让我感受复杂的心理脆弱。 每次生病,我的自动化反应都是: 这该死的身体又背叛了我,现在我又浪费时间躺着休息,不能去做那些重要的事情。所以,生病对我来说,是一件让人羞耻的事情。 我的这份羞耻感是哪里来的呢?当然是来自我的家庭。 在我的原生家庭里,生病是一件蛮丢人的事情,就好像是被身体背叛了,并且还会被责备。 所以,我爸冠心病发作,因为不面对自己的脆弱,选择逞强。在过去的两年里,经常有类似惊恐发作的过程。 说实话,最开始我是无法接纳他的脆弱,我和妈妈一样,认为他这都是自己“作”的后果。 可后来我渐渐意识到,在爸爸感到恐惧时,我要做的不是再去评判他,而是让他把所有的恐惧和担心都表达出来,并且跟他的恐惧在一起。 当我不再评判他,或者暗自希望他更“爷们”一些的时候,我就有了力量给他空间,容许他跟自己的恐惧共处。 有一次,爸爸惊恐发作,妈妈说:“你根本就没事儿,不要乱想。” 我拉着他的手:“我知道你现在体验到的都是真实的,能再跟我说说你的感受吗?” 然后,我只是静静地听着,去体会他说的疼痛、恐惧、焦虑和担忧。我发现当我能跟他的感受在一起时,他的确也更有力量平静下来。 这么多年,我终于学会接纳自己的脆弱,也正因如此,我开始接纳这个我爱的男人脆弱的样子。 在我前面,他只需要真实,不需要永远坚强或者有力量。 04 你不需要永远那么“爷们” 我也不需要那么“理智” 在我们的文化构建里,对男性和女性最大的“期待”(或者说得更直白一点,就是歧视)是: 作为一个男人,你必须强大而有力量,任何不符合这个标签的行为都可能被视作“娘炮”,并且你会被人告诉说“能不能爷们儿点!”; 作为一个女人,你必须保持性感但你绝对不可以表现得很感性,因为你会被人说“不要这么情绪化好吗?” 当一个女人不能拥抱自己的脆弱时,才会需要她的男人“爷们儿”些,才无法在他真正脆弱和恐惧时跟他在一起。 因为脆弱激发了身上无法面对的那部分脆弱,所以她通常在这个时候会用贬低这个男人的方式来得到力量感,自尊也在生存线上挣扎。 此时,如果他对自己的脆弱没有觉察与接纳,那么他很可能用贬低别人的方式来获得自己的自尊。 当一个男人不能拥抱自己的脆弱,才会需要他的女人“理智”些。 他通常会责备她太矫情、太情绪化,并且因为他无法充分聆听,所以他会急着给她建议,修理她的“问题”,试图让她闭嘴。 如果妻子在丈夫给出建议后仍旧不闭嘴,他就会彻底失去耐心。 如果我们真的想与对方建立亲密关系,我们就必须面对自己的脆弱,并且学会跟对方的脆弱在一起。 我真的希望,有一天我们都可以更真实地活着,男人们不会因为表达真实的恐惧而被人说“娘炮”,女人们也不会因为表达真实的脆弱而被人说“情绪化”。 愿我们,都能活出自己最真实的感性! 世界和我爱着你。 - The End - Joy Liu ,心理咨询师、繁荣成长工作坊创始人,壹心理,张德芬空间供稿作者,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后现代咨询取向助教之一 作者公众号:繁荣成长工作坊(FlourshingParty) 嘿,亲爱的小伙伴们,喜欢今天的文章吗? 欢迎添加壹心理主笔团微信,跟主笔团一起做选题~微信:yixinlipsytalk 为你推荐 排斥脆弱,很大根源在于我们无法处理跟自己、他人的关系。
如何觉察和面对自己、他人的脆弱,提升相处情商,拥有舒服的人际关系? 向你推荐由蔡康永、武志红、黄执中力荐,“最懂关系的心理学家”胡慎之老师课程——《高情商进阶:胡慎之关系心理课》。你将获得:
↓ 长按扫码开始学习 ↓ 分享邀请卡可拿奖学金哦 值得读推荐 » 点击图片即可阅读全文 « |
|